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眾到主流 95後運動賽道更多樣

從小眾到主流  95後運動賽道更多樣

視覺中國/供圖

  今年東京奧運會新增滑板、競技攀巖和衝浪等運動專案,而霹靂舞也將成為2024年巴黎奧運會的比賽專案,擁抱年輕人、關注年輕人的喜好是目前國際奧委會的工作方向之一

  在東京奧運上,滑板女子街式專案日本13歲小將奪冠,獲得亞軍的巴西選手同樣也只有13歲,中國16歲小將曾文蕙排名第六

  年輕、時尚、富有挑戰性,95後運動賽道更多了一絲“潮”味,並從初期的“自娛自樂”走向更主流的舞臺

  新興運動帶給年輕人的放鬆與自由,無關輸贏,更多指向個體感受;運動不單單為了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能夠和朋友一起發現生活中的樂趣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樂

  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學院 郭文清 王昱棋 郭梓涵


  “我覺得輸贏沒那麼重要,每一個滑手既是運動員也是一個藝術家。”學習滑板兩個月的大二男生沈言談及今年東京奧運會的滑板專案比賽時說道,每一位選手在賽場上要做的就是充分展示自己,“年輕人嘛,就是要去熱愛,去追逐,去挑戰。”

  滑板、衝浪、攀巖等運動專案,以其所特有的冒險性、觀賞性和娛樂性,迎合了新一代年輕人的運動審美;年輕、時尚、富有挑戰性,95後運動賽道多了一絲“潮”味,並從初期的“自娛自樂”走向更主流的舞臺。

  據央視財經報道,2021年暑期青少年滑板培訓,在一些網路平臺上商戶數和使用者數均出現大幅度增長,其中2021年上半年滑板培訓機構新增千家,滑板培訓使用者數相比今年1月增長117.66%。

  潮流文化 趣緣群體 個性表達

  新興運動專案由多項成型運動專案及遊戲、生活、工作等場景中的各種動作演變而來,大部分挑戰難度大,參與人數少,具有極強的觀賞性,與年輕人追逐潮流文化的心理特性極為契合。同時,新興運動愛好者以運動為紐帶,建立起區分於熟人社交的趣緣社交圈層。

  吳詠琳是北京某985高校輪滑社社長,除了輪滑,她平時還喜歡潛水、滑雪、街舞、攀巖等運動,“我是一個喜歡運動並且很樂於追求刺激的人。”對吳詠琳來說,運動並不單單為了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能夠和朋友一起發現生活中的樂趣,“這才是(運動帶來的)更加新鮮或刺激的事情。”透過輪滑,吳詠琳結識了很多北京其他高校的朋友,他們一起參加集訓,處成了“像家人一樣的朋友”。

  相對傳統競技運動專案,新興運動更偏向於自我展現與個性情感的表達。“當你真真切切踩在滑板上面,感覺打開了另一個新世界,那種感覺是很奇妙的”,沈言第一次產生學習滑板的衝動,是被一個同學用長板帶著回宿舍的路上。他覺得滑板太酷了,不拘一格又率性自如,“摔了就是摔了,爬起來繼續滑,這項運動沒有上限,年輕人就是要敢於摸爬滾打”。除了炫酷的體驗,滑板的小眾特性,對沈言這樣熱愛運動、追求個性與標新立異的年輕大男孩來說也極具魅力。玩轉潮酷運動,某種程度上成為他們引領潮流張揚青春的行動。

  跟沈言一樣,江萊最初接觸滑板也是源於她覺得這項運動“很帥”,尤其女生玩滑板,那種酷勁更讓她嚮往。高考結束後的那個暑假,她擁有了第一塊滑板,踩上滑板那一刻,江萊至今記憶猶新,“很喜歡那種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感覺”。“夏天傍晚五六點的時候,天氣涼下來了,太陽也不那麼晃眼,帶著滑板一個人沿著護城河滑,一邊戴著耳機聽歌,晚風吹來,感覺倍兒棒!”

  新興運動帶給年輕人的放鬆與自由,無關輸贏,更多指向個體感受。25歲的舒婷是一名街舞老師,跳街舞這些年,她發現自己越來越自信,伴著強烈節奏感的音樂,看著鏡子裡的自己,舒婷覺得“又美又颯”。不再像之前那樣整天為容貌和身材感到焦慮,舒婷越來越喜歡自己,“街舞的動作講究乾淨和力量感,最開始學跳舞的時候,很難想象鏡子裡的是平時安安靜靜還有點內向的自己,但是現在,我覺得那個自信又颯的女孩子就是我。”

  學滑板這兩個月,沈言摔過很多次,胳膊肘、膝蓋、腳踝,全身上下有多處受傷。每次學習新動作,對沈言來說都是一個新的挑戰,但靠著一股倔勁,他完成了一個又一個新動作,“年輕人不服輸,把動作炫酷地做出來,非常有成就感”。新興運動專案富有挑戰性與觀賞性的背後,是運動愛好者不斷挑戰極限,追求極致,永不妥協的態度。

  大眾化,還是商機?

  以滑板、衝浪、攀巖為代表,越來越多的運動專案,被列為奧運會新增專案,逐漸從小眾走向世界級舞臺。新興運動運動愛好者對此卻是喜憂參半。

  “越多越多的新興運動能進入到奧運會,對於長期堅持一直熱愛這項活動的人來說,應該是一個很好的心理慰藉吧”。吳詠琳認為,社會上有些人對新興運動專案會有誤解。滑板、街舞等帶有嘻哈風格,屬於小眾文化圈,很容易被貼上叛逆的標籤,而“榮譽就是最好消除誤解的辦法”。

  今年東京奧運會上,中國選手曾文蕙取得了第六名的成績,雖然沒能拿到獎牌,但是沈言卻難掩興奮,“這已經非常厲害了,全世界第六啊,希望中國的滑板能再接再厲”。沈言閒下來就會去看滑板比賽影片。對於滑板登上奧運會舞臺,沈言內心是欣喜的,他希望國人能夠認可滑板,喜歡滑板,推廣滑板,“我希望滑板這項新興運動可以有更好的發展”。

  同樣是滑板愛好者的江萊對此卻並不樂觀,她注意到滑板專案進入奧運會後,對滑板圈的影響很大。“首先是很多商家嗅到了商機,賽事也多了起來。滑板能被越來越多人看見並接受是好的,但是這個從小眾走向大眾的過程,會比較坎坷”。她的擔憂在於滑板文化可能會被破壞,“小眾運動趨向大眾化,意味著滑板圈和滑板文化要捨棄一部分自己的東西,來迎合大眾的口味,同時被資本看到是有利可圖的,如果監管不力還是挺讓人擔心的”。江萊直言她的一幫“志同道合”的滑板朋友,“內心都很喜歡真實純粹的東西”。

  而體育圈的人對於奧運會引入新興運動專案則充滿期待,“新興運動專案被引入奧運會後,公眾認知度會有所提升,也能夠豐富人們的運動選擇,對於專案本身是一個很好的發展機會。”北京某高校一位體育教師說道,儘管資本的進入可能會對新興運動帶來一定影響,但他更加看重其良性的一面,“有了更多關注,新興運動的發展會更加規範,從野蠻生長長成一棵參天大樹。”

  力所能及支援孩子“摸高”

  不只是滑板、攀巖、衝浪等專案,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青少年在選擇運動專案時選擇更加多元、開放,運動所需花費只是考慮因素中很少的一部分,他們關注最多的是興趣點,有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涉足新興專案和冷門專案,而更多的家長也願意支援孩子的興趣。

  菲菲是一個3歲半男孩的媽媽,結合孩子興趣和性格等多方面因素,她打算讓兒子學習滑板。對比了北京多家滑板俱樂部後,菲菲發現,相比游泳、球類等傳統運動專案,滑板的教學費用明顯高出一截,“一對一教學一小時要600元,一對二也要450元”。但考慮孩子年齡較小,對於場地、教練資質及安全問題更加在意的菲菲,最終還是選擇了這家價格相對較高也更有安全保證的機構。一星期2-3節課,即便是一對二課程,一年下來也是一筆不小的花銷。

  越是新興小眾的運動專案,費用往往會越高,這是市場規律造成的,北京一位高校體育教師說道:“無論滑板,還是滑冰或者滑雪,如果場地和教練,都像足球籃球教練員那麼多,可能費用也會降下來。這些運動專案相對較高的花銷一定程度上會阻礙行業或者運動的發展,但從長遠來看,這也是一個必經階段。”他舉例說在國外極限公園很常見,很多滑手在其中隨意自如地玩滑板,運動專案的大眾普及程度也更高。他同時也表示,小眾運動專案某種程度上也跟身份認同有一定關係。

  因此,對於要入門學習新興運動專案並長期堅持的孩子來說,背後需要整個家庭的投入與付出。無論是物質層面的支撐,還是心理層面的支援,對家長而言都是不小的考驗。

  曾鋼的兒子是個冰球少年,今年12歲,堅持冰球訓練已經9年,冰球水平在同齡人中屬於佼佼者。起初曾鋼只是希望孩子能夠有一項自己喜歡並長期堅持的運動,並未刻意引導。但小朋友唯獨對冰球產生了興趣,他觀摩了一場冰球比賽,賽場上的選手給他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當時覺得這些打比賽的小朋友很酷,自己也想學”。

  曾鋼跟兒子約定,先試著練一段時間,一個月以後如果還想繼續,就要做好長期準備,再辛苦也要堅持下來。沒想到,一練就是9年。幼兒園階段沒有太多學習壓力,小曾保持著一週5次的訓練頻率,上小學後縮減到4次,每次訓練一個半小時。

   這些年來,除了冰球,曾鋼從未給兒子報其他任何課外班,但他會跟兒子強調一個原則,學生的主業是學習,如果希望在冰球領域有更多建樹,實現成為頂尖冰球運動員的夢想,就需要自己去找到平衡點,合理利用時間,做好精力分配,提高效率。

  “我們討論過很多次,如果想成為一名職業運動員,就要用職業運動員的要求要求自己,付出相應的成本,要不然為什麼是你呢?”曾鋼反問道。這樣的談話,他跟兒子進行過很多次,潛移默化中,孩子越來越適應訓練的節奏,也很好地兼顧了冰球訓練與學習。他的學習成績一直在全校名列前茅,也曾先後收到過美國、加拿大等多個國外冰球俱樂部的邀請,無論在校隊,還是所在俱樂部,這個12歲的少年都是耀眼的領軍人物。

  在曾鋼看來,任何一個體育專案,如果只是將之作為業餘愛好打發時間,沒什麼門檻,但如果奔著準職業的方向,就需要認真刻苦訓練,做好時間統籌。這其中自然也少不了財力與時間的投入。打冰球這些年,曾鋼和家人經常帶著孩子去國外參加訓練,與全世界的同齡孩子比拼。但談及未來規劃,他卻很中肯地說道,“我覺得還是要把心態放平和,這其實就是孩子喜歡的一項運動,我們能做的,就是力所能及地支援他,讓他摸高,除了有一副好身體以外,他的性格在運動中也會變得更完整,這個才是比較重要的。”

  跟曾鋼的想法相似,崔蘊芳在女兒的帆船訓練過程中,收穫比較多的也是運動對孩子意志力、品質培養的促進作用,“她遇到困難,首先會獨立思考怎麼去克服、解決,最終順利完成”。

  大約3年前,崔蘊芳在朋友圈中無意看到一個青少年帆船訓練營的推廣,她覺得還不錯,就拿給女兒看,“她當時七八歲,已經學會了游泳,也不怎麼怕水,就覺得挺好玩的。去了一次發現自己很喜歡,第二次就主動要求報名”。對於剛入門的業餘級帆船選手,可以選擇在寒假和暑假參加兩次為期一週的營地訓練。夏天一般在南戴河,冬天則是三亞和深圳。帆船訓練營不允許家長陪同,除了常規訓練,日常生活中學員需要自己照顧自己,這對於七八歲的孩子來說,既是挑戰也是很好的鍛鍊。

  “教練說海上的距離感是陸地的三倍,再加上帆船訓練對技能和專業的要求比較高,每次她都會受很多傷,胳膊、腿上會有很多淤青,一天訓練下來確實是非常累”。女兒一度想要退出,每次開營第一天都會哭得稀里嘩啦,但每次結營,她又會非常興奮。隨著年齡的增長,她的訓練狀態也越來越好,對帆船的態度又開始積極主動起來。

  崔蘊芳總結說,帆船運動本身,對於孩子來說挑戰性非常強,無論是日常訓練還是考試,學員要面對動作和心理的雙重考驗,一旦跨過這道坎兒,日後無論在學習上還是生活中,強大的內心和必勝的決心,都會給孩子帶來莫大的幫助。她還注意到,每次從營地回來,女兒的社交能力都會有很大提升,“每期營地大概有100多個學員,她會受同伴的影響,也會從他們身上學到很多東西”,崔蘊芳發現女兒的思維方式更加成熟,也學會了獨立思考。

  崔蘊芳大體估算了一下,女兒每年在帆船訓練上的花銷,算上機票和營地費用,大約在2萬元出頭。相比於訓練結果和女兒的成長,崔蘊芳覺得花銷尚在可承受的範圍內,並非奢侈得高不可攀。對於女兒接下來是否要參加比賽,走專業的路子,她表示目前還無法下結論,“這完全取決於她自己,她的學習狀態和學習能力,我們要做的就是儘可能去支援她。”

  (文中沈言、吳詠琳、江萊、舒婷均為化名)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4720 字。

轉載請註明: 從小眾到主流 95後運動賽道更多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