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強調,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生態文明建設整體佈局。而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期間,“碳達峰”“碳中和”也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一時間成為最近的刷屏熱詞。
簡單來說:“碳達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後開始下降;而“碳中和”則是指透過使用低碳能源取代化石燃料、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碳捕捉等形式,以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排放多少就吸收多少,達到相對“零排放”。
為什麼要做到“碳達峰”“碳中和”?
當前世界範圍內的氣候變化不僅嚴重破壞生態系統,更日益威脅人類生命安全。科學資料證明,氣候變化主要是工業革命以來人類活動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所致。應對氣候變化的關鍵在於“控碳”,其必由之路是先實現碳達峰,而後實現碳中和。
此外,“碳達峰”“碳中和”對我國轉變發展方式,實現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我國的能源結構可以概括為“多煤少油缺氣”,我國油氣資源相對較少,煤碳又汙染環境,減少高碳排放的化石能源使用,對我國產業結構佈局、能源結構調整、新能源開發利用都會產生重大影響,換道升級,需要以碳排放為抓手,推動清潔能源廣泛使用。
抓住碳達峰的關鍵期、視窗期,“十四五”期間我國重點做好哪些工作?
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九次會議指出,要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控制化石能源總量,著力提高利用效能,實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動,深化電力體制改革,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
要實施重點行業領域減汙降碳行動,工業領域要推進綠色製造,建築領域要提升節能標準,交通領域要加快形成綠色低碳運輸方式。要推動綠色低碳技術實現重大突破,抓緊部署低碳前沿技術研究,加快推廣應用減汙降碳技術,建立完善綠色低碳技術評估、交易體系和科技創新服務平臺。
要完善綠色低碳政策和市場體系,完善能源“雙控”制度,完善有利於綠色低碳發展的財稅、價格、金融、土地、政府採購等政策,加快推進碳排放權交易,積極發展綠色金融。
要倡導綠色低碳生活,反對奢侈浪費,鼓勵綠色出行,營造綠色低碳生活新時尚。要提升生態碳匯能力,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控,有效發揮森林、草原、溼地、海洋、土壤、凍土的固碳作用,提升生態系統碳匯增量。要加強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推進國際規則標準制定,建設綠色絲綢之路。
早日實現“碳中和”,我們能做什麼?
從小事做起,踐行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比如,選擇非電動牙刷,少排放近48克的二氧化碳;
烤麵包機代替烤箱,少排放近170克的二氧化碳;
節能燈代替60瓦燈泡,可將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減少為原來的1/4;
晾曬衣物代替滾筒式乾衣機,每天可以少排放2.3公斤的二氧化碳;
下班隨手關電腦代替待機,可以少排放1/3的二氧化碳;
節水型沐浴頭代替普通淋浴頭可以將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消減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