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AI發展到哪一步了?毛軍發院士把這三個問題說透了

人民網北京7月12日電(記者 周晶)“眾多落地的AI技術正在創造萬物智慧的新時代,在數字化、網路化的基礎上,智慧化將對人類社會形成升維重構。”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毛軍發接受人民網強國論壇記者採訪時表示。

7月11日,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雲端峰會在上海落下帷幕。本屆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以“智聯世界、共同家園”為主題,聚焦“AI技術趨勢”、“AI賦能經濟”以及“AI溫暖家園”三大議題。全球人工智慧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科學家和企業家雲聚一堂,共同探討人工智慧領域的前沿技術、產業趨勢和熱點話題。

人工智慧“嵌入”各行各業 加速萬物智慧時代到來

當前,AI醫療、智慧家庭、自動駕駛、智慧交易等人工智慧的發展不斷顛覆企業的商業模式,也在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毛軍發表示,人工智慧作為“加速器”已涉及醫療、金融、交通、新聞等各行各業,可以有效解決傳統行業面臨的問題,發揮大量資料的價值,賦能傳統產業發展。

“人工智慧發展的本質是透過演算法、算力和資料去解決完全資訊和結構化環境下的確定性問題。”毛軍發認為,隨著演算法、算力和資料的進一步發展,勢必加速萬物智慧時代到來,為人工智慧賦能各種場景打通重要通道,實現萬物互聯。

在毛軍發看來,未來的萬物互聯時代具有三方面的特點:

首先,普通人的生活將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人身邊的智慧裝置會逐漸小型化、輕便化、透明化,甚至會被雲裝置取代。只要個人身份驗證成功,就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終端連線到資訊中心。

其次,工業生產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自動化生產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有大幅的躍升,大部分工業生產環境的自動化程度都會大幅提高,直接從事產品生產的人員將會大量減少。

此外,國家的社會治理系統也會改變。各種資訊能夠為國家分析預測國民經濟政治的發展狀況,對未來政策的制定和方向的規劃有重要作用;由於個人的資訊可以隨時上傳,因此很多事情業務手續的辦理會極大的簡化。

為人工智慧注入更多安全基因

萬物互聯,資訊保安勢在必行。大資料殺熟、技術黑箱、演算法偏見等專業名詞,正在隨著人工智慧的普及引來人們的關注。人工智慧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使得技術安全問題開始從幕後走到臺前,成為人工智慧研究發展的重要議題。

毛軍發認為,在推動人工智慧技術安全性方面,除了加強基礎研究外,更要推動人工智慧與法學學科等領域的文理交叉,推動人工智慧和大資料領域的治理框架研究和機制設計,形成政策、倫理以及法律法規的多元規則體系,共同推動人工智慧科技實現從“能用”到“好用”的跨越,保障人工智慧的快速、健康發展。

“上海交通大學在這方面也有佈局。在今年的世界人工智慧大會期間,上海交通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人工智慧治理與法律研究中心揭牌成立,加強人工智慧治理體系及其可實現技術路徑的建設,在社會治理模式和法學研究正規化的革新方面進行探索。”毛軍發告訴記者。

人工智慧領域的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的競爭

在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創新人才培養論壇”上釋出的《2020全球人工智慧人才培養研究報告》提到,全球人工智慧產業的重要性程度逐漸提高,在過去四年中,AI人才的需求量以每年74%的速度增長,但AI人才市場尚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人工智慧崗位越來越細分,人才需求越來越多樣,演算法型人才需求度高,人才學歷要求高,碩士及以上的超過50%。隨著AI崗位和與之相配的商業化崗位需求不斷增多,短期內人才供給處於緊缺局面。

在毛軍發看來,我國人工智慧領域人才培養面臨的主要問題是:一、頂層規劃不夠、人工智慧戰略發展目標不清晰;二、學科聯動不足、交叉複合型人才的培養模式不靈活;三、缺乏校企合作、產學研協同育人機制不成熟。

“迫切需要探索人工智慧基礎研究拔尖人才和交叉應用高階人才培養的新模式。”毛軍發說,上海交通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形成了由1名圖靈獎獲得者、2名中科院院士和30餘名各類國家級專家等組成的一流團隊。學院還專門設立吳文俊人工智慧榮譽博士班,培養人工智慧領域學術大師與產業領袖。

毛軍發對AI人才培養提出三點建議。第一,基礎研究拔尖人才培養要重視打造人工智慧核心知識課程體系,重點建設一批與數學、物理學、計算機、控制、神經和認知科學等學科交叉融合的人工智慧基礎課程;第二,廣泛吸引全球範圍內一流的人工智慧教育、研究和產業人才,推進產學研合作培養模式,打破校企人才培養“邊界”;第三,加強人工智慧研究的基礎設施建設,學科交叉與產教融合雙翼協同,創新人才培養,建設世界人工智慧人才高地。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821 字。

轉載請註明: 獨家!AI發展到哪一步了?毛軍發院士把這三個問題說透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