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麼多年了,intel和AMD的CPU頻率還是沒有超過5Ghz?

如果說CPU的效能可以透過哪些引數來比較,那大部分人都會提到CPU頻率,一般而言在架構工藝相同的情況下CPU頻率越高效能越強,在 2002年之前,CPU的時鐘頻率是不斷增加的。

1981年IBM電腦CPU頻率是4.77Mhz,1995年intel CPU頻率達到了100Mhz,是81年IBM電腦CPU頻率的20倍還多,2000年AMD CPU頻率率先突破了1Ghz,2003年intel CPU頻率達到了3.7Ghz。

為什麼這麼多年了,intel和AMD的CPU頻率還是沒有超過5Ghz?

可以看到在2003年之前,頻率提升是伴隨著工藝提升而進行的,可是2003年之後情況開始出現變化,之後的十幾年CPU的工藝從90奈米逐步提升到10奈米,而CPU頻率提升進展很小,頻率提升水平和半導體工藝提升水平相比,真的是慘不忍睹。

要知道在90奈米的時候,CPU的主頻就已經可以達到3.7Ghz了,可是到了10奈米的時代,大部分的CPU預設頻率還在4Ghz以下,搞了這麼多年桌面上全核心達到5Ghz的產品居然還是不見蹤影。

為什麼這麼多年了,intel和AMD的CPU頻率還是沒有超過5Ghz?

號稱主頻達到5Ghz的CPU

目前桌面平臺上面宣稱CPU主頻達到5Ghz的產品也就只有AMD FX 9590,Intel Core i7-8086K,Core i9-9900K(F),而且這些產品的並不是全部核心能夠同時達到5Ghz,只是單核可以睿頻到5Ghz。

為什麼這麼多年了,intel和AMD的CPU頻率還是沒有超過5Ghz?

AMD FX9590這款產品是32奈米的產品,4核8執行緒,基準頻率4.7Ghz,其220W的TDP帶來了巨大發熱,加上那被i3秒的單核效能,歸類到AMD史上最失敗的處理器之一是沒有問題的。

為什麼這麼多年了,intel和AMD的CPU頻率還是沒有超過5Ghz?

Intel Core i7-8086K採用14奈米工藝,6核12執行緒,基準頻率4Ghz,全核睿頻為4.7GHz,是Intel紀念8086處理器推出40週年的產品,當然Core i7-8086K其實就是官方超頻版的Core i7-8700K處理器。

為什麼這麼多年了,intel和AMD的CPU頻率還是沒有超過5Ghz?

Core i9-9900K採用14奈米工藝,8核16執行緒,基準頻率3.6Ghz,全核睿頻為4.7GHz,這個也是為了應對AMD的壓力而把牙膏多踩了一腳的結果。

為什麼主頻提不上去?

限制CPU頻率的第一個主要物理限制條件是:主頻與訊號在電晶體之間傳輸的延遲成反比,所以電晶體密度越大,時鐘頻率越高,而這個也是在2003年之前,半導體行業透過提升CPU工藝可以有效提升CPU頻率。

但是2003年之後, CPU頻率提升遇到了第二個技術瓶頸: 能量消耗。簡單來說,CPU的能耗和時鐘頻率的三次方成近似正比關係,CPU頻率在3Ghz之後, 繼續提高頻率會使CPU面臨發熱過大而燒燬的危險。

為什麼這麼多年了,intel和AMD的CPU頻率還是沒有超過5Ghz?

我們透過對FX8350和FX9590的主頻和功耗關係進行一個計算,來看看能量消耗與頻率提升的關係,實際上FX9590就是FX8350的官方超頻版本,FX8350預設頻率是4Ghz,FX9590預設頻率是4.7Ghz。

那麼FX9590的頻率是FX8350的1.175倍,那麼1.175的三次方是1.62,也就是說FX9590能耗比FX8350要高62%,而實際TDP對比FX9590比FX8350高76%(220除以125然後減去1),考慮到其他因素,CPU的能耗和時鐘頻率的三次方成近似正比關係是成立的。

為什麼這麼多年了,intel和AMD的CPU頻率還是沒有超過5Ghz?

那麼2003年後CPU主頻提升不上去的主要原因,並不是工藝進展不順利的問題,而是由於CPU能耗與頻率關係的問題導致,所以2003年CPU頻率就達到了3.7Ghz,而16年後的今天CPU頻率還在5Ghz以下,這麼多年來主頻並沒有本質的提高。

CPU效能提升的新辦法

根據CPU的能耗和時鐘頻率的三次方成近似正比關係來看,透過主頻提升來提升效能這條路已經變得很狹窄了,需要新的方法來提升CPU的效能了,那麼我們這些年採取了哪些方法呢?這裡我只說比較明顯的兩種辦法。

第一種辦法就是加快CPU的記憶體讀取速度,電腦記憶體架構,可以細分為暫存器,快取記憶體,記憶體,硬碟。而快取又可以分為一級快取, 二級快取,三級快取,甚至四級快取。其中現在的處理器的暫存器和快取記憶體是整合在晶片裡面的,所以提升CPU的效能可以透過擴大暫存器和快取記憶體的容量來提高效能。

為什麼這麼多年了,intel和AMD的CPU頻率還是沒有超過5Ghz?

但是快取記憶體最早是以外接的方式出現在英特爾386處理器上,真正晶片上內建的快取是在486處理器上,當時容量只有8KB, 九十年代提高到16KB,而後來又出現了二級,三級快取,這些細節部分就不說了,而到了現在快取可以達到幾十MB了。

第二種辦法就是平行計算,也就是我們最熟悉的透過增加CPU的核心和執行緒來提升效能,傳統上CPU都是一個核心的,後來英特爾公司在奔騰4上面引入了超執行緒技術,一個物理核心可以實現2個執行緒,後來AMD推出了Athlon 64 X2系列雙核處理器,是2個真正的物理核心。

為什麼這麼多年了,intel和AMD的CPU頻率還是沒有超過5Ghz?

而這兩年多核大戰一發不可收拾,到現在普遍都是4核心8執行緒的產品,桌面上中端產品6核心12執行緒,高階的8核心16執行緒,還有更高階的16核心32執行緒,乃至32核心64執行緒,至於伺服器上面,那更是多核心多執行緒加多CPU技術。多核心多執行緒的技術明顯的提升了CPU的效能,所以這些年普通使用者還產生CPU效能過剩的幻覺。

未來

目前在傳統的技術上還可以透過各種辦法來提升效能,但是總會有極限的那一天,傳統意義上的摩爾定律有失效的可能,那麼未來方案會是什麼? 是新材料的積體電路? 還是量子計算機?還是以DNA分子為基礎的新計算架構?

也許上面的方案都不是,但是隻要計算通訊技術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繼續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那麼更多的資金將會去推動相關技術的研發,新的技術必然會出現,廣義上的摩爾定律還會走很遠。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260 字。

轉載請註明: 為什麼這麼多年了,intel和AMD的CPU頻率還是沒有超過5Ghz?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