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中子星是恆星演化到末期,經重力崩潰後形成的除黑洞以外密度最大的物體。可以透過在太空中觀測中子星,觀察X射線的發射來推斷其半徑,從而推斷出其內部物質。
一顆恆星在超新星內部死亡,完全就是一次災難性的事件。它留下一個密度大得難以想象的物體,叫做中子星。但是中子星裡面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圖注:藝術創作。在異星上遙望中子星。圖源:cosmosmagazine
我們能接觸到的一切都是由原子構成的。被稱為質子和中子的亞原子粒子構成了原子核,電子圍繞著它們執行。但在這個原子能級上,即使是我們世界上密度最大的物質,比如黃金、鉛和鈾,其結構中也主要是由空曠的空間所佔據。
與整個原子的大小相比,它們的原子核非常非常小,測量到電子的軌道。
現在想象一下,使勁兒擠壓一塊黃金、鈾或鉛,以至於原子核全都靠近接觸到一起了,然後你再來估算剩餘的空間。你得到的東西密度驚人,類似於一個巨大的原子核。中子星就是這樣的。能夠做到這種擠壓程度的唯一力量只有重力。
中子星形成於恆星生命末期,此時的恆星不再有足夠的燃料來防止自己崩塌。一般來說,核心持續收縮,直到原子核劇烈地融合並相互接觸。這時,產生一個反彈,整個核心反衝,並推開外層,這樣就產生了一個輝煌耀眼的超新星。剩下的,只有一個快速旋轉的煤渣核心—這是除黑洞以外,你能得到的密度最大的東西。它的密度如此之高,一茶匙這種物質,在地球上的重量就會有約10億噸。
圖注:脈衝星的示意圖。中間的球體代表中子星,曲線表示磁場線,凸出的圓錐體代表發射區。圖源:Wikipedia
物質在如此高的密度下是如何表現的呢?每個原子的原子核是分開的嗎?原子會變成一個質子、中子和電子的混合物,相互糾纏、無法區分嗎?會更進一步嗎?質子和電子會合並在一起,我們最終得到一鍋中子嗎?它們會變成一大份夸克和膠子組成的湯嗎?或者還有別的什麼?
圖注:正常狀態下的原子結構可以做成模型。高密度狀態下原子結構的狀況不為人知。圖源:GettyImages
基本上,核物理界並不知道在這種密度下會發生什麼事。這個問題可以歸結為一個叫做“f”態的方程,這是一個描述物質在一個基本層面上的性質的術語,它與密度和壓力有關。
如果恆星有一個硬核--一個固定的狀態方程式--你就會有一個更大的恆星,半徑更大。如果你有一個非固定的狀態方程式,中子放棄它們的應有狀態,形成一份夸克湯,你就會有一個柔軟的、粘糊糊的核心和更小的半徑。所以,如果我們能測量出恆星的半徑,我們就會知道它的內部構成是怎樣的。但我們不能直接測量。人們認為這些恆星的半徑只在10-15公里之間--相當於一座城市的大小--遠遠小於哈勃望遠鏡能夠觀測併成像的範圍。所以測量必須以間接的方式進行。
我們認為,最好的方法是透過觀察X射線的輻射來推斷半徑;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從太空觀察中子星。當中子星像宇宙燈塔一樣,把發光的磁極轉向我們時,它們會迅速閃光,這就是脈衝星
圖注:開普勒超新星殘骸SN 1604的多波長X射線、紅外線和光學合成影象。圖源:美國宇航局
透過精確的測量,我們將能夠了解,中子星是如何透過這些脈衝的形狀來扭曲時空的。那麼漲跌的幅度有多大?有殘留的光芒嗎?這些特徵攜帶了關於恆星的更多資訊,並使我們能夠確定幾顆中子星的質量和半徑,從而推斷出其內部的情況。
作者: Tim Trott
FY: 大恐龍龍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在作品釋出後聯絡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