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拉薩6月8日電 題:三問2020珠峰高程測量:“載入史冊之舉”如何締造?
作者 張偉 貢桑拉姆
“今年整個的過程比較曲折、辛苦,但最後的結果比較圓滿。”近日,2020珠峰(珠穆朗瑪峰)高程測量活動現場總指揮,中國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簡稱“國測一大隊”)隊長李國鵬在西藏拉薩接受專訪時表示,“這次珠峰高程測量一定也會載入史冊。”
2020珠峰高程測量有何新突破?
“珠峰高程測量幾乎用到大地測量所有的理論和方法,體現了時代科技發展的最高水平。”李國鵬說,此次獲得了珠峰頂峰GNSS(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高等級水準、重力、氣象、冰雪深度以及交會測量等大量珍貴資料,“檢驗發現,所有資料非常完整且高質量。”
“重力測量是測定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值。”2005年珠峰高程複測,現任國測一大隊專案合作部主任的柏華崗,曾和隊友將重力測量推進到海拔7790米的珠峰C2營地。“這次我們首次把重力測量推進到了世界之巔,為後期精化大地水準面及地球重力場的構建提供了寶貴資料。”
除重力測量外,柏華崗表示,相較於2005年,GNSS資料首次同時涵蓋了四大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新增了氣象資料,還首次完成了對珠峰及周邊區域的高精度航空重力測量,珠峰地區大地水準面的精度得到了進一步提高,最終可獲得更高精度的珠峰“身高”。
2020珠峰高程測量難在何處?
建隊66年,國測一大隊先後51次進入西藏無人區作業,7次測量珠峰。為籌建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簡稱“測量登山隊”),國測一大隊結合身體、心理素質,業務水平及高原適應能力選拔隊員,並從1月12日開始系統訓練,但測量登山隊3次衝頂珠峰才告成功。
對此,中國國家登山隊隊長王勇峰迴應稱,“5月12日和5月22日兩個衝頂視窗,均是珠峰高海拔地區積雪過深,有雪崩危險,且山上風力過大等原因,測量登山隊攻頂組隊員已前進至海拔7900米處,但只能下撤。”
在西藏氣象專家進駐珠峰登山大本營,並每3小時提供一次實時氣象預報後,測量登山隊抓住5月27日的衝頂視窗登頂珠峰。王勇峰說:“過程依然是一波三折,原預計6小時登頂,攻頂組隊員用了9個小時,演練中只需45分鐘的測量作業,隊員們在頂峰花費了2個半小時。”
據柏華崗介紹,在珠峰頂峰,含氧量和氣壓只有海平面的三分之一不到,人的反應會變遲鈍,僅測量覘標就架設了3次才成功。“測量覘標裝不好,GNSS接收器就收不到訊號,雪深雷達也無法工作。”
情急之下,測量登山隊副隊長普布頓珠摘掉氧氣面罩,在無氧狀態下重新連線測量覘標,各項測量資料得以相繼獲取完成。而普布頓珠也在無意間,創造了在珠峰頂峰無氧工作近150分鐘的紀錄。
中國國產儀器首次全面擔當重任表現如何?
2020珠峰高程測量,前後共有120名技術人員在珠峰及周邊區域開展GNSS測量、水準、重力、雪深、三角交會、航空攝影等測量工作,展示中國測繪科技最高水平的同時,也實現了中國國產儀器首次全面擔當重任的突破。
作為裝置方面的負責人,柏華崗給2020珠峰高程測量結果打了95分,對於儀器裝置的表現只給了85分,“不少儀器裝置都是為了這次任務改造,或是新研製的。在珠峰頂峰大風嚴寒的環境中雖順利完成了測量任務,但依然有改進的空間。”
柏華崗說,此次應用的雪深雷達兼具GNSS訊號接收和雷達探測功能,對雪面下的岩石面進行探測時,同時提供位置和深度兩項資料,精度達到釐米級,市場上尚無同類產品。裝置很快研製出來,但測試時問題接踵而至,“雷達波與GNSS訊號互相干擾就是最大的‘攔路虎’。”
從裝置研製、除錯開始,柏華崗與同事已記不得多少次往返各類裝置生產廠商,“幾乎每天都能發現新問題,但好在5月6日測量登山隊出發前,我有足夠的底氣把裝置交給他們帶上去。”
“事實證明,中國製造的測量裝備完全有能力承擔這樣的重大任務。”柏華崗說,中國測繪人依賴進口裝備測量珠峰高程的歷史就此結束,新研發裝置首次應用成功,也填補了國際市場的空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