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郭仁賢
出品 | 雷鋒網產業組
工業網際網路作為『新基建』的核心要素,是消費網際網路之後又一波大的時代浪潮,更是無數企業押注下一個增長點的熱門選項。
以GE、西門子、PTC、施耐德電氣等為首的國際巨頭先後強勢佈局工業網際網路,憑藉多年來技術、產品方面的積累在新的戰場攻城略地,為工業企業的轉型升級輸出有市場競爭力的解決方案。
國內的海爾、三一重工、阿里雲、華為、富士康等企業也順勢入局,開始了工業數字化、智慧化的新徵程,並誕生了十大“雙跨”平臺。
在頭部企業的引領下,越來越多的新興力量持續地帶動著細分領域的技術創新,成為工業網際網路行業中不可多得的“第三極”,並在細分賽道肆意生長。
整體來看,目前工業網際網路行業還處於發展的初期階段,市場的競爭還不夠充分。為了增強自身對外賦能的實力以換取更大的生存空間,各方勢力競相打造和亮出開疆拓土的利器——最重磅的軟硬體產品,引發了一場規模宏大的『軍備競賽』。
一方面是現有玩家的技術產品不斷地升級迭代,另一方面是更多細分領域的主體帶著拳頭產品強勢入局。這場『軍備競賽』會如何影響國內工業網際網路行業的當今走向?圍繞工業網際網路,國際巨頭、雙跨平臺廠商,以及更多後來者他們有哪些致勝市場的輕、重武器?近期雷鋒網採訪了相關的企業,並梳理了西門子、PTC、海爾、阿里、樹根互聯等平臺廠商是如何佈局工業網際網路的,一起去看看吧。
不管工業網際網路這個戰場的局勢如何瞬息萬變,總有些行業力量憑藉得天獨厚的優勢老早就佔據了行業的制高點,或者贏在了起跑線。
西門子和PTC(美國引數技術公司)分別作為歐洲、美國最有代表性的工業網際網路頭部玩家,就是這樣的一個存在。
德國西門子創立於1847年,並於1872年進入中國,至今已有173年的悠久歷史,是全球電子電氣工程領域的領先企業。
第二次工業革命時,德國西門子發明的自激式直流發電機大大提高電動機的實用性,加速了工業革命的程序。1958 年,西門子推出自動化系統 SIMATIC參與了第三次工業革命。如今他們正在將自身的影響力延伸到第四次工業革命中。
西門子打造數字化能力的手段,既有資本併購,也有自己做平臺 ,且背後有著持之以恆的“數字化雙胞胎”(Digital Twin)戰略。據瞭解,過去20年中,西門子在軟體方面投入了 100 多億美元,使他們的工業軟體處於領先地位。
而PTC成立於1985年,儘管沒有像西門子那般跨越百年之久,但是作為工業軟體企業,他們一直為頂尖的客戶提供服務,也是不斷地透過併購和戰略性收購將一些業內領先的產品收入麾下。
2014年,PTC還提出“快速連線、快速儲存、快速分析、快速應用”的理念,率先為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建設提供了思路。其標準的APPS,如果客戶想做數字化製造、數字化工廠,可以不用基於當前的平臺再開發,官方表示只需要三個月就可搭建完成。
2019年6月,在Gartner釋出的2019年《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魔力象限》報告中,PTC是唯一入選的工業軟體企業,這足以證明他的江湖地位。
西門子
MindSphere平臺和他的工業軟體,西門子打出“組合拳”
圍繞著工業網際網路的相關佈局,西門子的產品包括2016年釋出的MindSphere工業雲平臺、傳統的UG工業設計平臺,以及工業控制領域的SIMATIC等模組,以及近年來不斷提及的工業5G、邊緣計算等技術。
MindSphere平臺,這一工業網際網路市場中攻城略地的重磅武器,其憑藉開源性、相容性以及資料採集與分析能力,能夠為工業企業提供優質的資料服務,幫助他們提升裝置可用度、增強能源效率、保障資料安全,並改善生產製造的效率和質量。
在工業軟體方面,近20年以來,西門子相繼收購了多家 MES廠商,並推出了自己的 MES 軟體 SimaticIT。2007 年,再以 35 億美元收購美國 PLM公司 UGS。此後,西門子還進行了包括Innotec、LMS、TESIS、Camstar、Mentor Graphics等數十筆的軟體收購。目前他們已經有超過50款工業軟體上架,為MindSphere平臺的工業數字化業務保駕護航。
2014 年,西門子成立“數字化工廠集團”和“過程工業與驅動集團”,將離散和過程工業的數字化作為未來主要增長領域。在大量收購軟體打下根基後,西門子用 MindSphere 來實現平臺化;
2018年,西門子宣佈成立數字化工業(DI)集團,並收購低程式碼應用開發平臺領域的先驅和領導者Mendix;
2019年,西門子宣佈推出 Xcelerator,一個集成了軟體、服務和應用程式開發平臺的解決方案組合,可根據客戶及行業特定需求進行個性化定製和適應性調整,以幫助各類規模的企業實現數字化企業轉型。
透過數字化企業軟體組合,西門子數字化工業軟體為各類規模的企業提供可以整合在整個價值鏈的端到端產品、解決方案和服務,並實現數字化。
PTC
ThingWorx平臺 和 Vuforia,兩大攻堅重武器
自2013年起,PTC透過不斷併購和戰略性收購,逐步建立起一個囊括M2M連線(Axeda)、應用程式開發與支援(ThingWorx)、分析(ColdLight)、增強現實(Vuforia)和工業裝置連線(Kepware)在內的端到端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並統一整合到ThingWorx平臺。
ThingWorx平臺主要由三部分構成,分別是工業連線元件Kepware、平臺元件Foundation和機器學習元件Analytics。
其頂層各種的工業APP,可以覆蓋企業設計、銷售、運營、生產、服務等領域的端到端完整價值鏈,上面的工業軟體/工業APP總共有600多種。
圍繞工業網際網路業務,PTC現階段旗下“重武器”產品主要是ThingWorx Foundation基礎平臺 和 Vuforia增強現實元件。
ThingWorx是一個非常成熟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其獨特的ThingModel機制可以圖形化方式將工業企業全價值鏈、全要素物件進行數字化建模,同時建立各物件之間的關聯關係,並且用開箱即用的APP或低程式碼開發環境快速拖拉拽形成所有工業企業資料(包括3D數模、自動化裝置資料等)的視覺化。
另外,ThingWorx還支援多種部署方式,無論公有云、混合雲還是私有化部署,滿足不同型別企業不同場景下的部署要求。同時,已支援容器化部署,以快速利用雲的計算資源支撐平臺的擴充套件。並且,已經能支援高可用的部署架構,有效解決企業部署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擔憂的效能問題,構建了強大的合作伙伴生態,如微軟、羅克韋爾自動化等全球領先的不同領域的廠商。
Vuforia 作為面向工業企業的增強現實平臺,可以有效透過ThingWorx將企業端到端數字化模型,比如3D幾何資料、實時資料、後臺系統結構化資料等,透過AR重構一線工作人員的數字化體驗。
而輕武器,則為他們的工業連線元件Kepware,機器學習元件ThingWorx Analytics以及服務及流程編輯元件ThingWorx Flow。
Kepware可以將工業現場OT環境中的資料快速的連線至ThingWorx,以構建互聯的環境;
ThingWorx Analytics可以快速呼叫內建中機器學習演算法,充分利用ThingWorx中的資料進行資料分析,構建智慧的環境;
ThingWorx Flow 可以有效地將跨系統的服務進行編排和組織,構建跨系統的協同環境。
不管是西門子這樣的全球工業巨頭,還是PTC這樣的工業軟體企業,現階段他們都在不斷地加固自己的工業網際網路“護城河”,打造各式重磅的輕重武器。
消費網際網路時代,誕生了蘋果iOS和谷歌Android 兩大作業系統,以此他們牢牢牽住了消費網際網路時代的“脈搏”。工業網際網路時代,誰將會佔據主導地位?是否誰提供的工業網際網路“作業系統”最好,並且使用者最多,誰就掌握了工業網際網路市場的主動權?其背後巨大的商機讓更多企業躍躍欲試。
除了西門子、PTC這些行業力量,國內也孕育出一大批強有力的競爭者,欲在工業網際網路的戰場與之正面對抗。另外,由於他們出自本土,因此無形中獲得了國內產業各界更多的擁躉。
其中最為知名的就要數工信部2019年釋出的跨行業跨領域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玩家,也就是“雙跨”國家隊。
這十大雙跨平臺,主要來自工業企業、BAT網際網路巨頭和ICT企業,每個平臺本身都有自己的特點,並在相應的領域有自己的一些客戶。除了深諳工業機理和工業企業的需求,他們的本土化也做的更好。與其對應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如下:
其中,海爾COSMOPlat、用友精智、樹根互聯根雲、航天雲網INDICS、華為FusionPlant、富士康BEACON、阿里supET等,雷鋒網此前就已有深度專訪或一直在重點關注。這裡,我們主要以海爾、樹根互聯、阿里作為代表,梳理他們最為重磅的技術和產品。
海爾
轉型大規模定製,COSMOPlat的“1 7 N”
作為中國最早一批探索工業網際網路的企業,海爾自2012年就開始智慧製造轉型的探索實踐,從大規模製造轉型大規模定製。COSMOPlat平臺架構,可總結為“1 7 N”,即:
“1”是指1個平臺:COSMOPlat平臺;
“7”是指7個模組:互動定製、開放創新、精準營銷、模組採購、智慧生產、智慧物流、智慧服務這些覆蓋全流程的七大環節;
“N”是指在N個行業,最終建立一個架構。
對於海爾來講,他家攻堅的重磅武器就是COSMOPlat平臺和本身的生態。
據官方資訊,卡奧斯COSMOPlat平臺於2020年1月31日正式建設完成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二級節點家電行業應用服務平臺,到目前為止累計註冊標識量1億以上,每月成功標識解析量1億以上,成為家電行業工業網際網路“新基建”的神經樞紐。
卡奧斯COSMOPlat平臺引入區塊鏈技術,搭建了基於大規模定製模式的高增值高分享聯盟鏈,透過區塊鏈智慧合約在關鍵節點自執行,杜絕了執行主體和交易雙方的“道德風險”;此外,能夠基於工業資料、知識、資源等的匯聚,在平臺內沉澱為研發模擬模型、業務流程模型、工業機理模型以及資料演算法模型,面向工業網際網路數字化管理、服務化延伸、智慧化生產、網路化協同和個性化定製五大領域提供不同行業的解決方案。
該平臺未來的技術功能升級,其主要是緊跟人工智慧、區塊鏈、雲計算、大資料及大資料分析和5G,也就是所謂的“ABCDG”這幾種技術的發展。關於COSMOPlat更多的資訊,可以查閱雷鋒網之前的專訪文章《進階之路 | 20問海爾COSMOPlat:工業網際網路的「頑石困境」要如何破解?》。
樹根互聯
佈局81個細分行業的背後,ROOTCLOUD開拓疆域的關鍵利器
前面提及三一重工入局工業網際網路,其主要是指他家孵化出了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廠商——樹根互聯。
由於三一重工是全球裝備製造業的領先企業,樹根互聯自出生就帶著正統的工業基因,以及工業人「穩重紮實」的工作作風。
作為國內第一批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目前他們已經服務81個細分的工業行業,打造出工程機械產業鏈、流體機械產業鏈、定製家居產業鏈、鑄造產業鏈、注塑產業鏈、紡織產業鏈等20個產業鏈平臺,連線超過66.8萬臺製造業的裝置,也是唯一進入Gartner魔力象限的中國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現階段,其根雲平臺已迭代到4.0版本。
在他們看來,其重武器在於根雲平臺4.0版本上面開放的API體系、數字孿生技術、工業區塊鏈、工業網際網路安全等。以工業區塊鏈為例,樹根互聯具備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和區塊鏈的融合服務能力,是工信部工業網際網路聯盟區塊鏈特設組主席單位和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可信區塊鏈推進計劃工業應用組組長單位。樹根互聯,所打造的工業區塊鏈TIDE平臺是以產業數字化解決方案所需的可信IT能力為核心,幫助客戶快速打造區塊鏈解決方案的賦能平臺。
而輕武器,主要是各類工業軟體。其工業軟體的應用開發有兩種來源:一種來源是三一重工,其在產品的智慧化、研發、製造、服務方面都已經有深度應用,由此他們總結了一套不僅適用於工程機械,更可以跨行業跨領域使用的一些工業軟體;另一種是源於樹根互聯成立了四年以來,服務了300多家工業企業而總結的經驗。目前樹根互聯自研的工業軟體包括雲視界應用、智慧現場服務流程管理的IFSM、雲網聯、雲控制、解鎖機、工程機械管理的位置管理,以及廠內製造相關的根雲小匠、根雲能管等行業性的一些應用。
在2020樹根互聯生態大會暨森林計劃線上釋出會,樹根互聯高階副總裁兼CMO黃路川釋出了“樹根互聯森林計劃”,希望能為合作伙伴提供更多合作機會,幫助夥伴洞察市場的需求進行可執行生態計劃,構建合作共贏的生態系統以更好地服務客戶。
值得一提的是,樹根互聯即將開放API 體系,並提供完整的開發者文件與工具鏈。所有人都可以參考開放平臺上的文件資源方便地在根雲平臺上開發應用。
阿里
四大重磅武器作“護法”,阿里再造工業數字化服務的“淘寶網”
2018年,阿里在工業網際網路領域正式對外鋪開版圖,包括ET工業大腦、supET、飛龍、飛象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等重磅武器均在這一年先後亮相,其中入選“雙跨”國家隊的是supET平臺。
阿里做工業網際網路這件事的本質可以概括為“做工業數字化服務的‘淘寶網’”。雷鋒網此前有詳細梳理過他家是如何佈局的,若想了解更多請查閱文章《阿里搭建“中國製造1%”支點的這三年》《庫偉:阿里雲工業網際網路最核心的三件事》等。下面我們來了解下他家的幾款“大殺器”:
ET工業大腦:ET工業大腦是由“ET城市大腦”衍生出來的,目前已在光伏、橡膠、能源等行業落地。
SupET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該平臺上面已經建設了多個垂直行業級平臺,分別覆蓋了紡織服裝行業、加工、食品飲料、家電等,接入工業裝置約140萬臺,提供雲化通用軟體700多款、工業應用軟體30多款,託管工業APP數量1.8萬個。
該平臺透過聯合工業領域的專業服務商,形成N個行業級區域級平臺,共同打造成為“1 N”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的成熟體系。致力於成為符合中國國情的跨行業跨領域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
飛龍工業網際網路平臺:立足廣東,輻射粵港澳大灣區。未來三年計劃推動家電、電子、傢俱、日化、服裝、注塑以及能源等產業叢集實現數字化。目前,廣東省已有約10萬臺工業裝置接入飛龍平臺。
飛象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其將在重慶打造整個工業網際網路連線的產業鏈整合以及智慧化的轉型,預計在三年內幫助300家以上的企業接入飛象工業網際網路平臺。
網際網路巨頭做工業網際網路,他們的數字化、資訊化能力自然不用講,除了在人才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對於雲計算、大資料和人工智慧技術的運用,執行力和效率也更高。
在“雙跨”國家隊的十大成員中,其基因和打法各有不同,那麼誰將無愧“時代擔當”?儘管平臺清單的位次有先後,但在工業網際網路這個戰場中,誰的攻勢最猛烈、基本功更紮實,更能經得起戰場的檢閱?
關於“雙跨”國家隊的各路人馬以及競爭態勢的梳理,這將是一個比較大的課題,雷鋒網後面繼續密切跟進,但同時更多新的力量也在強勢崛起,不容忽視。
我們知道,工業場景的賦能,需要各種各樣的軟硬體。相比前面那些知名度更高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一些大資料平臺、工業AI、工業機器人、工業軟體、工控安全的玩家正在為工業網際網路戰場增加更多看點,使其越來越熱鬧。
2018年11月,賽意資訊與華為雲等聯合釋出了賽意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以此將自己多年來在製造業中的能力沉澱對外進行釋放,成為工業網際網路領域的“第三極”力量。
賽意資訊佈局工業網際網路賽道的重武器在於他們與行業頭部客戶的全面解決方案,除了工業網際網路平臺之外,他們還有自主研發的工業軟體MES系統和APS系統等,以及資料採集的產品和loT平臺,專門服務於頭部工業網際網路企業。
輕武器方面,賽意資訊打造了賽意工業手環,能很容易地實現快速部署、快速變現。他們先是從大型企業裡面的複雜場景中抽象出有共性,並且能形成閉環的小場景解決方案,比如電機類、水泵類等線上監測方案,以及他們最近給深圳地鐵做的閘機監控解決方案,這些儘管是針對小場景,但是卻涵蓋了資料採集、資料儲存到資料計算和應用,並嵌入賽意資訊的一些分析模型去解決這些場景的閉環。
賽意資訊副總裁、工業網際網路子公司總經理蔡勝龍表示:
“重武器和輕武器,我們是同步推進的,並且相互補充和相互完善。當大企業等頭部客戶裡有合適的、容易抽象的,並對中小企業能夠快速運用和變現的,我們會把它抽象出來形成頻道。而對於工業手環這種頻道運營的比較好的東西,賽意資訊會推薦給頭部客戶,讓他們整合到自己的環境中,並支撐其現場的工業管理。”
同為工業網際網路“第三極”的行業力量,崑崙資料是如何參與這場軍備競賽的?
成立於2014年的崑崙資料,先後推出了自己的工業大資料平臺KMX以及工業網際網路平臺KSTONE。其佈局工業網際網路市場的重武器是KMX工業大資料平臺,聚焦工業資料和資料模型的全生命週期管理及應用。輕武器則是行業智慧APP,資料分析服務。
從KMX、KSTONE及行業解決方案,一路延伸到當前他們正在探索實踐的產品及服務路線,崑崙資料多年來一直在探尋釋放工業資料價值的有效途徑和方式。底層平臺產品夯實穩定的技術本身,對工業使用者來說,價值是很難被感知到的,崑崙資料更關注工業使用者的使用習慣、日常操作流程以及知識背景,怎麼樣幫助更多工業行業的“平民資料分析師”利用資料去解決問題。
如果把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比作最底層的基座,當基座打造完成後,最重要的就是在這個基座之上建造高樓大廈並“添磚加瓦”。其中,AI作為一項關注度較高的技術手段,可以應用於工業各領域的諸多場景。
美國初創公司 Maana 聚焦石油和天然氣領域,推出了Knowledge Platform 的平臺,透過梳理專業知識打造計算知識圖譜,與機器學習計算模型相結合,為 GE、殼牌、阿美等石油巨頭提供決策和流程最佳化建議;
智慧抓取場景中,日本發那科公司基於深度學習賦予機器人抓取混雜零件的功能,並透過強化學習賦予機器人自學習能力,透過自主訓練 8 小時使散件分揀的成功率達到了 90%;
新松機器人公司利用 5G 人工智慧的巡檢機器人,實現了全自動巡檢以及異常問題的自主判斷......
芯翌科技作為國內正在迅速崛起的工業AI服務提供商。現階段,他們的產品體系有三大系列,分別定義為“明、禹、景”。
明,是以人工智慧技術為核心的感知端產品,比如雲邊端形態的智慧硬體產品等;
禹,是以大資料技術為核心的資料智慧平臺系列產品,解決感知資料在認知和理解層面的問題;
景,是指各種應用場景的綜合應用系統類產品。
早在佈局工業AI之前,他們就已在城市安全領域斬獲頗豐。2019年,芯翌科技大規模人臉識別演算法透過上海市公安局的測評,此後他們還參與了上海市虹口區社會面智慧安防專案,部署了大量 AI攝像機、AI伺服器及應用平臺,全鏈路產品落地。同類業務還成功進入了上海徐匯、黃浦、長寧、靜安等區。今年初,芯翌科技首次參與全球權威人臉識別供應商測試(FRVT)便取得了綜合排名全球第五的成績。
而在工業領域,他們專注於港口、能源和路橋等應用場景,打造出了一套AI賦能工業場景的賦能策略。基於工業場景的實際智慧化業務需求和痛點難點來細緻打磨自家的產品和解決方案,以及透過在城市安全領域積累的豐富經驗,對其它類似場景的賦能形成降維打擊。比如在港口方面,芯翌科技與上港集團達成了戰略合作,雙方將在智慧港口及人工智慧應用領域進行全面技術合作及專案合作,目標是打造世界級的智慧化港口。目前,芯翌科技正在積極參與全球自動化無人碼頭——上海洋山港四期的智慧化建設,以豐富的多維度、多場景AI演算法及應用系統為洋山港碼頭智慧化升級提供更多可能,錘鍊了產品的同時也積累了更多行業經驗。
芯翌科技在工業方向攻城掠地的武器,“輕武器”有各種視覺感知演算法,比如人臉演算法、人體姿態演算法、以及場景事件及行為檢測演算法等;而“重武器”則有X-PORT港口安全生產智慧管理系統、橋吊作業AI視覺輔助系統、堆場通道人員安全管控系統,以及為新基建快車提供增速的智慧平臺等。
芯翌的核心競爭力主要有三個方面,全棧演算法開發能力、影片資料治理及應用平臺的開發能力,以及圍繞產品創新和交付打造的綜合服務能力。
全棧演算法的開發能力。演算法的整個生產訓練與平臺開發其實很類似,都需要日積月累的知識沉澱和積累,形成快速迭代的平臺,再以高標準、高要求去最佳化裡面的演算法,把中間沉澱的一些中臺的能力保留下來。芯翌科技的演算法團隊具備10年以上人工智慧研發經驗,其核心人員在國內最先開展深度學習的相關研發與落地,在視覺、音訊等多模態分析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在大規模影象搜尋、大規模人臉識別與檢索、全目標影片結構化、演算法異構平臺遷移等方面有豐富的落地經驗。
影片資料治理及應用平臺的開發能力。現在的大資料90%以上是影片資料,其它的文字資料、語音資料、靜態資料等僅佔10~20%,因此影片資料是非常重要的,芯翌科技的平臺研發團隊具備極強的影片資料專業治理和資料智慧應用能力,對於公共安全領域的影片業務應用以及影片大資料融合治理有深刻理解及豐富實戰案例經驗。
圍繞產品創新和交付打造的綜合服務能力。芯翌科技對外輸出的技術產品包括演算法、平臺和解決方案,因此當他們面對使用者的時候,不單單是僅從純粹演算法或平臺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而是會基於解決方案的整體的角度,為客戶選擇相應的技術產品,並對其進行賦能,將三者完美地結合起來,完美的組織內迴圈及綜合服務能力將對產品創新輸出形成強力支撐。
據瞭解,芯翌科技在軟體層面有基於多模態人工智慧技術的工廠化演算法生產能力,並具備服務於工業網際網路的全鏈路交付能力。公司擁有經驗豐富的來自於傳統SI、ISV和AI公司的完整團隊,能夠最大化、高效地響應工業網際網路客戶的需求,為客戶提供人工智慧應用需求的諮詢、引導、設計和落地實現等相關服務。
據工業網際網路產業聯盟統計,全國各型別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數量達數百家,有一定區域影響力或行業影響力的平臺有50多家。
另外,工信部《深化“網際網路 先進製造業” 發展工業網際網路的指導意見》曾提出,到2025年形成3-5傢俱有國際競爭力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實現百萬工業APP培育以及百萬企業上雲。
在國內工業網際網路的戰場中,不僅有西門子、PTC這樣的王牌部隊在運籌帷幄,還有海爾、樹根互聯、阿里這樣的“雙跨”國家隊在一路高歌猛進,再加上數以百計的後來者他們的強勢入局,只是在工業網際網路的底層基座——工業網際網路平臺這一塊的看點就已足夠讓你眼花繚亂。
此外,大資料平臺、工業AI、工業機器人、工業軟體等,每一個分支,每一個細分領域,其情況更為紛繁複雜。
戰場之上,向來弱肉強食。如此多的行業力量一起混戰,彼此既競爭又難免合作,那麼誰將立於不敗之地,獲得更大的事業版圖呢?
“工業網際網路是一個生態,這個行業會是百家爭鳴的業態。”樹根互聯表示:
“絕對不可能是一個平臺去打天下,然後能把工業網際網路包括裝置物聯、工業資料處理和多樣的工業應用這三大難點全部解決掉,這是不可能的。更多的可能是工業網際網路構成一個生態,每一家企業都可以在裡面找到生存空間,在自己特定的範圍之內做好自己擅長的事情,共同賦能中國工業客戶。”
而在賽意資訊看來,這種競爭既是必要的,同時也非常殘酷,但我們的市場空間是廣闊的。蔡勝龍表示:
“競爭是必要的。因為只有經過市場化充分的競爭,才能夠真正地讓這種高價值的工業網際網路平臺跑出來。”
“同時,競爭也是殘酷的。每一個平臺都在充分考慮他自己的產品平臺定位和自己的資源能力和應對的場景,甚至要有充分的資金,以及人才投入才能夠升級。”
“但是,市場更是廣闊的。因為工業場景非常大,場景也非常複雜,它跟To C類的平臺是不一樣。To C比較容易形成這種業務抽象和寡頭競爭,但To B裡面常因為場景的廣泛性和複雜性,所以有足夠大的市場空間能夠讓這麼多家的平臺找到自己的定位,找到自己的發展。”
知情人士透露,底層平臺競爭激烈,但技術平臺始終解決的只是技術問題,而非業務問題。平臺本身離業務價值遠,時常會有企業已經擁有平臺,仍舊不知道該如何推進下一步的情況。
“不同的企業開展數字化轉型路徑會不太一樣,有的選擇從建設一個平臺開始,有的選擇從垂直解決方案導向的解決方案加速器開始。我們希望推動企業對最終結果的關注,從實用價值主張出發,與一線專家共同研發針對實際問題的工業APP,支援快速驗證、部署及迭代,幫助企業實現輕量化價值探索。不同於傳統資訊化建設思路,在全場景規劃下,我們可以小場景啟動,並進行演進式建設。”
平臺創新與競爭的大幕剛剛拉開,未來將有更多主體進入這一戰場,群雄逐鹿和幾番熱戰之後,未來的世界會是什麼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