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參考訊息特稿|為中國晶片“開源鑄魂”

由 亓官天亦 釋出於 科技

本文轉自【參考訊息】;

【原標題】為中國晶片“開源鑄魂”--2020世界計算機大會側記

文/本報記者張熠檸 沈丹琳

如果為11月3日至4日在湖南長沙舉辦的2020世界計算機大會尋找熱詞,“開源”必須擁有一席之地。

11月3日,2020世界計算機大會在長沙開幕。(陳振海 攝)

提供“彎道超車”新思路

“開源與敏捷晶片設計”“迎接開源晶片新潮流”“中國開源軟體新時代”u2026u2026“開源”成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廖湘科、中國工程院院士兼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倪光南,以及CSDN創始人兼董事長蔣濤等多位參會者不約而同的演講主題。

提起“開源”,最容易想到軟體領域的手機作業系統安卓,及其依託的Linux作業系統。作為一種開發模式和商業模式,“開源”是“開放原始碼”的簡稱,允許使用者對原始碼進行修改和學習,甚至在版權限制範圍內重新發放。這就為系統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生命力。

“現在所有我們開發的軟體裡面,絕大部分都是依賴於開源軟體來進行建設的。”CSDN創始人蔣濤說,下一個10年,是人工智慧的時代,是網際網路的時代,是區塊鏈的時代,而這些都是由開源生態推進的,所以掌握開源的作業系統生態非常重要。

現在,開源模式助推作業系統持續發展壯大的經驗,恰恰為中國晶片“彎道超車”提供了新思路。

作為發展中國家,中國涉足晶片領域時世界已經形成壟斷體系,而且晶片研發原本門檻極高,以14奈米晶片為例,通常需要上億元研發經費,投入上百人年的精力。

“目前晶片門檻太高,而開源與敏捷晶片將降低開發的成本和門檻。”中國工程院院士廖湘科說,“開源與敏捷晶片設計肯定是未來一個大有前途的趨勢。”

同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的倪光南則進一步展望道:“在開源晶片模式下,三五個人的小團隊在三四個月內,只需幾萬元便能研製出一款具有市場競爭力的晶片,因此對中小企業特別友好。”

據與會專家介紹,開源晶片還有精簡、低功耗、模組化和可擴充套件等優勢,與數字經濟未來的發展方向十分契合,參與者“可以丟掉歷史包袱,專注於新應用”。

更重要的是,在開源環境下,很難再對參與者隨意“禁用”“禁供”“停用”“停供”。這在美國無限泛化國家安全、持續打壓中國科技企業的背景下,具有特殊的現實意義。

開放合作注入新動能

更多中國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參與開源晶片,不僅能更快實現技術突圍,也有助於為全球晶片行業作出更大貢獻。儘管開源晶片架構自身存在生態不足、“碎片化”和專利問題等潛在風險,更有可能遭遇業內壟斷企業的強烈抵制,但仍有理由保持樂觀。

一方面,目前開源晶片的主要架構RISC-V由一個成立於2005年的基金會管理。該基金會是一個非營利的中立機構和開放社群,至今共有235家會員,既包括中國的多家企事業單位,也包括谷歌、IBM、鎂光、英偉達、高通、三星、西部資料等商業公司,以及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印度理工學院、中科院計算所等學術機構,國際影響力持續擴大。而今年3月,為了尋求技術中立,RISC-V基金會已將總部從美國特拉華州遷至瑞士。

從更深層面,以開源晶片為代表的開源模式之所以在此次世界計算機大會被頻頻提及,根本原因在於其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底色。正如多位參會者所指出,在摩爾定律逼近極限的今天,只有開放與合作才能為整個計算行業注入新動能。

圖靈獎獲得者、美國計算機科學家艾倫·凱在此次大會上有一番意味深長的發言:“合作和競爭是人類最強烈的兩種衝動,但更早出現的努力是強調合作而不是競爭。合作建立了所有的文明,創造了我們今天所擁有的財富。”

事實上,開放與合作為計算行業帶來的巨大能量,在今年應對疫情的過程中已為世人直接感知。早在3月第一波疫情橫掃全球之際,一個名為Folding@Home的組織號召個人電腦使用者貢獻閒置算力,用於模擬新冠病毒蛋白質的摺疊過程,以便探索新冠肺炎的治療方式。該專案迅速吸引數以百萬計成員加入。截至4月13日,這個由志願者組建的計算網路創下每秒2.4百億億次的運算速度紀錄,超過全球排名前500位的超級計算機的算力總和。憑藉強大算力,專案執行僅僅數週就構建出新冠病毒表面“尖刺”與人體細胞結合的第一階段。

在現實世界一度因封鎖措施而相互隔絕的同時,散佈各地的零星資源能以如此效率高度整合,這種開放與合作固然讓我們驚歎;而即使再普通的參與者,都有機會成為“超級網路”的一部分,逆襲行業傳統巨頭,這種開放與合作無疑讓我們更加自信和振奮。“開源鑄魂”,中國計算產業正當其時。

刊於《參考訊息》2020年11月5日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