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中控台上装个大屏,就可以号称智能汽车。也不是简单的手机与车互联,就可以自称互联网汽车。如果你想买某款车,它号称自己是智能、互联网汽车,有五花八门、天花乱坠的多种功能,但可能实际买到手发现体验感非常差,是不是欲哭无泪呢?
6月23日,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汽研),在渝正式对外发布国内首个“i-VISTA智能网联汽车评价体系框架”,这不仅是国内首家,也是业内最权威、最专业的智能网联汽车评价体系。它将对新车的智能互联网系统,进行打分评级。
建立行业标准,提供消费参考
智能化、网联化和新能源,是汽车产业发展的三大趋势,尤其是智能驾驶和车联网技术,如同给汽车装上了“大脑”,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而且将重新定义新型交通方式。为站上这个风口,各大汽车厂家现目前的产品纷纷以“大屏”为卖点、以手机互联、语音控制、驾驶辅助为自夸,但由于业内没有统一标准和评价体系,导致各家的技术在性能上良莠不齐,另外因为产品体验差,如主动刹车是否安全、中控大屏是不是一种“反人类”设计等等问题,在消费者心目中也都存在争议。
(清华大学关于车载智能互联使用的用户调查结果)
根据清华大学一项调查显示,针对目前的车载智能互联产品的使用体验,36%的消费者吐槽功能设计不明确;22%的消费者认为操作太过复杂;40%的消费者认为智能互联功能实际作用小,平时基本不用;30%的消费者认为电脑反应速度太慢;还有超过40%的消费者认为车载电脑判断错误多,使用起来很麻烦。
中国汽研i-VISTA智能网联汽车评价体系框架的推出,其目的就是为了对推向市场的产品、创意概念技术,先于消费者进行测试评价,发布权威客观的测试报告,为消费者提供意见参考,同时以报告为依据,引导企业进行产品的优化升级。
评级采用评分制 最高评级三个“+”
例如,如果你的车上装配了自适应巡航、自动紧急制动AEB、前碰撞预警FCW这些主动安全的高端配置,是否一定就可以放心大吉呢?不一定。
要评价上述功能是否好用,i-VISTA会从目标车静止、低速、减速、切入、弯道适应性等五种场景进行评分。如下图所示,中国汽研内部有专门的测试设备和场地,用于对车辆进行测试评价。另外,例如针对很多豪华车上装配的自动泊车辅助系统,i-VISTA会设计“平行车位泊入、垂直车位泊出、平行车位泊出、车位搜索能力”等四种场景,进行综合评价。
(厂区内部有专业场地和模拟城市道路,并且有安装了设备的测试车)
评价每款车智能互联程度的高低,通过打分制来表现。满分10分制,超过8分可得到三个“+”号,小于8分大于6分可得两个“+”号,小于6分且大于3分可得一个“+”号,小于3分成绩为零。
如下图,获得最高评级的三个“+”号,可获得如下图所示的符号标记,方便消费者进行识别。
这套评价体系,将从安全、体验、能耗、效率等四个维度进行评分。从每种车载智能互联技术的单项评价展开,最后汇总形成综合评分。
中汽研将用专业研究团队、专家委员会、专用场地设备、专项资金投入的方式,保证测试过程的公平公正。
(场区内用于测试AEB自动刹车系统的气球车)
(厂区内用于测试研发自动驾驶技术的一台特斯拉)
据了解,首批5款车型的测试结果,将在今年年底前公布。但中国汽研还不愿透露具体测试车型的名字。
最后总结: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智能、互联作为汽车行业新趋势、新技术,无论从产学研、还是消费者购买使用层面,都需要有一套权威的、公认的行业标准和评价体系。而且我们国内的通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例如北斗系统的定位可精确至1米到5米)、互联网基础设施和技术的突飞猛进(3G、4G到5G互联网),一定程度能够支持国内智能互联汽车,紧跟世界潮流。有句话说,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定标准。如今率先建立起自己符合国情的评价标准,将标准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不只更能适应中国驾驶者、中国道路使用的实际情况,而且对现有产业升级、产品换代、规范市场,乃至对民族汽车产业的长远发展,都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