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則五載,少則三年,三億到五億美元,我們能把它做出來。」他對技術成長的預判看似是張狂的,但卻也是堅定的。
從密蘇里大學終身教授,到百度自動駕駛事業部的首席科學家,再到自動駕駛創業公司文遠知行 CEO,依靠技術能力成長的韓旭,同樣在用技術思維與理念影響著這家公司。
文遠知行在同類自動駕駛創業公司之中似乎一直很「普通」。但今年卻似乎突然加速,今年 5 月,文遠知行首次對外公開旗下無人駕駛車隊超 100 輛規模,將進入到新的發展階段。
「耐得住寂寞」也許是這一類長線技術公司必須要有的品質。但在攀登珠峰的過程中,總要「沿途下蛋」不斷的商業化來實現保證資金與動力,但這也很容易讓一家還在「求生存」的創業公司忘記自己的初心。
但因為韓旭對於自動駕駛技術的偏執與堅持,文遠知行似乎是一家很少「分心」的公司。除了需要龐大的資金去實現那個終極目標之外,他更焦慮的是「自動駕駛的叫好不叫座」。這似乎也是他快速的推進落地,希望「給使用者創造價值」的緣由之一。
「多則五載,少則三年,三億到五億美元,我們能把它做出來。」他對技術成長的預判看似是張狂的,但卻也是堅定的,這也許正是文遠知行的優勢。一種源於對自動駕駛技術、對未來趨勢的堅定。
談到他下半年的目標,他希望「讓自己加速成長,成為一個成熟的 CEO。」在極客公園和 B 站共同舉辦的 Rebuild 2020 Move on 活動上,文遠知行 CEO 韓旭為我們講述了他的初心與思考,以及他堅信的那個藍圖,甚至是自動駕駛真正會顛覆的場景。
以下為 Rebuild 2020 大會演講精選實錄:
韓旭:目前,你在廣州黃埔區下載一個軟體叫 WeRide Go APP 就可以打自動駕駛出租車,廣州因為文遠知行也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有完全開放的,可以用軟體呼叫的自動駕駛出租車這麼一個城市。我們最近在廣州黃埔區佈置了 100 輛自動駕駛出租車,他們在日日夜夜的測試和執行。
我們常說一句話,偶爾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只做好事,不做壞事。運營就是這樣,必須技術有足夠的底氣才敢運營。
最近有些記者去坐,確實有不完美的地方,有些記者說得很形象,一個急剎車差點碰到屏上,我也覺得非常慚愧,我把這段話貼到我們群裡,我說看到第一反映是自豪,第二反映咱們的活不夠好,讓人家差點去親螢幕,所以還是要提高的。
中國目前的法律法規要求自動駕駛測試前面一定要有個安全員,我想技術的穩定性可能還需要一段時間,才真正能夠足夠自信的把安全員移下去。但是我們相信我們有足夠的信心在未來三到五年內把安全員移去而且開始做大規模的運營。
韓旭:這事像星辰大海,Space X 往上打衛星或者往上載人,我覺得自動駕駛難度上一點都不遜色他。
一個晶片做到普通民用級的晶片是容易的,做到航天級的軍事級的晶片可能價格會差幾十倍,幾百倍,就很難。Space X 實際上也給我們一些啟示,Space X 實際上用了民用級的 X86 的晶片,沒用航天級的晶片,但是用了好幾個,然後達到高穩定性。我們也在努力的做這些方面的工作。
光速限制了我們自動駕駛開得有多好,你能想像嗎?這不是三體,這是真實的事情。因為鐳射雷達現在是 20 赫茲,我有次跟鐳射雷達公司禾賽的創始人 CEO 李一帆談,我說哥們你能不能讓你的幀率更高一點,他給我的回答很幽默,他說你能讓光速更快一點,我就能讓我的幀率更高一點。
比如我們在幻想,實際上很多事情可能都是真實發生的,比如說鳥屎下來把鐳射雷達給汙了怎麼辦,我們和戰略投資人 Johnson Electric 在合作,去做清洗鐳射雷達的系統。
技術方面我真的不是特別的焦慮,因為只要找到足夠聰明,有使命感,願意堅持的人他就一定能做出來,我覺得這麼偉大一個公司應該是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撐他執行,這是我最焦慮的地方。當然更焦慮的是,自動駕駛的叫好不叫座,我們為什麼拼盡全力的往前推商業落地,就是因為這東西和簡單的技術展示還不一樣,他最終是要商業落地,能夠給使用者創造價值的。
韓旭:首先它很複雜,要做難的事情就一定要花很多錢,因為能解決這些難事的人,一定你要找全球,甚至整個人類裡面最聰明的人去做。但最聰明的人就有很多選擇,他可以去華爾街當基金經理,也可以去大公司去當高管,為什麼來你的創業公司?那你就真的是花大價錢把這些人搞到,所以人力成本是最重要的。
有個數字,我們在矽谷招了最頂尖的 50 多個工程師,這是在整個矽谷用了 5500 份簡歷搜出來的,一個一個工程師,基本每個工程師我都要是去吃飯,說服很多次讓他加入我們。整個這個餅圖裡面 90% 的錢花在了人身上,人永遠是第一位的。
文遠知行成立到現在 3 年多了,我們只花了一億美元,然後就做到現在這百輛車的自動駕駛測試規模,有人覺得我口氣不小,但美國的頭部公司叫 Waymo 和 Culus,一年花的錢是以十億美元來算的,我們三年花了一億美元,我非常自豪。
韓旭:我這麼說吧,樂觀的估計三年三億美元,當然這個錢要給我們公司了,給別的公司可能三億美元一年、半年就花完了,但是給文遠知行的話,樂觀的估計三年三億美元,比較保守一點的估計是五年五億美元,多則五載,少則三年,同樣的數,同樣的億美元,三億到五億美元,我們能把它做出來。
韓旭:車對技術的測試實際上是一個馬爾剋夫性質。一個燈泡如果能點五年,你必須要從第一天開始點滿五年,你才能保證這個燈泡五年的壽命。但如果用五隻燈泡每個點一年,都沒壞,這是不能說明問題的。
但自動駕駛車技術中,今天如果出安全事故,和之後出安全事故,大致是獨立的,所以保證一輛車五年內不出安全事故,和用五輛車做一年基本是等價的。
我用一百輛車跑兩週,基本上我相當於用一輛車跑了 200 周,200 周大概是等價於跑了 4 年,那就說這個車跑了 4 年都很穩定就可以了。但是現在的技術還不需要去考慮一輛車是不是能開 40 年,所以說不需要千輛車的車隊。但是可能接近千輛車隊時,已經能保證這個車能夠穩定的執行,那這個時候是應該下餃子了,就是幾萬輛的推出。
中國有句古詩叫做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你要考察一個人要看七年,但是車不一樣,車就多搞幾百輛,然後多看幾周就行了。
韓旭:問題非常好,最難的就是預測技術的成長速度,因為技術的成長速度從來都不是線性的,它的波動就像比特幣一樣,當然它不會往下降了,就像脈衝一樣不停的往上跳,所以真的很難預算。
但是我們知道這個問題是能解的,比爾蓋茨說了一句話,就是大家對近期的技術進展過於樂觀,而對於長期的技術進展過於悲觀,如果你認同的話,那麼你自己的思維要做相應的系統性的調整,短期之內你不要過於樂觀,樂觀可能是錯的,要多想想困難,長期別太悲觀,因為回到 20 年前你肯定痛不欲生,所以對長期的事情不要過於悲觀,要很樂觀。
韓旭:我做這個初心就很簡單,我一直對人工智慧、計算機視覺很感興趣。讀研究生的時候,就是做圖象處理,後面突然發現,計算機視覺居然可以跟蹤物體,現在影片監控已經用的很多了,後來做運動捕捉,就是人跳舞的時候能夠把每個人的胳膊都識別,自動產生動畫,這些過去都覺得很難,但現在都一一實現了。
新冠疫情之下,不用去擠公交,不用自己開車,你看著書去上班,這是一件造福人類的事情,要有能力用技術去改變世界,讓人類生活更美好,你幹嗎不去做?
我當時喜歡一本書,叫做《inside visual c 》,作者小克魯格林斯基,他裡面寫了一段序言,說西藏的人在穿越雪山的時候,對著山口大喊一聲說每個人都會死,然後勇往直前去穿越雪山。這是什麼意思?就是說我可能會在競爭中落敗,但是我絕對不會放棄去嘗試。
韓旭:現有的巨人不一定是永遠的巨人,而實際上是現有的巨人往往絕大部分不是永遠的巨人。今天最新的新聞,GE 這家公司不再做電燈泡了,你知道這代表著什麼嗎?
GE 之所以成為 GE,就是因為原來愛迪生的電燈泡,但是今天這個世界 GE 已經不再做電燈泡了。這種曾經的巨人柯達,1984 年洛杉磯奧運會全都是柯達的廣告,但如今我看到柯達大廈玻璃爛了都沒地方修,非常感慨。有巨頭不可怕,而巨頭永遠在那兒從來不變才是可怕的事情。
韓旭:技術路線還是那句話,黑貓白貓,抓住耗子就是好貓,你不管什麼技術路線,能夠讓車安全的開就好。
現在的問題就是特斯拉堅持不用鐳射雷達,但是我首先我非常佩服馬斯克,也非常佩服特斯拉,但看看過去馬斯克的豪言壯語跳票的有多少?他曾經說過 2017 年底的時候,不用人工接管,現在是 2020 年了,有沒有實現?但沒關係,對未來的判斷會有偏差,但是我相信有一天我們終歸實現,是不是特斯拉我不確定,但是我覺得肯定會實現。
關於跟特斯拉的競爭,實際上公司名字裡就有含義。特斯拉的命名是根據 Nikola Tesla,近代美國最偉大的物理學家,我們也想找一位中國的來自東方代表中國的科學家,中國最有名的科學家在我眼中可能就是祖沖之了,文遠是祖沖之的字,後來又想起王陽明的知行合一的那兩個字,所以就是文遠知行,但是我們也希望能夠有機會在自動駕駛方面跟特斯拉做競爭。
在未來 20 年內,這 L4 級別擁有一隻狗的智慧的時候,這個車已經開的非常好了,你想狗在大街上跑,它是不太會被車撞的。我們有一隻比較聰明的松鼠的智慧可能已經讓車在限定區域開好了,以我們現在的技術,做一隻比較聰明的松鼠,應該沒那麼難。只是我們要做一隻非常聰明、穩定的松鼠,不要被大光一閃不知所措就行了。
韓旭:我喜歡說文遠知行是第三次出行革命的引領者。第三次是說我們要讓運營載具自己走。
在飛機上很多已經實現了,起飛著陸之外,大部分情況下是自動駕駛的,你也不覺得難。電梯實際上某種程度上是一個一維的自動駕駛載具,但是它很簡單,只能在一二三四五之間自動切換,但是這個複雜性是從量變到質變。
當真正實現自動駕駛時一定是一次飛躍,大家現在看到它能引起的變革還只是冰山一角,自動駕駛的產生是和汽車的發明、輪船的發明相比同樣重要,甚至是更重要的一個發明。
1800 年的時候全世界大概有 3% 的人生活在城市,最大的城市是北京,100 萬人口。大約 1957 年的時候,有 17% 的人口生活在城市,最大的城市是紐約和東京各千萬人口的城市出現了。現在大約是三四千萬人口出現了,就是東京地區、粵港澳大灣區、廣州、北上廣深這些城市有兩三千萬的人口,大約 37% 的人口生活在城市裡,根據聯合國發展報告,未來 20 年內會有 60% 多的人口生活在城市裡,未來會出現 5000 萬到 8000 萬的大型城市群。這種城市群誰來提供交通?唯一能做的就是自動駕駛,再修公交線路,它都承受不了,而且越來越堵。
如果地球是一個西瓜的話,人類的人口密度實際上是在西瓜籽上,將來人類會生活在幾個點,這個已經看的非常明顯了。
梁建章在《人口創新力》裡面說,當大家在發展的時候,人就要聚集在一起,所以北上廣深買房子是一定不會錯的,因為人口會越來越聚集在有限的幾個大城市。你會發現農村會越來越荒蕪,現在去東北的很多林場林區,野生動物又出現了,因為人不會再生活在那些地方。慢慢的隨著自動駕駛的發展,人會生活在有限的幾個點上,就是五千萬到八千萬的城市人口,那麼我們會把空間還給大自然,這也是很好的事。
所以,自動駕駛的意義比想象中大很多,這涉及到人類的發展、城市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關係。
韓旭:成熟期可能是一個 20 年到 30 年的過程,未來 3-5 年可能很多地方你會有這種自動駕駛的提供服務、出行服務。
它有點像智慧手機的出現,最早的時候我還記得智慧手機一開始出現的時候,覺得它怎麼可能能代替電腦呢,它這麼小,介面這麼難用,但是最後真的就是無線網際網路去取代了。
後來李彥宏也說,他發現智慧手機螢幕雖然很小,但是由於滾動它可以變的很長,所以很多東西是逐漸的一個過程。
未來的五到十年你可能還是需要開車這項技能,十年以後我覺得就像騎馬一樣了,沒有人需要騎馬這項技能了,這個東西會逐漸衰退。
這也沒關係,毛筆字當然好看,但是今天的書法家也在,但我很確定人類永遠不會再出現王羲之了,因為就算有王羲之同樣的天賦,他也沒有那個天天寫毛筆字的需求了,所以人類不會再出現王羲之,這是很確定的事兒。但是我們不會為此而遺憾了,因為技術畢竟發展了。
自動駕駛不會很快消滅一個東西,它會存在很久,就像今天的有線電話,它可能還需要很久的時間才消失,但是它已經不是主流了,我更想說自動駕駛可能會讓很多東西變的非主流。
本文作者:王訓魁
本文首發於極客公園,轉載請聯絡極客君微信geekparker 或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