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怎样评价欧阳修
没有人是完美的,欧阳修也不例外,他有好的一面,不过也有不好的一面。接下来为大家详细介绍我们是如何评价欧阳修的。
欧阳修的石像
他领导的古文运动把文字的意义推向高潮,但是由于当朝统治者重文轻武,导致了文官看不起武官的局面。武官保家卫国付出巨大牺牲而不被统治者待见。欧阳修的骨子里也带有这么一丝想法,他弹劾狄青致他被罢官,我们都知道欧阳修对待贫民有宽大处理的一面,而狄青根本就没有错,他的弹劾给人的感觉有些无事生非,想突出文官的地位高于武官。在评价欧阳修时,虽然有这么一点不足之处,但是他敢于谏言、不攀附权贵导致两次被贬,他这种品行是所有当官的楷模。
我们知道他两次被贬,不过第三次被贬是他自己的过错。皇帝死了,所有官员都要求素服,但是他没有注意自己的穿着,在送葬当天穿着一件紫色的内衣且露了出来,这无疑是对过世皇帝的不敬,有些藐视皇权之意。我认为这种错是不该犯的,他这种行为给人的感觉是根本不把当官当回事,而我们追求的是做一件事情就要把它做到极致,他疏忽了,美中不足之处。
我们在评价欧阳修时,他好的地方多于不足之处,为官清廉,不追求名利,时刻为他人着想,能宽大处理的绝不苛刻要求。注重办实事,倡导的古文运动形成了一种风气,使大家写文章重在价值而不是只追求文字的浮华。
著名的欧阳修是什么家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欧阳修画像
首先,他作为政治家,在政治上颇有名望。他早年步入仕途,目睹了北宋王朝的积贫积弱,他和好友范仲淹一起,向皇帝上书要求推行改革。他认为,当时社会最严重的问题是因为腐败。北宋王朝扬文抑武,造成长期冗官冗员的现象。他和范仲淹一起针对这些问题发起改革,结果改革失败,两人双双被贬。不久,欧阳修又被召回,和范仲淹,韩琦等人重新推行改革,史称“庆历新政”。但依旧被保守派击败,欧阳修再次被贬。之后,在皇佑元年,欧阳修被当时的皇帝重新任用,参与编写史书。
欧阳修还是一个著名的文学家。事实上,他在文学上的造诣远远超过他在政治上的。他和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并和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合称为“唐宋八大家”。中国二十五史之一的《新唐书》就是他主持修订的。欧阳修在文风上,继承和发扬了韩愈的古文运动,主张文章平易明了,言之有物。当时和他针锋相对的学派是“太学体”,这种体裁的文章,都擅长玩弄古语,咬文嚼字,欧阳修最反对的就是这种文体。他认为,写文章应该严谨平易,通俗点说,就是要让人看得懂你在写什么。所以即使是他的散文,欧阳修也几乎都实实在在地写了一些事情。
据说,唐宋八大家有五位都是出自他的门下,可见其在文学界地位的杰出。而正是因为他,为当时的大宋王朝,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中国的文学史,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欧阳修作品诉衷情解读
诉衷情是一个词牌名,是唐代教坊的曲子,晚唐文学家温庭筠从屈原《离骚》中一句 “众不可户说兮,孰云察余之中情”的意境中创作了这个曲调。开始的时候是单调,后来演变成了双调。此后,很多著名的词人如韦庄、陆游、李清照、欧阳修等都用过此调创作词文。欧阳修用此调创作的词名叫《诉衷情•眉意》,那么这首词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涵义呢?
《诉衷情》
这是在一个冬天,“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早晨卷起帘幕,满地都是清霜,呼着热气来温暖小手,开始试着画梅花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缘起于离别的幽恨,所以把眉毛故意画成了山峰的模样。到了下片,“思往事,惜流芳,易成伤”,歌女想起了往事,叹息着年华飞逝,更加感伤,“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最令人断肠的,就是想歌唱却不能微笑,想微笑却又愁怅。这是词句表面的意思,词人所要表达的,是歌女内心痛苦烦闷的怅惘心境。离愁别恨,跃然涌上心头。歌女整天要对着别人强颜欢笑,然而却没有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表面虽然在微笑,然而内心却是苦闷和悲凉的。全词从写景开始,然后写歌女的外貌,最后转为写个女的内心世界,短短几句,言简意赅,虽然只是简单地几句,却将歌女为生计而不得不卖笑的状态刻画地十分传神。
欧阳修善于用心去感受最底层贫苦百姓的悲欢离合,这首诉衷情也正是他表现出对艰难困苦人民的怜悯的心境,简单的语言却刻画出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封建专制,读了让人不禁感伤落泪,耐人寻味。
大文豪欧阳修号什么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一生有两个号。早年的醉翁,以及晚号六一居士。
欧阳修雕像
关于欧阳修自号“醉翁”,相信大家都读过出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千古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文中“醉翁”便是指他自己。
当时写下《醉翁亭记》的欧阳修39岁,正值壮年。却为何以“翁”这个老气横秋的字来自号?因为,欧阳修政场失意,被贬为滁州太守。心中郁郁寡欢,滁州之地多山水。于是为了排忧解愁,性情豪爽的他经常会邀请宾客,娱情于山水之间,醉梦于杯中杜康。虽然看似潇洒,实则心中感喟自己蹉跎半世未建功业,徒增年岁而已。这种落寞之意,在《醉翁亭记》的最后一段,展现的淋漓尽致。这样的环境背景之下,欧阳修渐渐变得人未衰而心已老。“醉翁”之号便由此得来。
除了“醉翁”,晚年的欧阳修又号“六一居士”。出自《六一居士传》: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一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尔?”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六一居士的雅号,也就此而生。
“醉翁”之号看似豁达,实则抑郁的心境不同,“六一居士”则体现了晚年欧阳修心境豁达乐观,且学富五车。精神面貌也是不同于以往。
欧阳修三上指什么
欧阳修一生,注定和三有不解之缘。他宦海沉浮,三起三落,更有他《归田录》里面记载的关于他写文章的“三上”。何谓“三上”?即马上、枕上、厕上。
欧阳修画像
欧阳修“三上”的出处:《归田录》第二卷。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最后一个国王钱俶的第二个儿子钱惟演,他出生在帝王家,荣华富贵自然不在话下。但是他生平没有什么爱好,只喜欢读书。在洛阳的时候,他曾对自己的下属们说:我这辈子唯独喜欢读书,当我坐着的时候,我就读先秦的诸子百家的经书和史书,我躺着的时候,我就读各类杂记,上厕所的时候,我还在读小辞和各种曲子。我大概就没有把书放下的时候。
和欧阳修同一时代的文学家谢绛也说:他曾和宋公垂同在史院的时候,看到他每次上厕所都一定要带上一本书去读。读书的时候,声音那个响亮啊,很远的地方都可以听见,好学到这种地步的人真是难得啊。这时,欧阳修就对谢绛说:我也是这样啊,我这辈子所写的文章,多半都是在马上、枕上、厕上,恐怕只有在这三个地方,才能让我静下心来,好好地想文章了。
作者欧阳修从钱惟演和宋公垂两人的读书故事里,又补充提到自己写文章的“三上”,目的在于告诉我们两个道理。第一:读书要勤奋刻苦。不能放弃任何可以学习的机会,哪怕是在走路,睡觉或者上厕所。第二:写文章要平心精心,不可浮躁。欧阳修的三上,都是极其私密,很少会被人打扰的可能。尤其是在上厕所的时候,而人世复杂,难得有安宁的时候,但也要用极少的空闲时间,让自己静下心来,构思出绝妙的文章。
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品评
《五代史伶官传序》是欧阳修所作《新五代史.伶官传》的节选,是一篇史论。文章通过对五代时期后唐的盛衰过程的分析,推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至真道理。借此告诫北宋朝廷切莫贪图安逸,而荒废了国事。
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北宋年间,朝廷积贫积弱,冗官冗兵现象严重,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社会矛盾一度激化,改革变法迫在眉睫,但是这样会损害大批封建贵族的既得利益,难免得罪权贵,只是若不改革,北宋朝廷堪危。欧阳修作《新五代史.伶官传》,文章通过五代时期,南唐由盛转衰的原因,指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说明国家的兴衰不由天命,更看重的是“人事”,帝王勤勉,官员勤政,百姓安定和谐,则国家之兴旺,君主安逸,官员贪污,百姓民不聊生。欧阳修想借此告诫北宋王朝的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千万不能贪图安逸,力戒骄奢淫逸。
文章开头就写“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一语点破了朝代的兴衰不在天命,而在人事,之后便从“人事”下手,叙述庄宗由盛转衰的过程,以具体史实为证,采用对比的手法,强烈感人,先赞其盛世之时的意气风发,又感叹其衰亡之时的颓败,兴与亡,盛与衰的对照,史论结合,成为历史传颂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