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汝京:半導體制造差距並沒有想象那麼大
日前,中芯國際創始人兼原CEO、上海新昇原總經理、現芯恩(青島)創始人兼董事長、中國半導體奠基人張汝京博士對近期熱議話題進行了討論。
對於實體清單以來,國內普遍提出的國產彎道超車,他表示:“其實隨時可以超車,所以以後儘量不要用彎道超車,彎道超車是花時間花精神、不是捷徑的方法。”
目前美國對中國的高科技很多限制,但並不是從現在才開始的。對於裝置的限制,美國不同的總統會定不同的策略,特朗普的策略是最苛刻的,這次的難點在商務部,之前的難點在國防部,主要是美國在5G落後於中國,希望放慢中國發展5G的腳步。
美國競爭不過的時候就會用行政的方式,80年代對日本做過一次,近幾年開始對5G制約,但是這一次制約的物件是中國,制約的能力也沒有那麼強了,但也不能掉以輕心。
對於半導體制造,張汝京認為中國的封裝和設計很強,裝備差距也不大(前幾年看國內的公司,材料的4吋的和海外差距不大,6吋也不大,外延片很快也可以縮短),至於第三代半導體,設計這塊跟邏輯相比也不是很難,設計和工藝的配合比較重要。
但是射頻方面,海外頂尖的日本的TDK、Murata等很強,還有一些海外小公司也不容忽視,這方面相比還有差距。需要注意的是,很多小公司、新的公司是非常不錯的,比如美國加州的一個小公司叫納維塔斯,法國也有一家公司被ST、Micron買了。
以色列還是有很多好公司可以去考慮的,因為這種主要是人才,這個人才也不需要很多,幾個好手來了,把中國這邊的年輕人教會,幾乎可以並駕齊驅。要考慮短時間之內人才基礎,這是我們一個弱點,基礎可能做了,但是基礎跟應用之間有一個gap,怎麼去把它縮短?歐美公司做得比較好一點,我們就借用他們的長處來學習。
所以他感覺差距不是那麼大,沒有邏輯差得這麼大,也沒有儲存器差距這麼大,可以追得上的。所以要下決心找到合適的團隊。做這個行業裡面是很寂寞,艱苦的,要有很強的信仰的力量來支撐我們,我們就可以把它做出來。所以我是樂觀,相信我們追得上。
張汝京,曾在德州儀器工作了20年,於2000年4月到上海創辦中芯國際並擔任CEO。2009年11月10日,宣佈辭職,正式進入LED研發製造及LED相關應用產品領域,短短3年不到的時間內,已經在國內投資了4家LED企業,涵蓋LED上游襯底材料、晶片和下游照明應用領域,投資金額超過35億元,致力於環保與健康領域。
而中芯國際方面,去年底中芯國際量產了14nm工藝,併為華為代工了麒麟710A處理器,今年主要是提升14nm產能,官方表示5月底產能已經達到6000晶圓/月。
高盛還預測了中芯國際的技術升級路線,認為中芯國際2022年可升級到7nm工藝,2024年下半年升級到5nm工藝,2025年毛利率將提升到30%以上。
21IC/付斌
【來源:21IC電子網】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