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晶片供應不足影響,上汽大眾從12月4日開始停產,一汽-大眾從本月初也將進入停產狀態。”近日傳言又起,全球半導體晶片供應緊張蔓延到汽車行業,並將大眾“窘境”推向臺前。
對此,一汽-大眾和上汽大眾皆回應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稱,目前企業旗下品牌仍在正常生產,沒有受到影響,此外,大眾中國表示,雖然晶片供應受到影響,但情況並沒有傳聞中嚴重,目前正在尋求解決辦法。
都是“芯”惹禍,南北大眾陷入停產傳聞
按照南北大眾的回應,並未出現停產的情況,但疫情影響 ,全球晶片供應緊張也是不爭的事實。大眾中國方面表示,疫情所帶來的不確定性,確實影響到了一些特定汽車電子元件的晶片供應。
大眾中國方面回應貝殼財經記者稱,中國市場的全面復甦也進一步推動了需求增長,使得情況更加嚴峻,導致一些汽車生產面臨中斷的風險,整體國內汽車市場面臨這樣的風險。不過,目前相關車輛的客戶交付沒有受到影響,大眾集團(中國)已經和總部、相關供應商展開協調工作,積極採取應對措施。
全新晶片供應商產能受疫情影響,其中,東南亞晶片組裝工廠停產,直接影響半導體晶片的供應,特別是中高階領域的晶片。而晶片供應緊張直接導致車載電腦的電子穩定程式(ESP)和電子孔子單元(ECU)模組的生產受波及,目前國內這兩個模組的主要供應商是大陸集團和博世。
今年上半年麥肯錫就曾預測稱,全球汽車市場需求大幅下滑將導致汽車半導體晶片供應商的整體市場下滑10%-27%,但由於供貨週期長,產生的影響將在下半年體現。IDC也預測今年汽車半導體晶片市場的增速將放緩。
此外,汽車晶片供應緊張直接導致芯片價格的上漲。全球十大半導體晶片供應商之一的日本半導體制造商瑞薩電子將從明年1月起對產品提價。恩智浦日前也傳出將漲價,以應對材料成本的增長和晶片的嚴重短缺狀況。
業內普遍認為,中國汽車市場超預期的復甦與晶片等供應鏈的復甦未能形成對等。今年下半年,中國汽車市場回暖明顯,市場連續數月正增長,汽車市場呈現出超預期的復甦;大眾中國在華前三季度累計銷量266萬輛,雖然銷量下滑10%,但市場份額增長在0.5%至20%。
我國汽車用晶片進口率超90%,亟須國產化
隨著汽車產業向電動化、智慧化和網聯化的轉型加速,汽車晶片市場的發展速度也在不斷加快。據悉,2019年全球汽車市場累計銷量與2018年相比下降3.25%,但全球汽車晶片市場卻呈現出同比11%的增長。2019年,歐洲、美國和日本企業佔據汽車晶片市場90%以上的市場份額。
中國汽車晶片產業創新戰略聯盟資料顯示,從國內汽車市場來看,2019年全球汽車晶片市場規模約為475億美元,但我國自主汽車晶片產業規模不到150億元,約佔全球的4.5%。同時,我國汽車用晶片進口率超90%,先進感測器、車載網路、三電系統、底盤電控、ADAS(高階駕駛輔助系統)、自動駕駛等關鍵系統晶片基本全部為國外壟斷,晶片自主率不足10%。
中國工程院院士孫逢春曾表示,發展自主可控的汽車晶片極其重要,如果沒有自主可控的車規級晶片,我國的智慧網聯新能源汽車將重蹈以前合資汽車的覆轍。
孫逢春認為,我國未來汽車科技發展,一是“心臟”問題,也就是晶片問題;二是“神經”問題,也就是車控作業系統問題;三是“工具”問題,即開發軟體問題;四是“驗證平臺”問題,即高階測試、驗證裝備問題。他呼籲要解決這四方面的問題,補短板技術,避免卡脖子。
從國家層面來看,已經開始重視晶片等汽車技術的發展。11月2日國務院頒佈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中提到圍繞智慧化、網聯化以及輕量化,加快佈局新一代資訊科技,著力推動車控作業系統及計算平臺、車規級晶片等自動駕駛技術和裝備研製。
新京報記者 王琳琳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楊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