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海峰
去年上映的《奪冠》電影,讓許多人更深刻感受到中國女排奪冠之路的艱辛。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女排被美國女排擊敗,到2016年裡約奧運會戰勝東道主巴西隊獲得奧運會金牌,這一歷程使我們深知,要奪冠不僅需敢拼的勇氣,還需長期堅持,需過硬實力。
近日,資料通訊行業也上演了“奪冠”大戲。在Gartner最新的“客戶之選”榮譽稱號評選中,華為園區網路最終勝出。據悉,華為本次在Peer Insights平臺獲得的評論數和評分雙雙榮獲第一,並在亞太和EMEA區域進入第一象限。
更為可貴的是,華為園區網路所屬的資料通訊產品線,已經在三年內8次奪得行業“冠軍”。要知道,如今雲技術發展迅速,而網路發展緩慢,這制約了雲的高效應用,雲網面臨著“雲快而網慢、體驗難保障、網路難運維和安全防護難”四大挑戰。
所以筆者疑惑,華為數通做對了什麼,能夠持續獲得全球多行業企業的認可?在當前,華為又是如何滿足企業數字化對“智慧雲網”的需求?
再次獲獎:道路雖佈滿荊棘,但更能展現實力
本次華為園區網路再次榮獲Gartner”客戶之選”榮譽稱號,可謂難能可貴。因為,過去的一年面對複雜情況,華為高管多次喊出首先是“活下去”。
這足以看出華為壓力之大。但就算面臨滿是荊棘的前行之路,面向園區、資料中心、廣域網等市場的華為數通,依然透過支撐好金融、教育、電信等諸多客戶需求,走出了屬於自己的精彩,比如此次獲得的華為園區網路“客戶之選”榮譽。
在筆者看來,該榮譽含金量很高。我們從獎項的評選機構來看,Gartner Peer Insights是一個由IT決策者和專業人員對其使用的裝置、服務進行線上評級和評論的平臺。Gartner頒發的“客戶之選”榮譽稱號,是用來表彰客戶評價最高的供應商,從而幫助企業IT決策者做出更明智的購買決策。
從評選過程看,“客戶之選”稱號是使用者在使用後,透過自己的實際體驗進行打分,這種評價對產品的效能和實力能更直觀的體現。值得注意的是,這種評價方式也杜絕了刷分等惡意行為,可以說更公平。
從評分組成看,2021年,Gartner再次升級客戶之選評價標準,從區域、行業、企業規模三個維度評價更為嚴格,讓評價更客觀、準確,進一步提升了客戶之選榮譽價值。
據悉,本次Gartner選取2021年3月31日前的18個月作為分析範圍。在此期間,Gartner Peer Insights共釋出了1424條反饋以及評分,其中華為收到來自全球客戶的191條反饋,評分高達4.8分,雙雙位居第一。
可以發現,在規模、行業、區域三個細分角度看,華為均入選Gartner Peer Insights的客戶之選。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評分中新增“客戶是否願意推薦該公司的評分”選項,華為以96%的推薦指數排名第二。
一位來自亞太地區某製造行業的高階工程師如是說到:“華為管理配置器部署在我們的雲資料中心,為整網提供全網自動化管理。運維人員不需要進行命令列配置,方便管理。此外,還可以智慧識別物聯網終端,快速對裝置和使用者進行認證,保證了網路安全。”
其實過去三年,華為數通已8次獲獎:2020年1月,2021年4月,華為園區網路兩次榮獲Gartner Peer Insights有線與無線區域網絡基礎架構“客戶之選”榮譽稱號;2021年3月以及2020年4月,華為SD-WAN解決方案兩次榮獲Gartner Peer Insights廣域網路邊緣基礎設施 “客戶之選”;2021年1月、2019年10月以及2019年4月,華為CloudFabric資料中心網路三次榮獲Gartner Peer Insights Customers' Choice(資料中心和雲網絡類) ;2021年4月,華為防火牆獲得2021年Gartner網路防火牆“客戶之選”榮譽稱號。
注重研發投入:鑄就起深厚底蘊,成行業“冠軍”
華為數通是如何持續獲獎?我們可以回顧資料通訊產業發展歷程。中國企業相比國外企業,可謂是晚輩。1984年成立的思科,在短短几年時間內,便成為資料通訊領域的頂級豪門。到1996年,華為才開始發力資料通訊領域。
雖然涉足資料通訊領域時間晚,但華為數通產品線卻目標遠大,希望成為數通領域“名門”。華為深知數通高峰攀登並非一朝一夕能實現,所以定位“長跑者”角色。
為此,華為苦練內功和耐力,圍繞客戶需求持續創新,在數通領域堅持奮鬥20多年,並在2018年率先在運營商市場實現對思科的反超。如今看,華為數通業務已經實現從追趕到平齊,從平齊到超越。
業界很多分析機構總結過華為數通的成功之因——華為長期強壓式的戰略投入、厚積薄發。的確如此,華為每年都將收入的10%-15%投入研發,研發投入處於全球科技企業前十。
強大研發讓華為總是能率先更好地滿足客戶新需求。我們看近幾年,“上雲”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路徑,雲網融合很重要。華為資料通訊產品線總裁胡克文曾介紹:“雲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核心技術,而云網把強大的智慧和算力輸送給企業和個人,為數字經濟提供新動能。”
但如前文所說,雲網融合面臨四大挑戰。對此,在去年10月,華為基於自身研發優勢,迅速釋出了智慧雲網解決方案,圍繞“數字化、智慧化、服務化”,華為打造端到端智慧雲網解決方案,以數賦智,讓企業上好雲、用好雲。
在今年2月的2021 MWC 上海期間,胡克文更是釋出智慧雲網五個“一”新能力,即一跳入雲、一網通達、一鍵導航、一纖多用和一體安全,幫助運營商與企業打造面向雲的業務網。
同時,華為全面升級智慧雲網,針對園區網路、資料中心、廣域網、安全領域的迭代產品。比如在2021年3月,華為行業數字化轉型大會上,華為釋出了CloudCampus 3.0雲園區網路解決方案。該方案幫助企業構建一張全無線覆蓋、全球分支一跳入雲、跨LAN到WAN全雲化網路管理、面向使用者和應用全智慧運維的園區網路。
智慧雲網在助力企業上雲方面,展現出強大實力。比如,廣東某海關引入智慧影片監控系統,採用華為智慧雲網解決方案進行部署。之後,該海關在7天內開通了與公網隔離、高度安全的雲專線,確保了攝像頭可以靈活調整、智慧影片監控的資料傳輸高度可靠。
又比如,寧波舟山碼頭依靠華為智慧雲網解決方案,可支撐每臺龍門吊18路1080P攝像頭,上行頻寬達到30M,最終實現人力成本降低75%、龍門吊的利用率提升30%。
滿足客戶需求:解決實際痛點,才能受歡迎
“得人心者得天下”。這句話早已表明,不論在任何領域,贏得客戶人心,比短期贏得訂單更重要。因為贏得人心,市場份額便是水到渠成。我們看到,華為在數通領域的多年壓強式研發投入,在詮釋著“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
隨著數字化時代到來,網路承載的資料呈井噴式爆發,傳統IP網路已無法滿足行業需求。為此,2019年,華為釋出了智慧IP網路架構和AI加持的新一代數通產品,加速推動資料通訊網路進入智慧IP時代。比如,在園區網路需要高頻寬時,華為打造出的園區網路解決方案,就擁有5G加持的Wi-Fi 6和業界最高密度的100GE園區交換機,實現Gbps極速聯接體驗。
2020年至今,企業上雲成為絕對的“主旋律”。據IDC統計,到2021年底,將有80%企業加速上雲節奏,到2022年將有超過500億的終端與裝置聯網,到2025年85%的企業基礎設施將部署在雲上。
面對上雲趨勢,華為數通再次精準洞察到使用者新痛點,持續發揮智慧雲網理念優勢。比如,首先在園區網路領域,使用者需要隨時隨地的自由協作和溝通;企業業務也不再侷限於一棟樓、一個園區,需要跨界地域自由交流和協作;應用上雲需要業務的開通和發放更加敏捷;也面臨故障難定位等痛點。
對此,華為及時釋出CloudCampus 3.0解決方案。基於華為領先的Wi-Fi 6技術,該方案依託獨有的3D網規,獨有的智慧天線和智慧的漫遊引導技術,為企業全球大大小小分支園區一網互聯,一跳入雲,降低專線互聯成本超40%,提升企業跨地域的決策和協作效率。
其次在資料中心領域,資料中心網路向以太化演進,使得網路面臨管理效率和乙太網丟包挑戰:傳統網路面臨乙太網缺乏有效運維手段,網路複雜度已超人工處理極限;乙太網誕生40年以來,丟包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
針對使用者以上痛點,華為推出CloudFabric 3.0超融合資料中心網路方案,可實現任意場景下網路的0丟包,乙太網在70公里內的無損傳輸,網路即服務,業務秒級發放,故障自愈,保障業務7×24小時線上。
最後在資料安全領域,國內企業在網路安全上的投入參差不齊,導致對網路安全建設和運營能力各異。正如華為安全產品領域總裁宋端智在曾接受筆者採訪時表示:“在安全行業,多個公司踴躍出現,多個資本進入,多種新理念、概念層出不窮。但新概念很難落地,大多數人對行業現狀不滿意。”
在華為看來,想要解決使用者在資料安全面臨的痛點,只有類似於“雲服務”的網路安全服務方式,才能有效提升服務效率,用有限的預算真正解決網路安全問題。為此,華為乾坤安全雲服務應用而生。
我們看到,正是基於對不同使用者的痛點精準判斷,才讓華為在數通領域不斷推出受使用者認可的產品。
筆者觀察:持續成就客戶,才能持續成就自己
筆者這些年與多位華為數通高管交流感受到,獲獎並非華為數通的最終目標,為使用者帶來價值才是華為數通產品線的最大追求。我們也看到,國內外諸多行業企業,基於華為數通方案,實現自身的數字化轉型。
正如《奪冠》中講述的女排那樣,成功沒有任何捷徑可走。華為數通持續多年強壓式投入積累實力,打造出智慧雲網先進方案,助力企業以數賦能,讓企業上好雲。這種設身處地為客戶解決痛點的理念,最終贏得客戶認可和選擇,讓華為在短短三年時間裡8次斬獲行業獎項。
所以說,華為園區網路獲得Gartner“客戶之選”榮譽,可謂實至名歸,的確是客戶選擇的“客戶之選”。華為數通也給科技產業樹立了標杆,只有真正圍繞客戶需求的持續強壓式創新,才能持續成為各行業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最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