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大学生为抗疫原地度新春,学校小规模活动营造过年气氛
牛年春节即将到来,为防控新冠疫情,全国不少地区都呼吁大家原地过节。据教育部1月31日的统计,2021年留校过年学生比往年翻了两番。《环球时报》记者采访全国多地高校师生发现,为保障留校学生安心过年,各地高校提供了多种便利和暖心服务;学生们也纷纷给自己安排了丰富的“居家计划”。
学校小规模活动营造过年气氛
春运在往年都是国内人口流动最大一段时期,而今年为了将疫情传播的可能性压到最小,很多人都取消了春节回乡、远行的计划。为了照顾那些无法回乡的学生,不少高校都临时出台政策,为学生们提供特别的假期服务,并在允许的范围内组织小规模的活动,让学生们在节日期间能感受到家的味道。
全国各地高校积极响应留校过年号召。辽宁省35所高校有1.4万名留校学生,省教育厅要求各校拿出一定资金补贴学生伙食。广东留校过年学生约11万人,华南师范大学准备了包括看电影、发礼包等多场学生活动。此外,四川大学今年约有3000名学生留在川大过除夕,校方将举办新春系列活动,和留校学生共度春节。
宁波诺丁汉大学校方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称,该校师生来自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校方积极引导师生留甬过寒假,减少不必要的出行——全校共有170名学生选择留校过年。
为了保障师生正常的学习生活,校内相关服务与设施在假期保持运转,包括图书馆、自习室、食堂、公寓、超市、快递驿站等。学校还配备了辅导员和生活老师,对学生们的日常生活、课外活动及心理健康等提供支持。此外,学校还将开展“寒假留校不孤单”系列活动,让留校师生们过一个暖心年。
宁波诺丁汉大学日前组织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25名留校过年的师生,走进奉化区大堰镇,感受山村地道的中国年味。“我觉得非常神奇,师傅像变魔术一样,放炮的声音很响,爆米花味道太好了。”来自英国的威廉觉得最有趣的就是放米炮。而来自沙特阿拉伯的连姆最喜爱的是年味美食——大堰十大碗:“每道菜背后还有一个故事,很有趣。”
宁波诺丁汉大学商学院大四学生曹同学家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此前被包括在疫情高风险区中,今年无法回家过年。她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原来觉得会非常想家,但学校组织了很多活动,有瑜伽课、韩舞课、还有周边的小镇一日游。觉得和老师们还有同学们在一起,不回家也挺温暖的。”
“在这个特殊的假期,不会让学生感到孤单。”宁波诺丁汉大学校方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受到疫情影响,这个寒假许多同学和老师不能按时返乡过年,学校关心每一位在校师生,将免费举办多种娱乐活动,以丰富大家的假期活动。为了控制每种活动的人数、保持人员分散,校方安排了舞蹈等课程,还有余姚芝林、慈城古镇等景区的“一日游”活动。
北京大学寒假期间特别为留校学生开通24小时热线服务,辅导员将热线电话连通至手机以确保及时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第一时间协调各项事务。《环球时报》记者拨通热线电话,很快就有辅导员接听并询问需要帮助的事项。
据了解,目前北京大学留校学生5000余人,为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安排学习时间,寒假期间图书馆全天候开放,同时也开通了线上服务,以便学生在宿舍就可以远程查阅资料。此外,学校还在宿舍楼设立驻楼辅导员、开通心理热线,注重与学生的谈心以及心理疏导工作。
《环球时报》记者注意到,厦门大学饮食服务中心公众号发布消息称,今年许多师生积极响应国家防疫号召,原地留校过年。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后勤集团饮食服务中心为留校师生提供更加暖心的服务,精心准备了可供预订的年夜饭,可配送、可自取。
山东一所高校外语学院的刘老师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称,该校主要以省内学生为主,涉及的外省学生不多,本科生基本都回家过年,研究生晚几天也都会陆续离校。刘老师介绍说,该校没有强制学生留校过年,今年提倡早考试,他们学院基本上在考试周内完成考核,学生考完就离校回家了。据悉,该校1月10日开始放假,预计3月1日正式上课。
学生居家制定丰富娱乐计划
寒假不能出行,在家里窝一个月,能做些什么?这是最近很多大学生“苦恼”的事情。不少学生为自己制定了寒假学习计划,来弥补过去一两个学期无法正常上课的损失;也有人趁此机会培养新的爱好,在难得的大片空余时间中学习一门“副业”。
福建某高校文学系大四学生郑同学来自沈阳,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今年打算“留校过年”的主要原因是“特殊时期,原地不动对家人、对学校、对自己都有好处”。校方并没有强迫学生必须留校,但是河北、东北等地区的学生多数主动选择留校过年。因为学校本身有要求不准外宿,所以寒假期间可以正常住在学生宿舍。除个别设施有些调整,食堂、图书馆、体育设施均对学生开放。郑同学说,“这一切已足以满足日常需求,学校还会组织年夜饭,大年三十的加餐有免费餐券”。
郑同学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去年9月开始学校课程已经恢复正常,久违的线下课程让她感到“兴奋”。寒假大概一个月,2月底开学,暂定前两周网上授课。
谈起寒假安排,郑同学说,只是不能回家,其他方面完全不受限制。她打算利用这段时间专心准备毕业论文,“不能和家人团聚有点遗憾,但是回老家的话学习效率就会大打折扣”。郑同学还透露,其他留下过年的同学们也各有安排,有人去兼职、或者在外拍照等。
在北京某医学院校读大二的李同学虽然是本地人,但同样也由于疫情原因,选择留在北京过年。她向《环球时报》记者介绍称,据她了解,不少高校今年都提前放了寒假,基本在1月下旬考完试就可以走了,一直放到2月末。最早放假的学校中,有些学校从12月上旬就开始放假,开学时间最晚可能到3月初左右,“可能也是为了那些想要返乡的同学错峰回家,尽量不赶上春运最紧张的时候”。李同学对记者说,北京顺义区有学校甚至因为前段时间的疫情,直接取消了期末考试让学生回家,尽量减少人群在学校聚集,形成大规模传染。
“寒假是一个好的补习时间,过去一年由于疫情的原因,课业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影响。”李同学称,虽然认识的周边院校大多都已经基本恢复正常,学生和教师回学校进行面对面授课,但是她所在的高校仍会采取一半学生去教室、一半学生上网课的形式,保证教室里的同学彼此间能有安全距离。
“远程上课的话,理论课没什么大问题。有的时候老师说话的声音会不那么清楚,也会有各种各样的网络问题,尤其是在多人同时使用校园网时。但是大部分时间,我觉得网课效果甚至还比平时上课更好一些。”李同学举例称,平时上的网课会自动录播,能够回放,“考试之前真的给学生很大帮助”。
不过,对于学医的同学来说,上实验课的不便之处就在疫情中被大大凸显出来,“毕竟实验课是需要练习实际操作的,没办法真正用网络来替代”。以李同学自己的专业来说,临床医学专业中最重要的课程当属解剖,虽然其中有偏理论的系统解剖、以及可以通过照片练习的标本学习,但是学习局部解剖是要真正自己动手练习解剖大体老师,“就算有别人解剖的视频,自己动手这部分还是必不可少,且没有办法用网课来替代的”。李同学表示,他们的局部解刨课本应在大一下学期开始学习,最后却拖到了大二上学期。“医学,尤其是临床医学,是一个未来工作上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只能上网课的话,还是会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不便。”
除了医学生以外,也有学习机械材料、建筑等工科类专业的学生备受网课环境影响。这些学生的一些课程是需要在车间实习的,一些这类专业的学校去年暑假在疫情不严重的时候早早开学,尽量补齐这部分课程。在广州某高校就读建筑专业的赵同学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有一门专业课需要小组制作模型,虽然在网课环境下也能勉强完成,“但小组工作分配十分不平均,大家见不到面,几乎没法一起参与制作,导致学习效果也不是很好”。
李同学表示,目前学校的规定是,如果决定假期前离校,就不能再随意返回了,要留在家里学习。“现在网络倒是发达,在很多视频网站上都有大学课程,可以自己搜索辅助学习。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些视频,可能期中期末考试都难办。”
至于寒假的安排,每个同学都有十分丰富的计划。李同学称会预习下学期的课程,“医学院课程很多都需要预习,比如生理课程内容很多,如果不预习直接学的话,会更费力一些”。她介绍称,一些医学院校组织了学生做疫情防控志愿者,帮助附近的社区做核酸检测统计。赵同学也在考虑自己是否会改变未来的专业方向,“如果要换专业的话,也需要提前学习补充很多知识”。
当然,假期之中,学生们最期待的还是好好休息并且娱乐一下。但在有限的娱乐空间中,很多人也不得不改变游玩计划。李同学称,因为疫情是在放假之前就已经开始,从去年一直持续到现在,所以她自己一直并没有什么出去玩的娱乐计划,“假期间,可能约一些之前在外地上学、现在回京的同学逛逛街、看看电影”。她表示,因为无法出京,所以正好能去一些市内以前未尝试过的冷门景点游玩,逛逛没有去过公园、博物馆等。她表示,这段时间也有一些同学准备去学车,“这时排队练车,时间也能宽松不少”。
赵同学则准备利用这段假期,好好地培养一下“副业”——她平时喜欢画画以及制作一些视频,但因学业的缘故,很难腾出大块时间来学习专业课以外的知识。她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自己目前正在学习新的绘图和视频制作软件,“在这其中,也有不少地方能利用上专业知识”。赵同学在视频网站上收藏了一些软件教程,还制定了“课程表”,争取在假期结束之前能成为视频制作的“专家”。为了激励自己,她还会接一些网友有偿或无偿的稿件,能督促自己每天练习绘画。“这个假期,我还打算试试学习吉他,以前从来没接触过乐器,这是个很不错的挑战。”(邢晓婧 张雪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