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年以來,國內消費網際網路逐漸進入緩慢增長期,各大科技巨頭的增長空間也逐漸接近天花板。
在 10 月底的 2020 靜安大資料論壇上,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學術顧問、復旦大學特聘教授黃奇帆提出,在消費網際網路的紅利殆盡之際,5G 時代將形成產業網際網路時代,這是個巨大的藍海,今後的獨角獸主要產生於產業網際網路系統。黃奇帆談道:“中國已經經過了消費網際網路 20 年的大發展,由於銷售值大,在全球範圍內處於領先地位,但今天的時代風口已經不是消費網際網路,而是產業網際網路。”
黃奇帆分析稱,消費網際網路與產業網際網路有三個根本性的不同。第一,消費網際網路的發展模式是 “一刀切”,一個模式成功之後可以複製推廣,而產業網際網路則是 “小鍋菜”,比如醫療產業網際網路、化工行業網際網路、汽車行業網際網路,每個網際網路發聲的體系、概念都不相同,需要特質的元件和行為來炮製;第二,消費網際網路是先燒錢,擴大規模把競爭對手滅掉,取得壟斷地位之後靠廣告費、門檻費來盈利和發展,而產業網際網路每一步都會賺錢,並不是靠壟斷賺錢;第三,階段內人口數量是一定的,因此消費網際網路在經過起初每年十倍的發展之後,近幾年已經進入了天花板,而產業網際網路剛進入藍色海洋,前景非常良好。
新基建是今年被熱議的關鍵詞。黃奇帆認為,實際上新基建也就是國際上在說的第四次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中,我國由於歷史原因沒有跟進,中國的經濟規模也在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時代在世界上掉了隊。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計算機資訊化時代中,我國完全跟進了,並且成為世界資訊產業方面比較領先的一個國家,但是隻是跟進,沒有引領。
如今世界進入第四次工業革命,在智慧化的時代,是以 5G 為基礎的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鏈技術來引領的。在這些領域,中國和美國、歐洲、日本等世界領先國家處在同一起跑線上,共同引領著第四次工業革命。在 5G 領域中國還能一馬當先,能夠走在前面。可以說,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中國既是跟進者,也是引領者之一,這是一個重大的歷史性機遇。
人類的傳統產業在每一個時代產生的壞賬和積累的問題,總是要依靠新的工業革命拉昇了以後,形成幾十萬億上百萬億的產能,吐故納新,才能走上一個新的平臺。黃奇帆認為,在第四次工業革命階段,新基建將推動中國在數字化方面走在前面,使中國到 2050 年成為世界經濟強國,並且還有可能使中國的新基建和數字化革命對全人類的產業發展產生推動、引領作用。
數字化經濟為什麼重要?黃奇帆表示,新基建包括七個方面,都是和數字經濟有關的。就數字工程來說,實際上就是講數字產業、數字經濟要產業化。所謂數字化平臺,是指大資料、人工智慧、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區塊鏈等一系列數字化技術組成的 “數字綜合體”。
另外,黃奇帆特別強調了數字化平臺擁有的 “五全資訊” 特徵。5G 背景下的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區塊鍊形成了一個體系,一旦在產業中得到應用,就表現出 “五全資訊” 的特徵,即全空域資訊、全流程資訊、全場景資訊、全解析資訊和全價值資訊的 “五全資訊” 特徵。
其中,“全空域” 是指打破區域和空間障礙,資訊可以泛在的連成一體;“全流程” 是指關係到人類所有生產、生活流程中每一個點,每天 24 小時不停地資訊積累;“全場景” 是指跨越行業界別,把人類所有生活、工作中的行為場景全部打通;“全解析” 是指透過人工智慧(AI)的收集、分析和判斷,預測人類所有行為資訊,產生異於傳統的全新認知、全新行為和全新價值;“全價值” 是指打破單個價值體系的封閉性,穿透所有價值體系,並整合與創建出前所未有的、巨大的價值鏈。
黃奇帆表示,任何一個傳統產業鏈一旦能夠利用 “五全資訊”,就會立即形成新的經濟組織方式,從而對傳統產業構成顛覆性的衝擊。例如,“五全資訊” 與工業製造相結合時,就形成工業製造 4.0;與物流行業相結合,就形成智慧物流體系;與城市管理相結合,就形成智慧城市。
不過,在展望未來前景的同時,黃奇帆也指出了目前國內產業網際網路的發展劣勢。他認為,目前國內還沒有什麼產業網際網路企業嶄露頭角,美國科技股前 20 位的上市公司有 7 個產業網際網路公司,這七家公司的合計市值超過 6 萬億美元,市值等於美國最大規模的 20 個上市公司市值的 50%,約佔美國 GDP 的 30%,而中國還沒出現這個現象。
他認為,中國在產業物聯網推進中,最大薄弱環節不是晶片,而是在傳送儀器、檢測儀器上。在這些方面中國與美國、歐洲、日本差距,甚至比晶片之間的差距還嚴重。他指出,美國做檢測系統的產業,在美國工業中,只佔 4%,但卻是美國工業的 60% 的基礎,並控制和影響了美國工業的 40%,所以恰恰是在檢測、檢測儀器、檢測終端方面,是中國被卡脖子的最大環節。
黃奇帆直言:“在消費網際網路方面,BAT 都起到了領頭羊的作用。但是我們不得不說,產業網際網路方面,我們現在剛剛起步,還沒有真正的獨角獸。”不管哪個時代,國家和國家的競爭、經濟的比較,最終是以獨角獸的大小、多少來體現的。他希望未來在數字化平臺和數字經濟領域能出現中國的獨角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