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單珊
牛津大學在新冠肺炎疫苗研發上取得重大進展,接種疫苗的猴子似乎獲得免疫能力。如果進展順利,牛津大學第一批疫苗可在今年9月上市。
根據《紐約時報》報道,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上個月為六隻恆河猴接種牛津大學開發的疫苗,在持續高劑量暴露於新冠病毒後,28天內這6只猴依然保持健康狀態。而此前沒有注射疫苗的猴子在這樣劑量的病毒中都感染了。
“恆河猴幾乎是最接近人類的動物,”參與該項研究的蒙斯特博士透露,科研人員仍在分析結果,下週他將與其他科學家分享此結果,並提交給行業期刊。
不過,雖然實驗猴獲得免疫能力,但不能保證疫苗在人類身上也產生同樣效力。
由英國政府支援的牛津大學新冠疫苗的人體臨床試驗已經在4月23日正式開始。目前,研究人員已經在一組500人的志願者身上進行試驗,預計試驗數量還會擴大到數千人。
報道稱,作為最早進行如此大規模臨床試驗的疫苗,即便失敗了,也將提供關於新冠病毒特性、人類免疫反應等極具價值的資訊。而這無疑是各國政府、其他疫苗團隊和製藥公司當前最需要的。
牛津大學負責疫苗生產監督的道格拉斯博士稱,儘管還沒有得出疫苗有效性的結論,英國和荷蘭已經花費上千萬美元,以啟動疫苗生產程式。
參與該專案的科學家們目前正在和歐洲、亞洲的製藥公司合作,疫苗一旦獲批就能以最快速度生產出數十億劑。
牛津大學何以在全球研發新冠疫苗的競賽中領先?那還要從他們的科研團隊講起。
該團隊此前一直在進行冠狀病毒疫苗相關的研究, 而之前他們研究的物件,正是同屬於冠狀病毒引發的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
此前,他們已經生產出MERS的疫苗,目前正在進行第二階段的臨床試驗。
而因為MERS和新冠病毒同屬冠狀病毒,他們直接用生產MERS疫苗的方法,用在新冠病毒上。因此,他們可以用同樣的流程,直接試製新冠病毒疫苗。
然而,隨著疫情防控舉措逐漸取得成效,也給疫苗的開發帶來了障礙。牛津大學詹納研究所主任希爾教授指出,根據臨床試驗的道德規範,禁止讓參與試驗的人類感染上嚴重疾病。
這意味著唯一能測試疫苗有效性的方式就是在病毒自然傳播的地方給人接種。
如果疫情防控舉措繼續減緩病毒在英國的傳播,牛津大學疫苗的臨床試驗可能無法證明其有效性。因為那些接種了疫苗的人可能是因為疫情被控制而沒被感染,科學家將不得不換個地方再做試驗。
“我們將不得不追著流行病跑。”希爾教授稱,如果屆時英國的感染者太少,他們計劃在其他新冠病毒可能還在傳播的地區,如非洲或印度進行臨床試驗。
希爾教授指出,世界將需要上億隻劑量的疫苗才能結束疫情並解除封鎖,而且最好是在今年年底之前完成。
目前,全球新冠感染人數已高達311萬,死亡人數超過21.7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