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政府在報告中引用遊戲產業研究機構InGAME的相關調查資料,表明了開箱和賭博之間“沒有明確的一致性”。
近年來,關於遊戲內的氪金開箱機制是否應當被視為賭博並進行政策監管一直是全世界的熱議話題。
2018年,比利時博彩委員會已經將《FIFA》系列中的抽卡系統定義為了賭博,並會嚴格按照法律進行監管;本月上旬,荷蘭六名國會議員向眾議院提交了限制遊戲內氪金開箱的相關法案,因為他們認為這種微交易實際上就是在“操縱不成熟的未成年人進行消費”……
儘管歐洲各地關於氪金開箱違法的呼聲越來越高,但英國政府在這方面顯然要剋制得多。7月18日,英國政府出臺了一篇“政府回應關於電子遊戲氪金開箱證據的呼籲”的報告。全文共32000字,簡單概括來說就是英國政府現階段暫時不會針對氪金開箱進行法律修改,這個行業需要的是廠商們的自我監督。
自2019年12月英國下議院建議將遊戲內氪金開箱視為賭博以來,英國政府一直在協商與探討兩者之間的區別。為此,英國數字、文化、媒體和體育委員會(DCMS)專門於2020年9月開展了追蹤調查,兩年後的今天,英國政府以這份調查報告為例,向社會表明了他們的態度。
DCMS的調查報告涉及32000多份來自青少年及其家長的回覆,雖無法代表整個英國遊戲行業,但報告中顯示的資料已經足夠凸顯事態的嚴峻性——98%的未成年玩家接觸過開箱、抽卡機制,63%的玩家都曾購買過相關付費內容,而這其中,39%的玩家單次消費在10英鎊以上。
對於未成年玩家來說,遊戲的氪金開箱機制潛藏的影響心理健康、經濟消費觀等切實存在的問題已被多方機構證實,但這並不代表氪金開箱應當被視為賭博,英國政府在報告中引用英國遊戲產業研究機構InGAME的相關調查資料,表明了兩者之間“沒有明確的一致性”。
目前,絕大多數的遊戲內抽獎機制並不符合英國2005年賭博法對於賭博的定義,畢竟這些抽獎獲得的道具、皮膚只能在遊戲中使用,無法直接轉換為現實世界裡的貨幣,這也是英國政府不願將兩者畫上等號的重要原因。
英國政府的本意並非為遊戲內的抽獎機制開脫,相反,他們的觀點是“政府的直接干預很可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後果”,例如部分開發商很有可能會選擇拒絕強制監管並退出英國市場。
同時,英國政府也擺明了自己的看法:“不事先採取行業主導的措施對未成年人進行保護,就草草出臺相關法律的政策實在是有些為時過早”。一方面,隨意修改法律會產生一系列無法預測的連鎖反應;另一方面,他們希望看到的是英國運營的遊戲開發商、發行商及平臺三方共同出力,一起尋找探索切實的保護未成年人的方案。
實際上,報告中也給出了部分指導方針,包括家長監管機制、向消費者公開透明資訊等改善措施。這並不是強制實行的法律政策,不過政府也一再強調“如果遊戲公司沒有采取足夠的措施來保障未成年玩家的安全,政府將毫不猶豫地考慮立法”。
儘管沒有采取一刀切的粗暴處理,但英國政府的決心也足夠果斷。在報告中他們已經計劃好了在2023 年第一季度之前向大眾展示加強行業主導措施方面取得的進展,看起來像是給整個遊戲行業劃了一道嚴格的時間限制。
目前,英國的主要遊戲產業機構UK Interactive Entertainment已經積極響應號召開始聯手其他合作伙伴處理相關問題。英國遊戲市場能否迎來一個無需法律約束的理想環境,半年之後自會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