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BLM運動還在持續發酵,深扎美國的種族歧視問題又一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雖然我們一直都在強調“平等”,但事實上,在人種問題上,我們卻有“不平等”的刻板印象。
今天我們不討論政治,來看看人種差異和運動能力之間的關係。事實上,不同人種的運動能力也是存在明顯差異的。
比如黑色人種,在籃球、田徑等賽事中表現突出。但黃種人在一些小球,比如乒乓球和羽毛球等運動專案則是表現強勁。於是我們普遍認為黑人的運動能力就是比白人或者黃種人更加優越,尤其是在需要力量、耐力方面。
長期以來,遺傳學與運動成績之間的相關性一直是科學家、運動員、教練、體育迷和公眾之間討論的話題。但人種差異的話題是非常大的,在很多國家都是政治不正確的話題。所以今天只列舉兩個研究結果:
研究一:不同人種之間的快肌和慢肌比例的不同
研究二:不同人種之間的ACTN3基因型別的不同
快慢肌我們介紹過,如果在肌肉纖維中快肌肉纖維比例佔多數,運動表現上則擁有較好的力量和爆發力;如果慢肌肉纖維比例佔多數,運動表現則是耐力持久。
快慢肌的佔比由先天決定,無論你後天怎麼努力訓練都很難改變,不同人種就證明了這種差異。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的布查德從加拿大人和西非學生的大腿肌肉進行了活檢,並得出結論:非洲人平均快肌纖維(67.5%)比加拿大白人(59%)多。
另外,非洲是高原大陸,造就了黑色人種有強大的最大吸氧能力,其心肺功能也明顯優於其他人種。所以黑色人種在力量、短中長跑等體育專案中表現優異。
但這樣的觀點也有不少人反對,他們認為,如果真是這樣的話,為什麼我們很少看到黑人運動員在腳踏車和游泳專案中有所建樹。確實,這裡面也不排除有一些歷史人文因素的影響。
科學家一直在找帶有運動天賦基因的DNA片段。就目前已知,能決定運動能力的相關基因有100種以上,其中被認為最具有決定性的DNA片段叫做ACTN3。
澳大利亞體育研究院發表的一項基因型調查發現,ACTN3被認為是與短跑等爆發力運動相關的基因。ACTN3分為正常製造蛋白質的R型與完全不製造蛋白質的變異性X型。一般來說,含有這種R型基因,可以讓人體生成一種存在於快肌纖維中的蛋白質,為人體提供充足的爆發力,而X型變異則會抑制這種蛋白質的生成。
也就是說如果你是ACTN3的R型基因,那麼你比較適合需要爆發力的運動專案。如果是X型基因,那你可能就比較適合耐力專案。同時R型和X型在受傷風險上也有明顯的對比。研究人員在不同人種之間,發現了R和X型的比例也存在區別。
亞洲人的X型佔比是52%,白種人42%,非洲裔美國人27%,非洲人16%。
而R型的運動天賦基因則資料恰恰相反。亞洲人只有25%,白種人36%,非洲裔美國人60%,非洲人81%。
雖然現在還有不少實驗資料證明,人種之間是存在運動能力的差異的,但是也有人認為這種“所謂”的實驗結果本身就帶有一定“種族歧視”的定型思維在裡面。確實,在衡量群族現象時,也不能夠忽略同樣重要的社會經濟變數,其中更有天賦型選手的變數因素。或許隱藏著的“天賦基因”會突然被喚醒,出現下一個劉翔也說不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