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总共有二十八个邦区,但有一个邦却显得较为特殊。它正好位于尼泊尔与不丹以及孟加拉国三个国家的交界处。中间的西里古里走廊,连接着印度东北部与印度次大陆的联系。它如同印度的脖子,如果被敌国所控制,将会直接导致印度东北部各邦的联系中断,印度甚至会因此而国家分裂。
事实上,这个邦就是印度的锡金邦。它曾经是一个独立的君主制国家,然而却因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遭到印度的威胁,一步步的被蚕食殆尽,成为了印度的领邦。
锡金王国,它位于喜马拉雅山的南坡,平均海拔超过1500米,因此历来又被称之为“山顶王国”。它的人口有将近61万,大部分人民信仰佛教。
在中国的历史记载中,很早就有了关于锡金王国的内容。古时,锡金名为“哲孟雄”。而“锡金王国”是尼泊尔人移居至此地之后取得新名称。
事实上,早在公元七世纪,也就是唐朝时期,哲孟雄已经是西藏的一部分了。公元1642年,也就是当时中国的明末清初时期,菩提亚族的纳穆加尔建立了“纳穆加尔王朝”,自此,锡金正式成为世袭制的君主制国家。
公元1788年,尼泊尔的廓尔喀军队进犯锡金,攻占了当时的首都。锡金的国王匆忙逃亡了西藏。可是尼泊尔的军队已然没有停下脚步,一路追杀并侵占了整个后藏地区。迫于无奈,西藏人民开始向当时的乾隆皇帝求助。
1792年,乾隆皇帝挥师两次进攻,将廓尔喀全部逐出了西藏地区,一路追击到尼泊尔国境。在强大的清军威慑下,廓尔喀表示愿意效忠于大清王朝,成为中国古代地方的附属国之一。
然而,锡金王国却并没有因此的获得安宁。仅仅十几年后的181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入侵锡金。1886年,侵略者强行侵占了锡金大部分的领土。然而,当时的清政府腐败无能,国内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暇顾及。眼见此状的英国侵略者又将爪牙伸向了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的西藏。
当时时任西藏总督文硕带领西藏人民英勇对抗英国军队,誓死保卫西藏地区的安宁。然而,此等爱国行为却遭到了软弱的清廷严厉的斥责,并多次下诏令,要求文硕立即停止抵抗。最后,清政府撤了文硕的职位,改任升泰为当时的驻藏总督。
新上任的总督严格执行了清廷妥协的政策。最终,在1890年3月17日,升泰与当时的英国驻印度总督兰斯顿在印度加尔各答签订了《中英藏印条约》,其中承认了锡金为英国所管辖,并重新划分了当时的边界、通商等问题。
这一条约的签订在当时的西藏人民中间产生了极大的轰动。而升泰也因为其丧权辱国的行为遭到了西藏乃至全国人民的唾骂和谴责。
时间来到了1947年。二战结束,印度宣布了独立。南亚次大陆再也没有英国殖民者的影响了。不过,锡金王国的“殖民统治”时期,却并没有因此结束。
印度凭借着强大的国力支援锡金王国内部的政治势力,与其签订了《维持现状协定》。同时,印度还要求当时的国王进行改革,成为顺应时代潮流的君主立宪制国家。这遭到了锡金王国王族的强烈反对。
1949年6月,印度政府以防止锡金国内部斗争而导致流血事件发生为借口,派遣兵力强行占领了锡金,接管了成立一个月不到的政府。
次年12月5日,锡金在印度强大的威慑下被迫签订了《印度与锡金和平条约》,锡金王国转而又成为印度的“保护国”,被印度全面接管。
1975年,印度渐渐起了将锡金王国变为属邦的念头。在全面控制锡金王国的政治、经济和外交之后,印度政府解散了锡金王国的宫廷卫队,并废除了国王,正式将其变成自己的一个属邦。
之后,印度政府鼓励迁入了大量的印度移民,以改变锡金的人口结构。并大量的输出本国文化,给锡金人民拨补助款,使其迅速的被印度同化。
1975年,锡金王国灭亡。当时的国王是第十二世纳穆加尔。在国家灭亡前夕,他兜兜转转流亡到了美国。并在纽约与此前的亲信成立了临时的锡金流亡政府。他一心复国,并四处宣传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然而事与愿违,人们认为这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根本没有搭理过他。
就这样,十二师纳穆加尔在异国他乡流亡了几年,不久便患病逝世。同时,他的儿子旺楚克宣布继承大统,成为锡金王国第十三世国王。和他父亲一样,旺楚克拒绝放弃锡金国王的地位,四处游说,一直希望锡金能够复国。然而力量弱小,几乎无人应答,最终不了了之。
回首锡金王国的历史,无疑是多灾多难的。尼泊尔与英军的进攻并没有彻底的消灭锡金,只是让其成为了其归属国。然而致命的是,锡金王国的地理位置恰好处于印度的咽喉,让其直接无视联合国的警告,派遣军队出兵锡金。
然而,所谓历史终究是胜利者书写的。锡金王国的灭亡也可以说是历史的必然。在印度的人口政策下,锡金王国的人口已经变成了以印度人为主。在历史的车轮之下,锡金国的国王终究是车轮下的石子,没有广大锡金人民的支持,根本撼动不了历史前进的道路。
在2005年,我国正式放弃了锡金王国主权国家的地位,是世界上最后一个放弃承认的国家。至此,锡金王国终于湮灭在了历史的进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