英特爾「斷供」浪潮,誰更受傷?

英特爾「斷供」浪潮,誰更受傷?

在斷供大潮中,沒有贏家。

就在全民為騰訊、老乾媽「真假廣告合同」事件反轉再反轉吃瓜之際,一則 To B 行業的大事件正在悄無聲息地引起震動。近日,多個外媒披露,美國《出口管理條例》再升級,實體清單企業成員也在不斷調整。

受此影響,浪潮集團成為繼華為之後,又一個被斷供的「巨頭」企業。據瞭解,英特爾於 6 月 29 日 11 點 59 分暫停出口浪潮,除非獲得授權,英特爾產品不受制於《出口管理條例》,或者美國商務部認定浪潮集團不受制於該要求。

對此,英特爾對極客公園(ID:geekpark)澄清表示,只是臨時性暫停,並不是斷供。「英特爾需要根據美國相關法律對我們的供應鏈做出一些相應的調整,因而,不得不臨時性暫停對此客戶的供貨。這次臨時性暫停預計兩週以內,屆時我們將恢復對此客戶的供貨。」

業內人士接著對極客公園表示,部分媒體把事情定為「斷供浪潮」是帶錯了節奏,可以說是「暫停供貨」。而浪潮集團對極客公園表示,目前公司經營正常,浪潮資訊方面則對此不予置評。

一個是全球最大的 PC、雲服務 X86 架構 CPU 供應商,一個是國內最大的伺服器廠商,兩者的走勢發展,對整個雲計算供應鏈,乃至產業鏈、數字化企業或將產生較大的影響,也將受到業界人士的持續關注。

「槍響之後,沒有贏家」

事實上,限制從 5G 通訊領域轉到伺服器、高性效能計算領域有跡可循。6 月中旬,包括《華爾街日報》等媒體披露,事情的發展再向前一步,美國商務部瞄準目標已經進入高效能計算領域,中科曙光等 5 家公司被「拉黑」,與此同時,英特爾、英偉達、AMD 等晶片廠商的出口將受到管制。

所以,本次浪潮集團作為國內最大的伺服器廠商成為新的被「斷供」廠商,在意料之中。

或許,很多人對浪潮以及英特爾兩個 B 端巨頭業務構成不甚瞭解。浪潮集團旗下有諸多業務板塊,浪潮資訊、浪潮軟體、浪潮雲(ERP 雲、HCM 雲、政務雲、數字化中臺、資料中心)等,而本次伺服器屬於浪潮資訊旗下業務。

儘管,近兩年,浪潮在管理軟體、ERP 雲、資料中心等領域不斷髮力轉型,相關產品推陳出新,但浪潮資訊依然是浪潮集團營收的「絕對主力」,2019 年伺服器產品部件佔浪潮資訊總營收甚至高達 99.51%。浪潮資訊也因 5G、新基建、邊緣計算等概念的興起,頗受資本市場關注。

浪潮資訊產品線包括通用伺服器、儲存、關鍵應用主機、AI 元腦系統四大類。如再根據產品基礎差異的理解來詳細分類,大致分為 X86 伺服器、AI 伺服器(GPU、FPGA 伺服器等)、非 X86 伺服器、專業儲存。

近幾年,浪潮資訊通用伺服器一直穩居國內第一名,次於戴爾、HPE,全球第三名,其中,出貨最多的是 X86 伺服器。AI 伺服器方面,營收次於通用伺服器,但也位居國內第一名。

英特爾「斷供」浪潮,誰更受傷?

今年年初浪潮負責人曾形象地進行了比喻,國內每裝機的三臺伺服器中,就有一臺來自浪潮,每兩臺正在執行的 AI 伺服器中,就有一臺是浪潮製造的。可以看出,無論是伺服器還是 AI 伺服器,浪潮在國內市場處於「龍頭」地位。

再看英特爾的主要業務,主要是兩大塊,客戶端計算事業部和資料中心事業部。通俗來講就是,PC 端提供 CPU 業務,以及雲計算、資料中心領域提供 X86 架構 CPU 的業務。

眾所周知,一直以來,英特爾在通訊移動市場進展不順,早年 3G 時代,錯誤押注 WiMAX 技術,5G 時代又退出基帶晶片市場。最近,PC 市場也開始失守,蘋果轉向 ARM 架構,這些都給英特爾業務予以重挫。

5G 萬物互聯,資料海量併發,眾多晶片廠商均看到了雲計算、資料中心的潛力。無疑,未來資料中心業務就是英特爾戰略的重中之重。

英特爾是浪潮最大的供應商,佔據三成以上,而浪潮是英特爾最大的客戶之一。兩者業務的變化,對雙方業績的影響是雙向的,互為「晴雨表」。中國網路空間戰略研究所所長秦安告訴極客公園,「晶片是無法替代的」。

而目前,儘管是出口是暫時性的,英特爾正根據法規對供應鏈進行緊急調整,但是誰也不能保證事情不會往最壞的一步發展。如英特爾出口限制成形,那麼,意味著浪潮核心業務伺服器晶片供應鏈受阻,而英特爾資料中心戰略性業務營收失去重要來源。

雲計算產業影響幾何?

此外,雲計算、資料中心作為伺服器、晶片的下游產業,也將受到一些影響。國內雲計算廠商,如阿里雲、百度雲等的通用伺服器相當一部分來自浪潮,而 AI 伺服器方面,相關資料顯示,阿里雲、百度雲、騰訊雲等雲服務商九成以上來自浪潮。

一位第三方獨立雲計算廠商工作人員告訴極客公園,「斷供這件事,對雲服務商肯定有影響。但是,因為我們畢竟是上游企業,可以選擇的範圍很大。對我們的影響可能是成本的影響。伺服器出貨量總體來看比之前小了,伺服器成本可能會上升。」

不過,IDC 中國高階分析師段萌卻比較樂觀,「國內主流的 OEM 伺服器廠商和 ODM 伺服器廠商都是國內雲計算廠商的主要供應商,某一家供應商如受到不確定因素影響後,國內雲計算廠商有能力在短期內,靈活調整其供應鏈,來平衡對伺服器的穩定需求。

IDC 認為對於國內雲計算廠商的影響會比較小。雲計算廠商中華為雲、浪潮雲由於集團本身有伺服器業務可以自主提供伺服器,其它雲計算廠商都是向伺服器廠商來採購。」

據瞭解,國內雲計算廠商阿里巴巴、騰訊、百度,以及第三方獨立雲計算廠商伺服器構成大致分為兩種渠道,一種是自研伺服器,代工廠貼牌生產,另一種是與浪潮等伺服器廠商合作,根據需求進行定製化服務。

儘管,如果浪潮斷供之後,雲計算廠商可以透過合作的代工廠,貼牌生產伺服器,或者採購國外廠商的伺服器,但相比之下,浪潮伺服器的優勢較為明顯。

「浪潮的伺服器相對來說,比較便宜,第二是服務比較好,第三個方面,浪潮定製化做得比較早,這些優勢都是雲服務商選擇浪潮的原因。」前述第三方獨立雲計算廠商工作人員對極客公園說。

另外,在 AI 伺服器方面,近幾年,包括亞馬遜 AWS、谷歌,國內阿里雲、華為雲等紛紛自研 AI 雲端晶片,但主要集中在雲端推理,以及業務的某些特定場景,還有大量場景,依然需要 AI 伺服器廠商的供應支援,特別是,GPU 類的 AI 伺服器。

IDC 中國高階分析師段萌也認為,「目前,AI 伺服器需求增長非常快,雲計算廠商還需要大量供應。」

一家企業的斷供往往引起的是連鎖反應,蝴蝶效應之下,任何一家產業鏈企業不能獨善其身,在不確定下尋找確定性,可能是未來一部分企業的主要戰略「命題」。

本文作者:茜茜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622 字。

轉載請註明: 英特爾「斷供」浪潮,誰更受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