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视教育】破解幼师怕家长的心态

曾遇到一位退休后的幼儿园园长,她跟我忆苦思甜,说:当年我们当老师的时候,哪个家长敢不买账……

她说的当年大致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她说的也是实话,我认同。

那时幼儿园少,想把孩子送进幼儿园的家长也少,有关系和有资格把孩子送进幼儿园的家长更少,送进幼儿园后的家长不跟老师套近乎的少之又少。

所以,那时的幼师确实有点牛,尽管小名曾被叫阿姨,管它呢。

今非昔比,懂得孩子必须接受早教的家长多了,市场规律下办起来的民办幼儿园多了,在竞争发展中好幼儿园也越来越多了,包括幼儿园收费也随之变多了。

其实也就是这一二十年,当年收费很低的公办和企办幼儿园,从“虽然不多但却别无他有”,变成了“被民办幼儿园包围的少数”,而且,民办幼儿园为了活着,竟然喊出了“教育是服务”的口号,于是,一夜间原本必须跟老师套近乎的家长,摇身一变,成了感觉极佳的顾客。

与此同时,市场也倒逼原本只想着如何搞教育教学的幼师们,改变思想和态度,学点商服人员的行为。

其实,那些没有修成正果的商服人员可能比幼师更怕顾客,所以说,当下的幼儿园老师,尤其是刚毕业带着教师荣耀直接走进幼教行业的年轻人,面对被市场弄成消费者心态的家长,你说,能不怕吗?!

我多次面对家长和幼师说过:家长不是顾客,教育不是消费,老师不是商服!可有多少家长在当下的经济社会文化下能听懂,能把持住自己,我不得而知,我只知家长的错位在一定程度上属于幼儿园的责任,是因为我们没有把话说透,是我们不敢直面直言,是我们自己觉得收钱干活就矮人三分,就像商家和雇主。

我们都错的一塌糊涂!

这里说的我们,包括幼儿园也包括家长,都错了。

这一错才是为难幼师的根本所在,因为立场和方向的错位,让幼师一边走在类似商服路上,一边还要走进教育轨道,关键是这两条道方向截然不同。

【平视教育】破解幼师怕家长的心态

上述仅是问题中“破解”的前一半,叫做“破”,不破不解,不破不立,下来是说“解”。

我给幼儿园和幼师开两副解药:

这副药是给幼儿园举办者或园长开的药,叫做“扶骨正位散”。

我曾在许多场合跟幼儿园投资者说:我们首先做的是教育,其次做的还是教育,要挺直腰杆做教育,而不是弯腰俯首做商业,这是骨气,也是底气,更是正气。

除非你总是跟家长算计,把经济效益放在一切的首位,把幼儿园做成商服公司,若如此,肯定在家长面前直不起腰,肯定属于“软骨病”。

当然,幼儿园的主心骨偏了,软了,教育也就不像教育了,老师们也自然难做老师了。

所以,这副药再苦也得吃下去,为了教育是教育,也为了孩子是孩子,为了老师是老师。

权且把这副药叫做“心平气和散”,是给老师们开的药方。

“心平”内含三个概念:心态放平、平起平坐、一碗水端平。

首先是心态放平:要以自信心坚守教育本真,要以责任心敬畏幼师职业,要以大爱心呵护儿童成长,要以平常心正面家长沟通,而且,不怕有问题,就怕躲问题。

其次是平起平坐:我一直坚持老师和家长是同事关系,是在“做同样的事”,为了孩子的成长,所以,老师和家长没有谁高谁低的问题,一定是平起平坐的态度。

实际上,我们有些年轻的幼师常常会从学历上或年龄上觉得有些家长胜过自己,然后就觉得矮了一头,再加上社会文化的问题,个别家长把自己定位到消费者后,便在老师面前有些托大,让幼师产生畏惧。

平起平坐的关系把持,不是胆量问题,我曾多次讲,只要我们和家长坦诚以待,用心沟通,而不是依赖商业话术交流,相信家长,相信日久见人心。

再次是一碗水端平:这个问题简单,能被家长认同的好老师一定不偏心,一定对所有孩子的爱分布均匀,一定不能看家长的身份说话,一定跟家长没有亲疏远近,这是与家长相处的注意点。

“气和”在中医理论中就是气脉顺畅,就是通则不痛。所以,前面所言的“心平”和后面所说的“气和”,其实是因果关系,是因为心平,所以气和。

总之,幼师怕家长是个伪问题,因为,从根本上讲不是谁怕谁的问题,而是如何沟通与合作的问题。而这一问题在当下又确实是影响幼儿园健康运行的关键,也是反映幼儿园的办园方向问题,是大事,是必须从根本上解决的大事。

把深奥理论转变为落地语言,

其专著被业界称之为“教育白话文”。

《王国平说幼教》/《王国平说家教》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673 字。

转载请注明: 【平视教育】破解幼师怕家长的心态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