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描中國智慧城市:平安給出智慧方法論

掃描中國智慧城市:平安給出智慧方法論

理想中的智慧城市應該是什麼樣子?

自從IBM在2008年提出智慧城市的概念後,諸如此類的問題時長被提及,也有越來越多的城市想要給出示範。

作為世界上老齡化速度第三快的國家,新加坡的回答是以公民為核心;在沙漠之地上崛起的迪拜,總結出的經驗是資料優先;世界上第一個智慧城市迪比克,偏愛城市的宜居優勢;被視為全球智慧城市風向標的巴塞羅那,在大街小巷中鋪設了感測器,要建設一座物聯網的城市……

2020年的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上,中國平安、阿里巴巴、騰訊、華為等中國智慧城市的急先鋒們齊聚一堂,圍繞智慧城市的教育、醫療、交通等話題舉行了多場主題論壇。

中國的智慧城市進度如何,我們期許的智慧城市將是一幅什麼樣的景象,在這些智慧城市建設的主力軍身上,無疑有著最確切的答案。

01 智慧城市的三個階段

按照住建部發布的智慧城市試點名單,當前國內的智慧城市試點數量已經達到290個。倘若算上科技部、工信部、發改委等確定的智慧城市試點,國內95%以上的地級市已經走在城市智慧化的道路上。

不過國內智慧城市的建設程序並不統一,並且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的智慧城市尚屬於科技驅動的階段,開始挖掘資料的價值,處於智慧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與應用探索期。

典型的案例就是政務的數字化,儘管電子政務在國內推行了相當長的時間,加速政務系統線上化的同時,也留下了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比如資料煙囪的存在,不同部門間的資料無法打通,到政府機構辦事仍然需要在不同的視窗來回跑。消除資料煙囪、資料孤島,可以說是智慧城市在第一階段的首要任務。

第二階段的智慧城市進入到科技融合的階段,資料打通後的紅利逐漸兌現,城市治理開始走向資料模擬決策的時代。

數字孿生城市的概念最先開始普及,即建設以雲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為核心的城市底座。然後在技術聚變觸動商業裂變的規律下,衍生出了智慧交通、智慧工廠、智慧教育、智慧醫療等應用場景。特別是不同企業在智慧場景下的跨產業協作,打破了傳統的產業邊界,智慧城市的經濟效應被同步釋放。

掃描中國智慧城市:平安給出智慧方法論

第三階段的智慧城市開啟了科技重構的階段,智慧場景進一步由點合面,城市進化為多個智慧場景疊加起來的有機體。

這時候的智慧城市有個擬人化的比喻,擁有大腦、四肢和各種“生理系統”,讓城市像人體一樣精密、智慧、密切協作。同樣以資料探勘為例,第一階段的重心是資料打通,第二階段是資料的集聚和應用,第三階段的資料資源將具備整合、開放、共享的能力,進而不斷創造新的應用場景、塑造新的產業形態。

中國智慧城市程序的微妙之處在於,一些城市剛剛進入第一階段,也有一些城市已經開始了第三階段的探索。就像深圳、上海、南京等“優等生”在資料驅動城市治理和服務方面已經頗有心得,一些中小型城市還在智慧城市建設的嘗試和評估環節。

而中國平安、阿里、騰訊、華為組成的PATH梯隊,正是將不同階段的智慧城市連線起來的紐帶:中國的智慧城市建設不是漫無目的的試錯,優等生們的經驗和共識,也在為其他城市的智慧化之路提供參考和借鑑。

02 人文與科技有機統一

由於不同城市的底蘊不同、稟賦各異,即便是率先步入智慧城市第三階段的城市,選擇的打法也各有側重。

上海給人的印象是一座務實、小資、內斂又不乏“清高”的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設上也充滿了實用主義的行事風格。比如上海並沒有刻意搶佔科技風口、推動產業轉型,而是採取了“不跟隨”的策略,圍繞城市的資料資源下功夫,然後以眾創的模式將資料資源打造為智慧城市的“供血系統”。

深圳則是一座創新力十足同時也善於創作奇蹟的年輕城市,在智慧城市的建設中有著激進和大膽的一面。比如深圳點燃了本土科技巨頭的熱情,擅長基礎設施的華為,長於服務生態的騰訊,以及對科技賦能有獨到理解的平安,都是深圳智慧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並將經驗帶向了全國......

其實中國人對於城市的理解,可以借鑑《吳越春秋》裡的一句話:“築城衛君,造廓守民”。從城廓逐漸擴充套件到一個城市,“衛君”也好,“守民”也罷,城市最基本的職能還是為人服務。儘管上海、深圳的智慧城市建設有著不同的風格,但隱藏的主旋律都是人文與科技的有機統一。

小資的上海在智慧城市上絲毫沒有小家子氣,在2018年10月正式推出了“一網通辦”平臺,將不同職能部門的服務統一為一個平臺,目前上海的醫療付費、醫療報銷等已經上線試運營,50項個人高頻事項實現了“不見面辦理”。

掃描中國智慧城市:平安給出智慧方法論

激情澎湃的深圳在智慧城市上有著溫情的一幕,平安智慧城市承建的“i深圳”已經是深圳市民離不開的服務助手,畢業生1秒就能完成落戶審批;個體戶在家辦理食品經營許可證,並且當天即可拿證;輕微交通事故的定責處理只要5分鐘。

無論是上海的一網通辦,還是深圳的i深圳,給外界最深刻的印象都是“為民”。就像市民們可以在i深圳中享受社會保障、醫療健康、交通出行、警務安全、生活繳費、電子證明、遊玩預約、文體資訊等一站式服務,不同部門業務的互聯互通和資料的開放共享,正在讓城市越來越“善解人意”。

誠如前面所提到的,上海、深圳等城市的智慧化有著不同的節奏,註定了中國的智慧城市不會千篇一律,但在底層上並不缺少共識,大致可以總結為:以人為中心,主張基礎創新和產業協同,在開放的環境中促使技術融合併產生裂變效應,繼而提升城市治理效率,改善公眾服務體驗,促進企業協同發展。

03 普適性的智慧方法論

回到數字中國的話題上,智庫學者、市政領導、企業家們坐而論道的目的,無外乎尋找智慧城市的共識,探尋智慧城市的通用法則:優等生從中查漏補缺,跟隨者也能從中對焦與校正,避免不必要的彎路。

與之對應的背景是,雖然各地的風土人情不同,對智慧城市的定義和理解也有所差異,但參與智慧城市建設的一線企業,多半有著相似的面孔或者緊密的聯絡。比如平安的智慧城市專案已經在國內110多個城市中推廣實施,華為聯合生態合作伙伴為200多座城市提供了智慧城市解決方案,阿里、百度、騰訊等網際網路巨頭也在頻頻落子。

隨著智慧城市的全面開花,這些企業所扮演的角色並沒有侷限於紐帶,逐步沉澱出了通用的城市智慧化方法論:

首先,黑天鵝加速了智慧城市的建設程序,一些細分單元的場景開始從1到N落地。

年初的疫情暴露了當下城市治理的困境,特別是醫療資源被過度擠兌、生活服務被摁下暫停鍵的局面下,原本只是在少數城市中落地的智慧醫療、智慧金融、智慧教育、智慧政務等應用場景,開始走進越來越多的城市。

比如華為的智慧交通解決方案從深圳延伸到了西安、重慶等城市,平安智慧城市的智慧生活服務以i綿陽、最珠海、我的鹽城等形式在十多個城市落地。越來越多的城市正從智慧城市的第一階段加速邁向第二階段。

掃描中國智慧城市:平安給出智慧方法論

其次,當智慧城市建設到深水區,PATH等參與者推出了全方位綜合解決方案。

如果只是智慧場景的落地,智慧城市永遠處於盲人摸象的階段,為了推動智慧城市從第二階段奔向第三階段,中國平安、華為、百度等參與者紛紛深入思考智慧城市的架構,推出了覆蓋智慧城市全生命週期的綜合解決方案。

以平安智慧城市打造的“1+N+1”一體化平臺為例,兩個1分別是城市智腦和雲平臺,N指代政務、生活、財政、安防、交通、醫療、養老等基本單元,在雲平臺和城市智腦的基礎上,以開放的姿態將不同的N連線成為一個整體。這樣不同的城市可以結合自身的特色,圍繞不同的場景進行側重,智慧城市的建設從各自為戰進入到並行階段。

畢竟智慧城市是包羅永珍的課題,倘若只是圍繞單個場景去做,最終將是孤立不成體系的鬆散形態,儼然違背了智慧城市的初衷。諸如平安智慧城市的“1+N+1”平臺給出了最佳的解題思路。

做一個總結的話,不同於幾年前不知所措或矇眼狂奔的局面,中國的智慧城市建設已經自成體系:在華為、騰訊、中國平安等科技力量的深度參與下,在深圳、上海等智慧城市領頭羊的探索與試錯中,智慧城市有了骨架(一體化的架構),有了血肉(智慧場景),正像生命體一樣不斷進化、不斷成長。

04 寫在最後

2020年是城市治理被極端考驗的一年,也是新基建產業風口起航的一年。

在這樣一個特殊的年份裡,智慧城市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承載著讓城市越來越好的使命,新基建也為城市的智慧化帶來新的契機。所幸,國內的城市管理者並沒有盲從,智慧城市走向了因城施策之路;所幸,中國平安、華為等參與者不辱使命,給出了能夠推而廣之的智慧化方法論。

有理由相信,我們的城市將越來越接近理想中的形態,最終在智慧城市的全球化舞臺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387 字。

轉載請註明: 掃描中國智慧城市:平安給出智慧方法論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