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華南到西北,能讓全村男女老少出動的大事,除了吃席之外,估計也只有一場籃球賽了。
相較於大洋彼岸的“NBA”、國內不溫不火的“CBA”,村裡人戲虐的把身邊這種觸手可及的鄉村籃球聯賽,稱之為“村BA”。
圖片來源於網路
在這些被籃球主流市場忽略的地方,往往有著中國最“野”的籃球賽,和“最野”的球迷。
以至於有人說,在亞洲,最接近NBA水準的籃球比賽,不是CBA,而是“村BA”。
01
火爆的村BA
當大城市的球迷都在追NBA、CBA的時候,在中國四線城市以下的鄉鎮村,村民們還會每年追一個CunBA(村BA)。
而且每逢比賽,熱鬧程度絕對不亞於NBA和CBA賽事。
在甘肅平涼某個不知名的村莊裡,為了能佔個絕佳的位置觀賞球賽,村民們往往會提前幾個小時來到賽場。
圖片來源於網路
對於那些擠不進前場的人來說,只能踩著球場邊的樹杈子,或乾脆抱著大樹觀看。
在廣西橫縣,可容納3600人的橫縣體育館因一場籃球賽,座無虛席。
即使平均80-100的票價,也沒能阻擋觀眾的熱情,甚至很多人為了搶票,早早就帶著小板凳前來排隊。
而在更富裕的東南地區,福建晉江的江頭村,一年一度的“萬佛杯”籃球賽,一直都是全村男女老少的盛事。
圖片來源於網路
比賽期間往往上萬人擠爆體育場,為此村裡不得不為進不了場地的村民,安排戶外LED大屏,進行觀看。
有人可能會感到好奇,一個村裡面的籃球比賽,憑啥能這麼火爆?
只有看過的村民們最清楚,因為參賽隊伍的水平實在是太高了。
比賽的雙方可不是什麼種地的農民,幾乎都是國內外頂級球賽的球員。
圖片來源於網路
在這裡你能見到前CBA球員,也能見到膚色各異的國際聯隊,甚至美國NBA球員。
不僅球員來自世界各地,而且有時來的還不是一個兩個,往往能請來一隊人馬。
就比如南方某村就曾眾籌400萬元,請來了前NBA球員“白巧克力”、馬刺隊名宿約翰尼·摩爾等人,以及60名來自美國發展聯盟的球員。
圖片來源於網路
看著這些膚色各異的球員們飛天遁地,不少村民都相信:村裡的籃球隊,能打爆中國國家隊。
02
野蠻生長的村BA
村BA的誕生,是個一拍即合的故事。
村鎮有需求,球員們能賺錢。
就比如晉江東埔村每年都會舉辦的“金榜杯”,是90年代為了慶祝本村學生考上大學舉辦的,後來成為一個傳統延續至今。
圖片來源於網路
只不過在當地富裕起來的大老闆們的支援下,慢慢成了一個炫耀自己財富,和本村實力的方式。
有時候一些人菜癮還大的老闆或老闆親屬還會親自下場,圓自己的一個籃球夢。
圖片來源於網路
不過可別小看這村裡的比賽,砸起錢來,一點也不手軟。
在南方富裕的省份,一個外援的出場價往往能達到6000-8000元。
作為專業野球經紀人的王璁,就一直在為全國各個村鎮物色合適的球員。
圖片來源於網路
用他的話說,在國外,如果你不是一個職業球員的話,就很難賺到錢。但在中國參加村賽,如果打得好,一年“輕輕鬆鬆百八十萬”。
不過對於本來就是為了面子舉辦的比賽,也存在一定的風險,贏球了一切都好說,球員們不僅可以拿到當初許諾的報酬,有時還能拿一筆豐厚的獎金,可一旦輸了球,可能連出場費都拿不到。
而且野球球員們往往類似於僱傭兵,都只是拿錢辦事,至於奪得的冠軍和榮譽,都與他們無關,獎盃會成為村裡或“大老闆”的收藏品,而在結錢走人之前,給獎盃拍張照、合張影,是他們與這個球隊的最後交集。
03
全民體育運動,還得看廣東
不過,這樣的大手筆也只有土豪村才能玩得起來,國內大多數的鄉村根本玩不轉。
圖片來源於網路
於是乎,我們喊了這麼多年的“全民健身”,似乎也只有少數富裕地區可以實現。
但廣東給我們提供了另外一種可能,因為無論貧窮還是富裕,所有人都可以在運動中找到自己的快樂。
過去一提到廣東,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吃貨大省,早茶文化、什麼都吃的傳統,甚至連福建人都不放過。
但其實,在北方人看來身材十分瘦小的廣東還是我國的體育大省。
圖片來源於網路
同樣拿籃球來說,有人說廣東人的日常離不開籃球,他們生活的一大部分時間不是在看球、聊球、就是在打球。
就以東莞市為例,全市5700片籃球場、57座多功能體育館,為普通人參與籃球運動提供了必備的基礎條件。
而且東莞人打籃球從來不受性別、年齡、身高、體重限制,除了“球場四大怪”的,高瘦遠投王、靈活的胖子,矮壯籃板怪、勾手老大爺外,還覆蓋了幼童到老年人的全年齡段球友,從大街上隨便抓一個東莞小孩問他的愛好,十有八九都會告訴你打籃球。
而且在東莞,不僅場地密,參與人數多,聯賽也十分完備,市聯賽、鎮聯賽、村聯賽一切齊全,在此之外還有企業聯賽、機關聯賽、青少年聯賽等。
圖片來源於網路
用前國青教練王懷玉的話說:“在東莞,從幼兒園到臨退休的人都有比賽可打”。
如此龐大的群眾基礎和完備的賽事,也讓廣東的籃球水平在國內處於前列。
CBA霸主東莞銀行(前廣東宏遠)自不用多說,由東莞草根球員組成的中國三人男籃,還曾在雅加達亞運會上勇奪冠軍。
當時站在中國三人籃球隊身後鼓掌慶祝的籃協主席姚明,就曾誇讚:“廣東省的民間籃球運動模式已經初步成型,非常值得借鑑。”
圖片來源於網路
前男籃國家隊主教練李楠也曾經說過:“我當運動員的時候就聽說過廣東的籃球氛圍非常好,業餘比賽非常多,很多退役的運動員都在這些比賽中再度找到自己的位置。”
上能輸送人才,下能溝通鄉里,好玩還有意義,這不就是民間體育最好的模樣嗎?
土豪們的村BA或許只適合於極少數地區,但廣東在籃球這項運動上的投入和經驗,卻適用於全國大多數地方。
圖片來源於網路
我們喊了那麼久的“體育在民間”,廣東籃球或許就是一個很好的好例子。
參考資料:
《敢不敢跟廣東人打籃球?》新週刊.
《萬人圍觀,動不動群毆!民間最生猛的比賽,為何在農村爆火?》金錯刀.
《在東莞,每個村都有自己的CBA…》莞香花開.
《在中國"村BA",曾經的NBA球員都打不進八強》毛豆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