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的诗都有哪些特点 朱熹是哪个朝代的

朱熹的诗都有哪些特点,朱熹是哪个朝代的。人虽已远逝,但是他留给我们的许多诗词至今耳熟能详,我们从小背诗词的时候都会看到朱熹的诗,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朱熹的诗。

朱熹的画像

朱熹的诗流传下来的很多,很多都已列入课本。春天到了,外面一片春色,他有感而发,写了一首春日,里面的一句用万紫千红来描写春恰到好处,语言简洁还易记。他的一首泛舟意在说理,讲的是可以通过涨潮来推船减少了很多人力。他的观书有感描写的田园的水源,开始是问水源从哪里来以自问,而后自答水从源头来。

朱熹的诗如下:他的一首好事近,叙述的是好事要来了,万物先后有序,颇有大家风范。他的一首浣溪沙,写的是冬天马上会过去,春天的到来也近在眼前,特别是末句的蝴蝶的到来,更显春天马上就要到来。他的一首九曲棹歌描述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从前的一切恍如一梦,远方的朋友一去就再也没有你的消息了。

他的一首南乡子有别离愁的情感,君要离开了,我却有意想要留住你。你的离开,这离别的愁绪马上就涌上心头。他的一首念奴娇也写的别有风味,直接指问谁是念奴娇,然后答道肌肤洁白的人就是。他说道纵然绝世芳华又怎么样,最好的方法还是学会自我保护自己。接着还是用各种物来比喻美人的美,颇有怜香惜玉的感觉。

菩萨蛮是朱熹的众多诗歌里面非常有名的一首,前一句和后一句的字是一样的,只不过顺序颠倒了而已,这种写法有鬼斧神工之感。朱熹的诗还有很多,诸如水调歌头等也非常出名、风格独特!

朱熹的思想主张

朱熹,生于1130年9月15日,卒于1200年4月23日,南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是程朱理学的核心代表人物,曾经做过南宋的江西,福建漳州知府等官,为官清正廉明,创办白鹿书院,岳麓书院,武夷书院等,是第一个提出完整教育制度的古人,对后世的教育模式有很大的启发性。

朱熹 像

作为程朱理学的核心代表,朱熹的思想主张可以简单归纳为道学之太极学,通过研究儒家经典,经过自己的理解发展为义理学说。

朱熹的思想主张的基础是程颢的理本论,理,即为道,太极,他认为理是世间万物的规律,任何事物都有理,都具有太极的两极性,理在逻辑上高于气,但气具有能动性,是制造万物的原料,理离不开气,它们可以通过渐变达到转化。而且理是形而上的,气是形而下的,理是先于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存在的,相比于气,理为第一性,气为客为第二性,理生气并寓于气中,理和气就是太极的两极,生万物,万物调和归一。

这种思想主张已经具有后世唯物主义的辩证论的雏形了,通过对这种思想主张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朱熹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哲学体系,这是中国历史上划时代的事件,中国虽然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但是哲学思想史却并没有多少的发展,朱熹及以后的追随者们,把中国古代从孔孟时代朴素的哲学思想继承下来并发扬光大。


 

朱熹的教育思想

朱熹,号晦庵,晚称晦翁,世称朱文公,亦称朱子,是宋朝时期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教育家,诗人,他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洲知府等官职,为官清正廉明,颇有政绩,还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整的书院,紫阳书院,后来陆陆续续的还有武夷书院,白鹿书院,岳麓书院,朱熹的教育思想都体现在他为这些书院制定的较为完整的教育培育制度上,他的教育思想对后世的教育发展启到了重要作用。

朱熹 岳麓书院

朱熹的教育思想,是承上启下的集大成者,在总结前人和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根据对人的身心发展的理解,创造出了人一生中的教育阶段,小学和大学这两个时期,并提出了这两个阶段不同的教学目的和方式,是在当时是开创性的,后世是直接借用了这种划分并进一步发展到现在小中大的模式。

朱熹提出在小学儿童阶段,根据儿童的生理特点,制定了其教育教学的任务是“学其事”,教会儿童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即可,并辅助一些日常生活习惯养成,具备初步的文化知识技能,这种理念是非常科学的,在教学方法上,朱熹秉承了孔子的理念,因材施教,及早施教,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把文化知识传授给身心未成长完成的儿童,而进入大学后,就要改变方法了,相对于小学阶段的“学其事”,大学就是“知其事物之所以然”,通过探究辩论知晓事物的义理规律,并提倡大家应该互相交流,不同的学术派系之间要更是如此,这些教育思想至今为后世人们推崇。

朱熹关于读书的名言

朱熹,南宋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他创办书院,持续四十年的授课,都体现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他提出二十四字读书方法,即循序渐进、虚心涵泳、熟读精思、切己体察、居敬持志、着紧用力,成为古代最有影响力的读书方法。他在《观书有感》中写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名句,告诉人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

朱熹像

朱熹关于读书的名句还有很多,比如“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来自《读书之要》;“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来自《观书感》;“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精思”来自《性理精义》等,除了这些还有“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点对于现代人很需要。处于快节奏生活中的人们,心情变得格外浮躁,很难静下心来读一本好书。传统读书中的三到,此刻就显得极其重要:心要思考,才能悟出书中的精髓;眼要看到,才能不断拓展知识面;嘴要读出来,才能加深印象。除了这三句,还有“读书譬如饮食,从容咀嚼,其味必长;大嚼大咽,终不知味也”,告诫人们读书一定要反反复复,仔细品味,才能从书中获益,反之读了也是白度。还有“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等。

朱熹将读书概括的很到位,在他看来,读书是门大学问,不仅眼要看,嘴要读,还要用心思考。用这些方法告诉人们,既要爱读书又要会读书,才能领略书中的大智慧。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507 字。

转载请注明: 朱熹的诗都有哪些特点 朱熹是哪个朝代的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