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戊戌变法是在怎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戊戌变法的背景

戊戌变法是光绪在位第二十四年,也就是一八九八年六月十一日到九月二十一日所发生政治改革运动,也叫做百日维新和维新变法。那么戊戌变法的背景是什么呢?

戊戌变法图片

关于戊戌变法的背景有几点,首先是十九世纪甲午战争后国家危机的逐渐加深,让变法逐渐露出水面,甲午战争的失败激发了人们对民族存亡的意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和早起维新思想实在产生。

第二国际形势,经济政治上需要的完善和进步改革。国内的时局动荡,帝国主义(英、法、美、德、意、日、俄、葡萄牙)的入侵和瓜分裂土,好好的一个国家被分割成七零八碎的,民族存亡危在旦夕。之后签订的《马关条约》让中国再一次割地和赔钱。清政府的统治让许多爱国志士对它非常不满,腐朽封建的统治让民族一步步的走向沦陷。政府没有积极采取改善,反而加税减少军队薪水,加剧变法的成长。

另外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侵略也加剧,本来对清政府存有希望的爱国的人们,也改变了不在安于现状投身革命。民族资本主义也受到官府压迫,很多商家逼于无奈被迫关门。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通过光绪同意发动政变,开始了救国的戊戌变法运动,他们通过变法来改革新政,就民族于水火,让人不受压迫,学习西方文化,促进思想的新解放。

所以说戊戌变法的背景主要是当时的国内外形势非常严峻。

戊戌变法历时多少天

戊戌变法历时多少天?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发布《明定国是诏》正式开始,一直持续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一共历时103天。这段时间内在中国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持之下以光绪帝为首的清政府发布了几十道诏令进行变法,但是绝大多数的变法诏令都没有能够得到真正的实施,最终变法以失败告终。

光绪帝画像

戊戌变法历时多少天?戊戌变法历时一共是103天,在这短暂的103天中清政府发布了几十道变法诏令,几乎是每隔几天就发布一个,变法诏令的改革范围非常的广泛,改革的力度也非常的大,这些变法诏令希望在短时间内完成西方国家几十年内的变法效果,但是这些变法诏令却没有考虑到能否实行。这些变法诏令的颁布得罪了当时大批有权有势的人,其中就包括了清政府实权掌握者慈禧太后,这些人于是成为了变法的阻力。当时的中国是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帝国主义不希望中国借助变法的力量变得强大起来,那不符合帝国主义的利益,所以也对变法进行破坏。于是最终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势力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发动戊戌政变,大肆搜捕维新派人员,将这些人或杀,或流放,或贬谪,并且将光绪帝囚禁起来,废除了颁布的法令,戊戌变法就这样失败了。

戊戌变法从光绪帝发布《明定国是诏》开始到慈禧太后发动政变结束,总共持续了103天,因此历史又称之为“百日维新”。

康有为戊戌变法

康有为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康有为是戊戌变法的主要发起者和变法的主持者。

康有为图片

康有为是中国晚清时候重要的政治代表人物,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他是戊戌变法的主要发起者,他变法前在万木草堂宣传维新思想,影响了梁启超等人,并于1895年发动“公车上书”使维新派登上政治舞台,上书被拒后他并没有放弃,不久后康有为得中进士,有了机会,他再一次呈书光绪皇帝,请求变法。最终光绪皇帝被说动,戊戌变法得以实施。

戊戌变法在政治上,开放言路,不论是官员还是百姓都可以呈递谏言。精减机构,共撤销6个部门。任用新人,任用一些维新派参与到新政中。在经济上,认为工商立国,设立农工商局,倡办实业,促进生产、鼓励私人开办工矿企业。教育改革上,举办京师大学堂,派留学生,废除八股,励科学著作和发明。在军事上,改用西洋军事训练,裁汰绿营和编练新军。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变法,学习西方君主立宪制度,把中国改造成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最终戊戌变法并没有成功。

康有为的戊戌变法并没有成功,其失败的根本原因还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局限性。可这次变法也有着积极的意义,它使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发展,使爱国意识进一步提高,思想得到了解放。


谭嗣同戊戌变法

大多数人对谭嗣同的认识应该都是开始于历史课本中的谭嗣同戊戌变法,他是英豪之人,一生之追求就是变法,所以他的死完全是因为戊戌变法。

谭嗣同戊戌变法画像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时期的一个变法,它总共维持了一百多天,所以又称百日维新。谭嗣同就是这场变法的主要支持者,也是这场变法的主要牺牲之人。

在此之前,谭嗣同等人是皇帝身边的红人,他们主张改变现有军队,训练新式军队,主张发展农业,而且还对人才的培养方面也提出了相关建议,当时皇帝很赞同他们的变法。可惜他们变法中的有一些建议对当时真正的执掌权利之人的利益造成了威胁,所以变法提出并进行了不久之后,他们所倚靠的靠山,也就是当时的皇帝就被他的母亲给软禁起来。

在那个人们思想还在很封闭,统治的主要力量也还是迂腐的封建势力的时代,他们失去了主要的支持者,其实也就意味他们所追求的理想的破灭,也就是谭嗣同戊戌变法的失败。当时的旧势力为了绝后患,要将他们杀死,所以将他们一一抓捕了。在面对死亡的时候,许多人选择了逃跑,可是谭嗣同却说,变法都是要牺牲的,中国还没有这样的人,他要来做这第一人,所以他就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断头台,义无反顾的做了为变法流血的第一人。

很多人会觉得他的行为无法理解,毕竟如果生命在的话,谭嗣同戊戌变法还可以继续,死了就什么都没办法做了。其实这与当时中国国人的麻木有关,他是希望自己的血可以唤醒国人,无论作用大小,至少可以唤醒一部分,所以他敢视死如归。

戊戌变法的性质

戊戌变法是光绪年间,以康有为等人为代表通过光绪帝倡导学习西方文化的一场革命活动,但是这场活动遭到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抵抗,导致正常运动在很短的时间内就结束了。那么戊戌变法的性质是什么呢?

戊戌变法图片

戊戌变法的性质其实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不过也有人认为这是最为官方的解释,历史学家认为戊戌变法的性质其实是具有争议性的有一部分人认为戊戌变法的性质是一场社会革命,是一场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只不过革命的结果是失败的而已。

之所以说戊戌变法的性质是一场社会革命,是因为戊戌变法的目的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假设戊戌变法成功了,那么中国就真正的走上了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是最终戊戌变法并没有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因为它失败了,失败的原因则是因为在戊戌变法过程中,维新派过度的依赖并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同时还脱离的群众。

当然认为戊戌变法的性质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的理由则是因为戊戌变法的领导阶级是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派的发动戊戌变法的目的是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实现君主立宪制,而且这场变法促进了西方的资产阶级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同时维新派是通过光绪皇帝来颁布变法条例的,光绪皇帝是清朝统治的上层阶级,由他颁布,也就是所谓的上达下效,并且维新派的变法并不彻底,顾虑到皇帝的原因,很多条例只是改良而非直接的改革。

慈禧太后为什么反对戊戌变法

历史上的戊戌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而戊戌变法之所以失败的最直接原因就是当时的实权人物慈禧太后发动了戊戌政变,捕杀维新派,囚禁光绪帝,废除新法。那么慈禧太后为什么反对戊戌变法呢?慈禧太后反对戊戌变法的原因有二。

慈禧太后画像

慈禧太后为什么反对戊戌变法?慈禧太后并不是一开始就反对戊戌变法的,如果慈禧太后一开始就反对的话,那么戊戌变法根本不可能开始,历史上不可能有戊戌变法这件事。戊戌变法一开始是得到了慈禧太后的允准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慈禧太后看到了光绪帝颁布的那些变法法令严重的影响到了大清帝国的封建统治,这才开始反对变法的。在戊戌变法中新生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希望通过变法建立起君主立宪制。这就严重的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实行君主立宪制后国家的权利就转移到议会中,君主的权利就会大大的受到削弱,而对于掌握权利的慈禧太后来说,其拥有的权利必然会受到极大的影响,所以慈禧太后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利,必须要反对戊戌变法。

慈禧太后反对戊戌变法的第二个原因是,慈禧太后个人的知识结构是非常老化的,这样的知识结构之下,想要让她接受维新变法的一些主张是不可能的,作为慈禧太后来讲,不可能认识到那些变法措施对当时的中国是有好处的,以慈禧太后的知识背景,有一些维新变法的措施简直就是大逆不道的,是对当时的中国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所以慈禧太后为了当时的中国考虑,一定要反对变法。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413 字。

转载请注明: 清朝戊戌变法是在怎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