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故事 曾国藩家族为何长盛不衰
曾国藩的故事,曾国藩家族为何长盛不衰。《曾国藩的故事》用比较轻松的叙述方式介绍了曾国藩的一生,介绍了曾国藩是如何让从一个农村出生的傻小子,到考中进士,如何十年七迁,仕途坦荡,如何成为军队统帅,最后又怎么会被称作卖国贼,郁郁而终的。
曾国藩的故事
曾国藩祖上没有人当官的,自己的祖父小时候也是好吃懒做,好在后来反省后开始认真学习,喜欢和有学问的人打交道,这一点深深影响了曾国藩,他毅然决定进京赶考,实现自己伟大的政治抱负。这个从农村出生,毫无背景的人,在官场生涯上却平步青云,连连升官,从翰林院到七品,四年间又从七品升到二品,五年内连升十级,堪称官场一绝。曾国藩虽然仕途坦荡,但是他在军事生涯上却没有那么舒坦,曾国藩在长沙练兵的时候,受到绿营兵的追杀,又吃了好几场败仗,甚至连自杀这种念头也不止一次浮现在曾国藩脑中。
曾国藩在驻守江西的时候,由于四面楚歌,面临绝望,曾国藩更是连怎样的死法都计划好了。在经历了这些挑战,可以说九死一生,也可以说天降大任,曾国藩在自己的努力下成为两江总督,并且手握大权,和自己创办的湘军一同歼灭了太平天国,可以说为皇帝去了心头大恨,自然得到尊敬和重用。这个阶段有两件事决定了曾国藩日后的走向,一是湘军在南京城惨无人道的杀戮,还有一件是曾国藩在处理天津教案的时候,破天荒的站在了英法一方,不仅处决了几个闹事的,还把当时的大臣发配到边疆去了,这引起了当时民众极大的不满,当权者也觉得这事没处理好。曾国藩就又被派到他最辉煌的两江总督上了,之后他的学生李鸿章一展宏图,曾国藩作为清朝大臣,为大清国卖力的生涯也到此结束。
无论怎样,曾国藩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总是后人对他的意见褒贬不一,但我们也应该有自己的判断,不被舆论左右自己的思维。
曾国藩的学生
曾国藩的得意门生有很多,这也不奇怪,因为人家身为清朝重臣,又学识渊博,有远大理想抱负,试问有谁不想去拜师学艺,日后学成也好说自己曾经和曾大学士探究学问。
曾国藩学生李鸿章
这其中有一位学生给曾国藩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可以说曾国藩第一眼见到李鸿章的时候,就喜欢上他了,都说曾国藩能识人术,就是通关观察人的外貌,行为举止,言行,就能大致估计出这个人几斤几两,有多少学识,能不能成为口用之才,日后会不会成就一番大事业。
李鸿章是个美男子,五官俊美,举止文雅,在曾国藩看来,这简直是人中龙凤,再加上李鸿章脑子聪明,记忆力非常好,深得曾国藩欢心。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李红咋会难过的父亲与曾国藩是同一年考取进士的,“同年”使两人成为官场利益的共同体,要知道在当时的朝廷,多一个朋友比多一个敌人不知道好几倍。
当然曾国藩看中的李鸿章不仅仅只有这么点能耐,两人在观点上有着很大的一致性,这样曾国藩在处理事务时,可以时不时问教李鸿章,看看自己有没有考虑不足的地方,李鸿章也拥有远大的目光,在当时二人的合作可以说是天衣无缝,双剑合璧。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观点吻合,但两人的性格却有着较大的不同,曾国藩内敛,稳重,李鸿章开放,不拘小节。李鸿章比较懒散,平时爱睡个懒觉什么的,这在严于律己的曾国藩看来是极大的不合适,就把李鸿章大骂了一顿,李鸿章羞愧难当,从此改了这个坏毛病,知道晚年都坚持早起。可见对这位老师也是分外尊敬。
李鸿章在曾国藩的帮助下,迎来了人生的巅峰,他有了自己的湘军,在打下天京之后,曾国藩逐渐退出清朝历史舞台,这时的李鸿章准时的接过重任,开始为清朝的稳定而努力,向老师致敬。
曾国藩家族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饱受争议的政治家,一方面他为清朝振兴呕心沥血,做出了不少的功绩,另一方面,在率领湘军时对南京城的屠杀,被人们不认可。
曾国藩家族
曾国藩的家族也受到极大的关注,其家族成员受曾国藩优秀思想影响,大多都在各行各业扮演者关键角色,像这样有如此多的可用之才,有分布如此之广的家族,值得我们去考究和探索。
首先曾国藩的直系后裔中,当官从政的少之又少,也许是因为祖先的的政治生涯虽然成功,但是因为决策出错,越是有地位的人,缺点就会越被放大;也许是因为同情祖父的遭遇,为大清朝做出的贡献,到现如今却还保守质疑。曾的后代多选择从商或者从事学术研究工作,除了用自己的政治思想影响后人,留下自己的足迹外。曾的后代用经济上的为百姓谋福利,用文化上的著作学识来引导后人,曾的后代中,留学国外的并不少见,可见当时的洋务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带来的是人们观念上的变化,无论前往西方的道路多么艰难坎坷,在当时不得不承认,有优秀的东西在吸引着每一位爱国志士想要去一探究竟。
曾在家书中寄托了对后人深切的关心和厚爱,他教诲自己的孩子和后代,许多做人的道理。曾的后人大多继承了这些诸多的优良品格,也算是对曾国藩最好的回报,用贤良的做人方式诠释着曾家后代的骄傲,维护着曾国藩的荣誉,给所有质疑声一次沉重的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