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廣東隊2:1擊敗遼寧隊獲得隊史第11個CBA總冠軍,CBA首個完整賽會制賽季圓滿落幕。
19支球隊,197天,519場比賽,1482位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員,無論身處何職,他們都用自己的熱愛一直付出著。
跟隨廣東隊20年,頭一次不能和球隊同吃同住,這感覺對於關師傅來說太陌生了。在諸暨待了200天,住在媒體酒店的他只能和熟悉的隊員、球隊工作人員在球場見面,關師傅說,“在球場上見到他們的感覺真親切”。
由於賽會制,關師傅今年在賽場上需要關注的三支廣東隊伍,廣州隊、深圳隊以及他的永遠的主隊廣東東莞大益隊。常規賽和季後賽前期,比賽日的上午還沒開放媒體採訪,等待媒體的只有比賽。比賽從中午開始,媒體大巴車提前一個小時出發,一天的工作就開始了。廣東臺有時候會購買單邊訊號,所以賽前30分鐘左右是他的固定時間。站在鏡頭前,為廣東的觀眾們帶來最新鮮的賽前連線。老熟人趙睿,可沒少在他認真工作的時候搶鏡。
除此之外,為了全方位覆蓋到三支隊,他沒少往返於暨陽和海亮兩個場館之間。關師傅說常規賽的時候廣東三隊的賽程曾集中在同一天,卻分佈在了不同場館,他只能在一場比賽後乘坐聯盟的班車穿梭於兩個場館之間。關師傅也感嘆道,“現在網路也是發達,有時候在路上就可以把之前一場比賽的新聞透過手機回傳到臺裡趕新聞。”
比賽日是繁忙的,休息的時候,關師傅喜歡在酒店透過看美劇和電影消遣時間。關師傅說,這段時間自己得看了有五六套美劇。
住同一個酒店住這麼多天,是關師傅之前從未有過的體驗。起初,聯盟只官宣了第一階段在諸暨進行賽會制,關師傅也就只帶了一個月的衣服。後來確定了本賽季都在諸暨進行賽會制比賽,關師傅先先後後又拿了很多衣服來諸暨,甚至間歇期退房的時候他直接把行李寄存在酒店前臺,因為他知道過一段日子他還得回來。如今,關師傅說自己的行李大概有三個行李箱。其實關師傅自己也發愁,不光是比賽結束他得收拾一陣子,甚至還得來一次斷舍離。
在諸暨常駐的這段時間,關師傅也生了次病。十分嚴重只能就醫,到了醫院才發現外地人還得辦一張當地的就診卡。有了這張就診卡,關師傅覺得自己更像半個諸暨人了。
作為廣東人,對於吃是十分講究的。住在諸暨的關師傅想念廣東的湯湯水水,“在諸暨這湯水喝的少了”。但真論起味道,關師傅說倒也吃得慣,畢竟諸暨在南方差異不大。
5月1號廣東隊透過加時賽戰勝遼寧隊,奪得20-21賽季CBA總冠軍。出乎關師傅意外的是,贊助商也為關師傅準備了一件冠軍衫,並對他說“你也是宏遠的一部分”。就這一句話,瞬間讓關師傅破防了。穿上冠軍衫,是對這200天付出的辛苦最好的回報。
作為出診大夫,來到CBA的現場進行工作算是他們一次別樣的“門診”。相較於出診,以醫療團隊的身份參與CBA比賽會輕鬆一點。他們分為三組(季後賽五組輪換),一組三個人,一位醫生一位護士還有一位120駕駛員。每當球員受傷,他們都會從座位上站起來,等待隊醫召喚。當隊醫評估無法處理或者需要擔架的時候,他們會從場邊第一時間來到場內。當傷員第一時間需要送到醫院時,組內的120駕駛員會透過他的對講機緊急呼叫——急救中心會從就近站點調另一輛救護車抵達賽場,以備不時之需。許大夫說,現在諸暨設立了很多站點,幾分鐘備用的急救車就趕到了。
其實賽場醫療保障團隊,一般就是三個人坐在綠區的籃球架後面,麻雀雖小但五臟俱全。為了防止心臟突發疾病,他們備有很多儀器,功能也十分齊全。許大夫介紹道,備在身邊的除顫儀有除顫,拉心電圖,測血壓,測氧飽和度,生命體徵監測等功能,藥箱裡還有腎上腺素,阿托品,卡多卡因等搶救藥。他認為在運動損傷的處理上,隊醫一定是更有經驗的,他們存在的意義是為了第一時間對心臟突發疾病進行搶救。
除了球員,他們其實還接收過別的患者。半決賽,他的同事就趕上了一位女記者在工作中突發急性腸胃炎,在廁所噁心嘔吐了好幾次,並伴有脫水的情況。當工作人員第一時間去賽場內尋求幫助時,他們也第一時間進行診斷和處理,護士陪同用120將患者送到醫院,之後備用急救車2分鐘內就到位了。
其實許大夫說,CBA的現場醫療工作相對輕鬆,大多數時間都是坐在自己的工作崗位待命,他們也希望能一直待命——這樣子就意味著一天的比賽下來球員們或者工作人員都是健健康康的。但是常規賽那段時間比賽11點就開始,他們工作的每一天,戰線拉得很長。許大夫說在醫院上班,要是有條件中午能稍微小睡一會兒,但趕上CBA比賽就是從中午盯到晚上,有的時間難免犯困。現在好了,觀眾進場了,也幫他們驅逐了不少睏意。
30幾個廚師,80幾種菜品,全天候為球隊服務。嚴廚說,相比給遊客備餐,給運動員備餐需要多準備點肉。那種含蛋白質多的、脂肪少的食物很受運動員歡迎。
常規賽階段比賽從早打到晚,每支球隊的用餐時間也不一樣,所以餐廳可用餐時間大約有20小時。就算這樣工作人員們也沒有喊過累。反而很珍惜這次機會,畢竟那些電視裡高大的球員,如今更鮮活地生活在他們身邊。嚴廚說,時間久了有些球員的飲食習慣他們都瞭解了,哈德森每餐必要兩份三文魚,周琦則是喜歡吃牛肉餅或者雞蛋灌餅這些餅類。嚴廚說,周琦還特別愛吃西瓜,每天都會要一整個西瓜抱回房間。
但無論餐廳換多少花樣,只要是吃久了,也總會失去新鮮感。嚴廚說,有的球員後來最喜歡親自動手,在鐵板上炒飯。要是遇上他們的隊友,一圍觀就擺上了攤——一份兒接著一份,供不應求。
嚴廚說之前球隊多,熱鬧極了,現在就剩遼寧隊一支球隊,但大家也都有感情了,變成了遼寧隊的球迷,集體為遼寧隊加油。當遼寧隊走出酒店大樓準備踏上去往賽場的班車時,酒店的橫幅和助威團隊總是會出現在那裡。其實不光是遼寧隊,任何球隊的離開或者是迴歸,酒店都會組織儀式,讓球員和球隊感受到愛意和歸屬感。
總決賽,平常稀稀疏疏的媒體班車瞬間滿員。司機沈師傅,總是會在發車前20分鐘把車門開啟,在車下等待大家登車。跟了一個賽季的他,甚至都能記住誰上車了誰沒上。雖然已經習慣了被包車,但從10月份到5月1號,長達7個月長的包車活動也是頭一次。沈師傅笑著說,奧運會也沒這麼長的週期呢!
每天往返於暨陽學院和溫德姆酒店,沈師傅和各位班車師傅已經習慣了在場地外等候。沒有證件的他們只能在車裡等待發車。媒體班車的時間還算較為固定,而球員和工作人員的班車則要隨時待命等待排程。雖然沒能進場看場CBA比賽對於師傅們來說是遺憾的,但是他們又是自豪的,自豪自己的家鄉諸暨能承辦這麼大的比賽。
講起自己的家鄉,沈師傅說之前諸暨很重視籃球,那時候每個村每個縣都有自己的籃球隊。甚至諸暨還創造了“同時打籃球規模最大”的吉尼斯世界紀錄——2199個球場、26460人同時打球。CBA本賽季落戶諸暨,沈師傅覺得還是體現了諸暨在防控疫情這方面做的很到位。若不是控制得好,諸暨也沒有承辦比賽的能力。“一千年都不會再在諸暨承辦一個賽季的CBA了。”沈師傅也希望任何城市不要再有這樣的機會了——因為舉辦賽會制是出於對防控疫情的需要,他希望祖國也不要再經受如此大的災難。但無論如何,他覺得諸暨一定是CBA歷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談起承辦CBA給諸暨帶來的變化,他說附近要再建一個CBA主場標準的籃球場。並且因為CBA來諸暨旅遊的人更多了,諸暨的次塢打面也推廣出去了,很多人來了第一件事就是去嚐嚐打面。他相信CBA帶給諸暨的影響不是一時的,諸暨未來一定會越來越好。
來到諸暨,第一件事就是去做核酸,有了當地的核酸報告才能進入工作區域。諸暨黨校是CBA設立的核酸檢測的站點,每天工作人員負責給做核酸的人登記並採樣,之後送到疾控中心去檢驗。檢測小哥說,每當臨近比賽日時,來黨校進行檢測的人會多一點,曾經一天最多接待50-60人,就算少的時候一天也就10個左右。
按照規定CBA工作人員需要同時做咽拭子和鼻拭子的檢測,幾乎每個去做核酸的人都會抱著希望問一句,“能不捅鼻子嗎?”。遇到這種情況,他會嚴格按照規定並盡力安撫,“我做的鼻拭子真的不疼”並表示自己會輕一點。在等待小哥進行採訪的過程中,小哥也做了幾個,被檢測的人甚至還沒什麼感覺小哥就完成取樣了。小哥說,做得多了也在實踐中提高了自己的業務水平,儘量做到“快、準、柔”。
小哥說,能為CBA做取樣很榮幸,在工作當中見到杜鋒、郭艾倫和吳前 等等明星都是很幸福的事情,他們都很配合自己的工作。甚至有時候球員和教練的飛機晚點,凌晨到達諸暨,為了不影響他們的比賽以及正常安排,他們也會連夜進行取樣。
比賽臨近結束,有一群人會在入口焦急等待著。他們拿著小刀和一卷物料,時不常往場地內探頭,比賽結束後其餘工作人員往外走,他們則是逆行走向場地——這時候舞臺是屬於他們的。
兩組人馬,20分鐘,場館就成功變換了主隊。他們一組負責場內,一組負責場外負責地貼和展板貼的替換。有時候一天三場比賽,轉場的時間很緊張,但是熟能生巧,次數多了也就習慣了。貼完後師傅們,也會再檢查一下,要是有氣泡的話也會用小刀把氣泡擠出來。
即使晚場比賽結束,他們也會進行——提前把第二天的物料替換好,從而避免第二天出現什麼問題。
貼地貼,是一個集配合和耐心於一體的工作,地貼很薄一個人負責拉一個人順著貼,這需要長時間經驗的積累和磨合。總決賽期間,師傅們早已熟練掌握了,甚至連氣泡都很少出現。
師傅說,其實最難貼的是北控和福建的地標,因為兩支球隊的隊標太小且不規整,所以貼的時候不太好把握。
據統計,場館服務團隊本賽季更換了4200餘條地貼,2600餘條展板貼。把諸暨的場館打造成每支球隊的樣子是他們的工作,他們也希望一些儀式感的物件能讓球員們感受到一點溫馨。
有一群人,他們很少出現在轉播鏡頭裡,但他們也是除了球員、裁判以外唯一允許在比賽期間進到場地的人員。提前兩個小時進場,為球隊準備好賽中用水,為出來熱身的球員撿球……這就是場內競賽志願者的一部分工作。
參與到CBA志願工作,是源自學校的志願者招募。浙江農林大學暨陽學院由於CBA的主場館暨陽體育中心在學校內部,這兩個學期學生們擁有了得天獨厚的志願機會。先是招募報名,再透過篩選和每個階段前的集中培訓,一批志願者準備就緒。
王笑然,大一會計學新生,本賽季就參加了30多場比賽。先前的他不太關注CBA,一個賽季下來他已經能對每支球隊的球員如數家珍。擁有這樣的機會為頂級球員服務,他認為一點也不辛苦。第一視角在籃架後面近距離觀看比賽是他之前沒體驗過的,但就算是看比賽,他也得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時時刻刻觀察場上的情況。當球員摔倒爬起來繼續比賽時,他們需要第一時間衝進場地,幫球員擦去地上的汗水從而避免運動員因地滑而受傷。
讓他記憶深刻的一次是上海隊結束賽前熱身,可蘭白克主動和志願者們擊了掌,那一刻他覺得更幸福了。
除了現場工作,本賽季他也會在宿舍看CBA,看比賽的時候除了關注比賽,他的注意力也會放到現場志願者身上。當球員摔倒了,他會去關注是否有人去擦地了,一種幸福的職業病,形成了。
說起自己的學校,王笑然特別自豪,他現在可以驕傲的和朋友說,CBA就在自己的學校舉辦。他說,起初大家聽到這個訊息的的確確很興奮,也很新奇,有很多人都去圍觀,後來時間長了,大家也就習慣了。
這次志願者活動是王笑然的第一次,不能說影響了他很多,但的確因為這次經歷讓他的大學生活更加精彩。
其實不光是王笑然被這次經歷所改變,甚至諸暨本地的媒體都因為CBA的舉辦工作內容上有所改變。有之前報道時政新聞的記者因這次轉行成為了體育記者。諸暨某媒體透露道,就算先前諸暨是廣廈隊的主場,之前他們的報道內容也沒有花費那麼多精力在籃球上。一個賽季的落戶,讓CBA新聞成為了當地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4000人的場館坐滿,加上氣勢磅礴的助威聲已經變得熱鬧非凡。頭一次接觸CBA的同行小姐姐和記者說,她好想去各個主場去看看,感受一下每個主場的熱情。
是啊,從第四階段球迷陸續進場,恢復主客場似乎就在眼前,每個人都在為CBA變得更好有所付出。有的工作人員開玩笑說,這趟差有多長呢?“用完了一瓶350ml的消毒液”。在這個特殊的賽季,只有無數工作人員在背後默默付出,才成就了這個非凡的記憶。
不負所愛,致敬所有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