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日报: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艾滋病的疫苗?

  这三种病原体的疫苗问题不能归在一起讨论,原因是不一样的。

  首先,病原体不同:艾滋病——HIV;埃博拉出血热——埃博拉病毒;疟疾——疟原虫。

  其次,为什么都没有可用疫苗?

  主要原因是:

  艾滋病——太困难了,几十年没有大突破,至于为什么,很多答案都提到了变态的变异性,就不赘述了;

  埃博拉出血热——这个东西已经有很多的研发疫苗了,而且临床前研究效果很好的疫苗也有不少了(至于有多少,可以参看埃博拉出血热 疫苗 的研究现状 - 病毒学笔记 - 知乎专栏)。但是,但是,这犄角旮旯(没有任何贬义)里才有的疾病对欧美日发达国家来说,几乎无关乎痛痒,所以归根结底是没钱用于临床实验。不过去年的大爆发已经改变了这个情况,现在已经有疫苗上临床研究了;

  疟疾——疟原虫可不是个善茬,如果稍微有点了解的话,就会知道疟原虫的生活周期实在太、太、太复杂了。其他病原体描述的比较多了,重点说下疟疾。

  对于疟原虫的生活周期,下面这张图可见一斑;

  这张图看的方法是这样的——第一步是蚊子叮咬人释放虫子(这个虫子具体是什么,请耐心看完),随后虫子入侵肝脏细胞,形成“裂殖体”,这个东西可以裂解肝脏细胞,释放出“裂殖子”。释放出来的裂殖子可以入侵红细胞或继续入侵肝脏细胞,而在红细胞里面,“裂殖子”有两种途径,一种和肝脏细胞一样进行繁殖形成裂殖体(红细胞的称之为“滋养体”),再裂解释放裂殖子;另一种是形成“配子体”,可以理解为,一部分红细胞里面的疟原虫变成了公的,一部分变成了母的。而这对公母疟原虫“配子体”/ 细胞可以在人血液里存活两个月(60 天)。这段时间就是疟原虫 / 细胞返回蚊子继续传播的窗口期,蚊子如果吸血吸入了公母“配子体”/ 细胞,两个细胞就在蚊子体内 XXOO 形成“配子”——合子,这玩意会长出“腿”变成“动合子”,然后突破蚊子的胃壁在下边形成“卵囊”,再无性繁殖成“子孢子”,然后这东西再自己跑到蚊子的唾液腺里,准备跟随蚊子吸血进入下一个受害者体内(进入人体的就是子孢子),子孢子可以存活 70 天。

  (摘自 WIKI)

  这么复杂的生活周期,包含这么多形态,意味着,你要研究疫苗的话,靶点选择哪一个?

  2013 年,比尔和梅林达·盖茨支持的 GSK 有一款疟疾疫苗效果比较好,叫 RTS,S 疫苗,这是第一款对疟疾有预防作用的疫苗(17 个月到 5 岁的婴幼儿下降 47%,6~12 周的婴儿下降 27%)。这个疫苗诱导机体产生的抗体滴度很高很高,说明效果很好。它针对的靶点是蚊子叮咬的时候释放的子孢子,这就要求疫苗产生的抗体必须把蚊子一次性叮咬释放的子孢子全部中和掉,不然,只要有一个漏网之鱼进入肝脏细胞,就会扩增出几万倍的裂殖子。

  所以,区分好病原体,区分下原因再来讨论疫苗比较合适。

  至于题目里说的减毒苗,这就是最最传统的疫苗研制方法了,对于 HIV 和疟疾这些病原体几乎没有任何效果。

  话说回来,其他的疾病,比如结核病,与 HIV 和疟疾并称三大传染病,真心不是那么容易突破的。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564 字。

转载请注明: 知乎日报: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艾滋病的疫苗?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