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正人”是南宋北伐的希望,亦或是其毁灭的根源?

引言

公元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汴京,掳走徽、钦二帝,北宋由此灭亡。北宋皇室除了徽宗九子赵构领兵在外,其余皇族被金朝一网打尽。宋朝皇室尚不能靖康之难中全身而退,又何谈普通百姓呢?自北宋灭亡后,有诸多子民滞留在沦陷区域,这些人在金国统治区域内备受压迫,加之赵构在南方建立南宋朝廷,诸多子民对南归的渴望愈发强烈。

宋朝将这些南归的子民称为“归正人”,即为投归正统之意。“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辛弃疾就是南宋归正人的典型代表。一方面,南宋朝廷对这些“归正人”欢迎之至,并妥善进行安置;另一方面,南宋朝廷对“归正人”猜忌甚深,亦如他们曾经猜忌武将那般。

“归正人”是南宋北伐的希望,亦或是其毁灭的根源?

图|南宋疆域

一、救济、授官,南宋朝廷对“归正人”温情的一面

归正人元是中原人,后陷于蕃而复归中原,盖自邪而转於正也。——《朱子语类》

南宋时期,“归正人”人数众多,朝廷对于其是持欢迎态度的,因而对“归正人”进行了妥善的安置。

  • 南宋朝廷着重在物质方面对归正人进行补偿

归正人在南下的途中损失了较多的钱财,一些人甚至因此生活困苦,南宋朝廷针对此种情况,有意识地对归正人进行物质方面的补偿。

对于归正人的不同阶级,南宋朝廷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补偿,但是这些补偿多集中在钱财以及土地方面的补偿。此种措施帮助归正人能够在南宋土地上生存下来,使其生活有了基本的保障。

“归正人”是南宋北伐的希望,亦或是其毁灭的根源?

图|南宋理学家朱熹

  • 为归正人专门制定法律,以彰显其宽厚

宋庭虽对归正人制定了安抚救济的政策,但对安抚救济的标准并没有严格进行规定,这无疑使得南宋朝廷安抚人的政策成为了一句口号南宋统治者为了体现其是真心安抚救济归正人的,特地制定了有关归正人的法律。

律法中对救济归正人的口粮以及土地的具体数目都进行了详细规定,这无疑给归正人打了一剂强心剂,使得归正人相信南宋政府是真心接纳他们的。

宋庭统治者旨在通过此律法向世人昭示南宋朝廷的宽厚爱民,以期更多的人投入南宋怀抱。

  • 科举授官,进行人才争夺

归正人人数众多,自然存在着各阶层人士,其中读书人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宋朝在对待这些读书人方面显得极为优厚,允许他们参加科举考试,并承认他们在北方所取得的功名。

此举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一批有才能的人从北地归来为为宋庭效力,为宋庭与金以及蒙古长期对峙提供了必要的人才准备,使得半壁江山的南宋朝廷可以安然挺过百年历史。

“归正人”是南宋北伐的希望,亦或是其毁灭的根源?

图|宋朝科举

南宋朝廷对归正人的妥善安置体现了其宽厚的一面,但是在宽厚仁慈的背后体现了对归正人的种种限制。

二、归正人何以能归,无外乎政治和军事的需要

南宋在与金以及蒙古等少数民族政权的长期对峙中,取得的胜利屈指可数,这使得南宋需要更多的人口来抵御金蒙的入侵。而归正人南归为迷茫中的南宋统治者打开了一扇窗户,使得宋庭意识到归正人可以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 宋朝接纳归正人,意在削弱金蒙势力

宋庭接纳归正人不乏这样的考虑,其一归正人的南下意味着金蒙人口的减少,人口的减少意味着金蒙兵员的减少以及经济发展的减缓。南宋朝廷对待北方政权采取消极防御的政策,在这样的情况下,南宋帝国有更大的信心可以抵御金蒙的进攻。金蒙等政权在经济本就不发达,与南宋的经济发展水平相距甚远,人口的减少将这一差距进一步拉大,这为南宋政权提供了又一有利条件。

“归正人”是南宋北伐的希望,亦或是其毁灭的根源?

图|金国军队

此外归正人的大批南返会造成金蒙政权的后方产生混乱,混乱意味着金蒙政权需要派兵镇压叛乱,因而会导致金蒙减缓南侵的步伐,这是偏安的南宋统治者所希望看到的。

宋朝统治者接纳归正人,为尚留在北地的百姓提供了一个口号,使得他们用回归正统这个口号来反抗金蒙的统治。北地百姓的反抗愈加显得宋庭是“正义之师”,这为南宋抵抗金蒙入侵提供了道义上的支持,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宋朝繁荣的经济,需要更多的人口进行建设

南宋虽然在军事上极其孱弱,但是其经济发展水平与其他政权相比遥遥领先,甚至在当时的世界上都处于领先地位。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意味着对人口的容纳越大,且随着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的劳动力。

归正人的南归为宋朝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在有了劳动力之后,南宋积极发展经济,进一步拉大与金蒙的经济差距。宋朝的商业为何举世闻名?人口众多应当成为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因为有人参与生产,有人进行运输,有人进行贩卖,有人进行消费,商业又为何不能繁荣?

归正人的迁入,从这个角度来看是受到统治者欢迎的,因为更多的人口意味着,意味统治者有更多的财富进行消费。

  • 宋朝的军事孱弱,需要更多的人口抵御入侵

“归正人”是南宋北伐的希望,亦或是其毁灭的根源?

图|南宋商业

宋朝军事孱弱,意味着对抗数量相同的金蒙军队需要更多的宋朝士兵参与。在与金以及蒙古的屡战屡败中,南宋的军队也产生了巨大的损失。军队士兵数量的减少意味着需要更多的从军人员,这些士兵从哪里来呢?

自然会从与金蒙有深仇大恨的归正人中选取合格的兵源进行补充。一方面是因为归正人与金蒙有仇恨,所以作战起来会更加勇猛;另一方面,因其与金蒙有仇恨,所以其不会轻易投敌。

此外南宋朝廷也时常发生一些农民起义,也需要有军队进行镇压,归正人组成的军队自然成了不二选择。

三、南宋用人疑之,疑之又用,最终使得王朝覆灭

南宋朝廷在接纳归正人的同时,始终保持着对归正人的一颗警惕之心,在归正人聚居的地方设置了诸多限制。

  • 对归正人的态度上,宋庭坚持一贯的怀疑”传统“

“归正人”是南宋北伐的希望,亦或是其毁灭的根源?

图|宋军

南宋朝廷将归正人单独设立户籍进行管理,虽说是为了管理的方便性,但是实际上是为了对归正人进行提防。设立户籍单独管理是为了将归正人与本地居民分开,防止归正人渗透到帝国内部。南宋朝廷名义上将归正人一视同仁,但实际上带有很大的歧视性。

中原决无豪杰,若有,何不起而亡金?

这是南宋丞相史浩对归正人的评价,作为位高权重的丞相都如此狭隘,由此可见南宋朝廷对归正人是不屑一顾的。

在对待归正军人的问题,因其英勇超出南宋军队些许,宋庭对此不是太放心,采取用粮草以及文官统领来分化他们。对待外敌时尚不能统一行径,又何谈非战时的状况。

宋朝的怀疑传统也使得有志之士无法抒发心中的志向,渴望建功却又无立功机会,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就是这样的典型。渴望建功立业的年纪,南宋朝廷因为猜忌却置之不理。等待年迈之时,被张浚请出山,本以为得以建功立业,却因张浚志大才疏,隆兴北伐草草收场,最后带着自己的遗憾孤独终老。

“归正人”是南宋北伐的希望,亦或是其毁灭的根源?

图|南宋丞相史浩

这在归正人的有志之士中决不是个例,归正人的这种不公平待遇也为南宋朝廷的覆灭埋下了隐患。

  • 不公平对待,使得归正人游离于金、蒙、宋之间

南宋朝廷因忌惮归正人,对归正人也没有固定和规范的用人制度,这使得归正人逐渐与南宋朝廷离心。此外朝廷和归正军士之间的联系只是靠几个有名望的大臣进行维系,在这些有名望的大臣在世时,尚能凭着自己的品格魅力打动归正军士,进而激起军士的自豪感,使他们能够奋勇杀敌。

但是在这些有名望的大臣去世或者被迫下台之后,归正军士与朝廷之间的联系便被断开,再加上南宋朝廷的置之不理,归正军士的人数将会进一步减少。

此外南宋朝廷对于归正将领手握兵权并不放心,想尽一切办法来分散或者瓦解将领手中的兵权,并有目的地激起归正军士之间的矛盾,以求达到弱化归正军。

南宋朝廷的种种做法使得归正人心中产生怨恨,进而重新投入金蒙的怀抱。在金蒙入侵南宋时,被宋庭逼走的归正人又会充当先锋,因为其对南宋朝廷有所了解,所以面对南宋军队时常常会取得胜利。

南宋最后的灭亡与宋庭排挤归正人有很大的关系,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才流失在金蒙。崖山海战数十万军民葬身大海,何其痛哉,不知宋庭可曾想起他们是如何对待归正人的。

“归正人”是南宋北伐的希望,亦或是其毁灭的根源?

图|崖山海战

结语

南宋朝廷对归正人一直秉着一种复杂的心态,既依仗他们来抵御金蒙的入侵,又时时刻刻对他们加以提防。因投入南宋的归正人数量众多,而且其中不乏能人志士,宋庭因此一度有北伐中兴的希望。但是经过一系列不正当的操作,宋庭只能偏安一隅,完全失去了北伐收复失地的希望。

倘若宋庭能重用归正人中的有识之士,或许就有可能北伐成功,建立一个像汉唐那样的大一统王,但历史就是历史,不容更改。

参考文献:

《宋史》

《朱子文集》

《后村集》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198 字。

转载请注明: “归正人”是南宋北伐的希望,亦或是其毁灭的根源?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