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拜见袁世凯,拿走袁家一块金表,让袁世凯小看一大截
“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时局动乱,世事凉薄,曾经千帆过尽,如今遍地消磨。人生如棋局,而从小小的棋盘上,却可以窥得人间百相,纷纭世态。但是,一代枭雄袁世凯,只因棋盘上蒙了一层金银珠宝的迷雾,便弃去了手中的黑子。
胡秉言有云,“一生奋斗只为钱”。百年迭代,功名利禄在人们的追求中自始至终都占据上风,没钱没权万万不可,有钱没权难以周全,有权没钱实属空架,有权有钱方为圆满。但是不知何时起,耽于钱财也成为了保命之道。袁世凯曾经就因如此小看过一个人,那这个人又是如何“贪财”的?
土匪当家
人称东北王的张作霖祖上出身却并不高贵。他出生在奉天海城县一个叫小洼屯的村子,父亲张有财只是一个游手好闲的小摊贩,全家人的生活开支全部依靠小卖铺。后来世事难料,铺子经营不善,只能关门大吉。
而张有财也堕入了赌博的泥潭,四处借债只为满足心中私欲,不久就因还不起赌债被人殴打致死。十三岁的张作霖和他的二哥咽不下心中的郁气,为给父亲报仇潜入对方家中,最后事情败露,二哥被抓入狱,张作霖侥幸逃脱。
之后为谋生计,他一个人艰苦辗转,做过兽医,入过军营,还为甲午中日战争参战过,可当时正值清末乱世,做什么都不得安稳,上一秒还在做工,下一秒就有可能被扫地出门。颠沛流离了几年的张作霖为了混上一口饭吃,最后只能落草为寇。
但是时局动荡不安,事实证明,做土匪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法子。不安现状的张作霖在东北成立了用于自保的武装组织,在他的保护区内,治安稳定,土匪也不敢轻易冒犯,清政府不作为,民心涣散,于是周边的百姓都希望受到张作霖的保护。
张作霖乐善好施保护百姓的名声慢慢传了出去,于是追随他的人也越来越多。张作霖在武装组织中的威望达到了顶峰,许多当地的土匪地头蛇也都纷纷听从张作霖的指挥。
但是做久了,张作霖依然感觉难以长久的安稳下去,慈禧太后多疑,若是因为这一点武装组织开罪了朝廷,又要过上颠沛流离的生活。百般思虑之下,他在1901年,向清理东北匪情的官员陈情,愿意帮助朝廷剿灭杜立三、海沙子等匪徒,后又经冯麟阁从中斡旋,才被授予官方执照,成为“朝廷干部”。
在这之后,张作霖凭借着自己的机警智慧,屡立战功。在清末那个万马齐喑、荒淫无道的政府下,官运亨通,扶摇直上。辛亥革命之后,清王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嗅觉灵敏的张作霖意识到局势的不可逆转性,抛弃了一路器重他的清政府,手握东北兵权,摇身一变做起军阀的勾当。
见面前戏
1912年,孙中山与袁世凯商议清帝退位一事,并答应只要袁世凯答应通电全国赞成共和,便推举他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一职。迫于无奈和压力的宣统皇帝只得下令颁发最后一道诏书,昭告天下他愿意退位以普通人的身份生活。
之后,袁世凯在北京成功就任大总统,登上了中国权力至高无上的宝座。而后袁世凯搬进中南海办公,开始处理国内大大小小事宜。
局势不稳定,一直在中国大地上活跃的军阀终于抓住了袁世凯的视线,尽管当时的国内军阀的数量大大小小也不过十个左右,但是窝居东北一隅的张作霖还是引起了袁世凯的警惕和注意。
袁世凯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举办一场场鸿门宴,将比较嚣张容易威胁政权的军阀都扣押住。为了避免袁世凯心中起疑,殃及池鱼,各大军阀纷纷投诚。看准局势,圆滑惯了的张作霖显然也加入这投诚的大军。
几十年的积累与打拼,张作霖在东北的势力已极其牢固,而且深受百姓爱戴,若是利用的好于袁世凯是一大助力,反之则为一大害。张作霖反复思量,聪慧如他也定是知道袁世凯在忌惮这势力。
有螳臂当车在前,张作霖索性上书一封以示臣服,“愿负弩前驱,惟大总统马首是瞻。”为了东北的和平与安定,他深知与袁世凯维持表面的和平有多重要。为了表示诚意,也为了避免袁世凯揪住一些错处逮着不放,他决定亲自前去北京与袁世凯和谈。袁世凯喜出望外,相当重视张作霖的这一次到来。
而在当时,袁世凯的待客之道也是有不同的讲究和标准的。因为当时时局不稳定,袁世凯曾不止一次被人暗杀,均未得逞。所以在接见客人这种事情之上,袁世凯极其稳重。对于平日里没有往来的客人,通常都会被管家安排在居仁堂前院一处叫“大圆镜中”的房间中见面会谈。
对于偶有见面的朋友则会安排在居仁堂楼下西面的一个会客大厅。如果是自己极为熟悉的朋友,就直接引进自己的办公室进行交谈。但张作霖与袁世凯素昧平生,以前根本未曾谋面,为了表达他对张作霖的重视,竟然特意安排在自己的办公室进行接见。
这在以前是从所未有过的待遇,谁也没有料到袁世凯竟是会为了张作霖坏了规矩。由此袁世凯对张作霖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贪财而藏拙
张作霖一路风尘仆仆,让袁世凯在心中对他大为满意,再加上信中言辞恳切,他对张作霖更加信任。再加上东北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张作霖在北京的地位也是水涨船高,这让当时的许多地方军阀颇为羡慕。
后来张作霖在士兵的陪同下前去觐见大总统。他一路上呆头呆脑,不停地东张西望,好似从未见过这繁华景象,就如《红楼梦》中的刘姥姥进大观园,被繁华迷了眼,今夕不知何夕。哪还能看得出平日里的意气风发,虎视鹰扬?
张作霖见到袁世凯之后的行为也很有意思。他立马跪下,行三拜九叩之大礼,言语中谈及,“前清那阵,只知有皇上,如今只知有大总统,大总统就好比皇上。”
不得不说张作霖深谙为人处世之道,这一顿拍上天的马屁可不是让袁世凯心花怒放?他一个人做这大总统又是那么意思?最重要的是有人打心底里承认!张作霖便适时的填上了他心底的这份虚荣。
说归说,面子工程还是需要做一做。袁世凯当即就让他起身,然而张作霖却是做戏做到底,送佛送到西,依然按照老规矩将头磕完,还有板有眼的就将袁世凯认定为皇上。
接着,他便向袁世凯一一汇报起东北的情况,小到柴米油盐,大到政坛局势,期间还多次提及“在大总统的英明领导下”、“ 执行大总统的指令”等字眼。“大总统”极大的满足了袁世凯的虚荣心,看出游走于政坛多年的张作霖无处不向自己表现忠心,他大为满意,对张作霖也是更加器重。
后续谈话中,张作霖依然继续着对袁世凯的吹捧,眼睛也没有放过他办公室的角角落落。这时袁世凯身旁大大小小几十个盒子吸引住了张作霖的注意力。盒子里放置着不少袁世凯喜爱的古玩器物,当然会见朋友的时候别人也会添点东西,以期和他打好关系。
可此时袁世凯无暇顾及,只想着和张作霖打好关系稳定东北,谁料张作霖却盯上了格子中的几块金表。他的目光一直落在金表上,怎么都不愿意移开。甚至连袁世凯后来说了什么,做了什么都是左耳听右耳冒,什么也不清楚。
袁世凯混迹官场多年,若是连这点眼力也没有就枉为大总统了,他看出张作霖的心思,二话不说就拿了一块金表给他。按理说上司送礼,下属总应该推辞一番再做接受。张作霖似是真的已经被金表迷住眼睛,一点客套话也不说,就直接收下了那块金表。
如果说前面所有的铺垫,张作霖都给袁世凯留下了极好的印象,那直接收表这个举动就让袁世凯对他小看一大截。虽然“成大事者当不拘小节”,但是太过爱财此人格局便过于狭小,不堪大用。而东北兵权落在张作霖手中,也不会对他起到多大威胁。
于是他放松了警惕,不再将张作霖放进眼里。后来,袁世凯至死没有再接近过张作霖。
想起《三国演义》中曹操与刘玄德煮酒论英雄,刘玄德借“雷击掉筷”成功让曹操心中不再设疑。张作霖又何尝不是如此?上位者对于权力的追逐总是狂热的,他深知一时袁世凯并不会对东北怎样,但是时间若长了,兵权仍然落不到自己手中,他的下场便只像狡兔死,走狗烹一般。
而仅用一块金表就摆脱了袁世凯的猜忌,一时被他小看与长久盘踞东北,他心中的算盘拨的十分清楚。
人生这盘大棋,落子无悔,所以步步惊心。被云雾遮挡住视线,就会不明其中正道,容易走错路。而张作霖身在局中,所以穿透了迷雾去找寻自己所要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