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更多球友在國球匯發表觀點、分享心得
最近翻看以前的文章,@乒乓掌櫃小馬哥在 《樊振東未來的x個對手》 中提到“張本智和代表著40 球的一種新鮮打法,並且與這種球貼合度極高”這個觀點,我在很多文章中都看到過類似的說法,相信很多球友也是這麼認為的。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想與大家分享。
首先國際乒聯近年來改革的目的是什麼,說是為了發展乒乓球,實際上也是為了限制中國隊。這個改40 的塑膠球也不例外。
個人認為是為了減低球的旋轉,降低接球難度。還有一點我相信大家應該也知道,就是為了增加乒乓球的觀賞性,增加回合。
那我們再來看看張本智和的打法: 近臺快攻結合兩面弧圈,反手擰拉後用反手來調動對方落點是其主要得分手段;正手很多時候是去擋或者是拍,這明顯就不會使得回合增加反而是一種更加“前三板”的打法。
大家想想,如果全世界都是這種打法,那麼國際乒聯的改革是不是就失敗了呢?因為這樣乒乓球就沒有很多回合了,更像是退回了上世紀的近臺快攻打法。所以,大家所說的這個觀點我不是很認可。但是張本智和卻憑藉著這種打法戰勝了很多超一流選手,自然是有原因的。
先說他技術上的先進性:我認為,有兩個地方,是比我們中國隊要強的。
一個他的反手擰拉技術,大家可以對比王皓張繼科樊振東的擰拉,大家可以很清楚的發現, 張本智和的擰拉過去的球速明顯更快;
還有一個,就是張本智和的反手搶攻技術。當發完球對方接至張本智和的半出臺時, 他這板反手搶攻很多時候能直接得分。威力甚至不亞於馬龍許昕的正手搶攻;他這板球是拉但是又不像拉,更像直接“甩”出去的。搶攻的是上升期因此球速特別快,這板搶攻也是他的主要得分手段之一。
而他現在這種打法,我認為, 更多的是一種沒有辦法的辦法,或者說這也是最適合他的辦法,也就是一條出成績的捷徑。
我們都知道,日本為了在東京奧運會上奪金,採用了“斷代工程”直接放棄90後這一代,重點培養00這一代。而張本智和、伊藤美誠、平野美宇都是這個工程的受益者。
為了東京奧運會,他們確實也付出了很多,在摸索中發現了一條適合他們的道路,也就是我們中國的傳統打法: 近臺快攻。
為什麼我說這是沒辦法的辦法,但又是一條捷徑呢,這個我是有個人體會的。
往期我寫過我在省隊訓練的一篇文章,提到了省隊平常對拉練的很多,因此哪怕我當時是在二隊練的,哪怕跟那些比我小五六歲的小隊員練對拉,我還是拉不過。
因為人家畢竟是專業運動員,對拉這個重中之重,他們是天天都練的。我剛剛來省隊第一天,教練安排我跟一個小隊員打了一次比賽,我當時就感覺,對拉怎麼都拉不過他當時我1:3輸給他了。
進隊集訓後,我發現不僅僅是這一個,基本上每一個隊員都拉的很兇。比對拉確實比不過他們。
第一次跟二隊隊員們打大迴圈,我只贏了兩個;等到我臨走之前的那次大迴圈,我就贏7個了。而我贏他們沒別的,就是正手拍贏的!
在那兒的時候,訓練時教練是不讓我們拍的。但是比賽的時候,我跟他們打,是真沒辦法才去拍的。 為什麼,因為相持打不過啊,不拍就只能等著被拉死。拍反而他們不習慣,所以我才能贏了一半。
大家看到這裡應該也明白了吧,為什麼張本智和要去打快攻?為什麼他正手要去擋去拍?再看看他前輩松平健太,為什麼號稱“防弧圈機器”,其實原因就是他們和中國隊打實力球是打不過的,甚至連歐洲人都拉不過。所以他們才會採用近臺快攻打法。
正如我前面說的, 這不是什麼最貼近40+球的先進打法,而是能避開多拍相持的一種捷徑。
再來說說什麼是真正的先進打法,我個人認為最先進的打法就是 戰術正確+實力派,就是王皓樊振東這種兩面弧圈。就是不管你怎麼創新怎麼走捷徑,我就是硬實力比你強。
說在最後,我想說其實咱們業餘球友,可以多學習日本隊這種務實的態度,找到一條 最適合自己的球路,這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那種“練球國家隊,比賽游擊隊”的方法。你可以練球不好看,但是隻要能實戰、能贏得比賽,何樂而不為呢?
歡迎更多球友在國球匯發表觀點、分享心得
*乒乓球技術博大精深,斯帝卡邀您共賞精彩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