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大故事:师者春风化雨 医者救死扶伤 ——记学生“我最喜爱的老师”之一、第三附属医院张艳丽

作为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小儿内科呼吸二科主任,张艳丽一直致力于儿科呼吸系统疑难疾病的诊治;同时,张艳丽从事医学高等教育工作已17年。2021年5月,她获得了郑州大学学生“我最喜爱的老师”及“魅力课堂奖”荣誉称号。

儿时梦想领航职业辉煌

“她一直是一个很负责的人。”“她对工作充满激情。”“她对我们就像家人一样。”当问起对张艳丽的印象时,同事们这样评价她。

选择学医,是张艳丽儿时起就有的梦想。每当自己或亲人生病的时候,她总想着,“我要是一名能治病救人的医生该多好”。于是到了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河南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即如今的郑州大学医学院。

真正投入工作后,张艳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肩上的责任和担当。儿童是特殊的群体,不会表达或难以准确表达,尤其生病时,更多时候是通过哭闹的方式来表达不适,这就要求儿科医生有更多的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在工作中,张艳丽始终严于律己、精益求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是她从业十几年来的座右铭。她每天早上六点左右起床早早到达科室,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别人休息的节假日对张艳丽来说更多了一份责任和担当,因为她知道节假日是大家容易放松,也是容易出差错的时候,她会一如既往地认真查房,出门诊……,把病房的孩子都安顿好了,她才能安心休息。今年2月10日晚上七点,那天恰好是大年二十九,一名两岁多的男童因气管异物堵塞,从其他地方转诊到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来救治,病情十分紧急,张艳丽得知消息后,连夜赶往医院进行手术,最终成功取出异物,出医院的那一刻感到无比的充实和满足,那是一种油然而生的职业的价值感和成就感。

谈及她从业至今的最大感悟,“无论做什么,都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来”,张艳丽说道。十七年来,她先后荣获河南省“优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带教老师”、河南省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教学技能比赛二等奖、河南省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及“河南省教学标兵”等称号。同时,她主持厅级项目3项,申报了2020年河南省科学技术成果,荣获了2020年河南省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这些荣誉,让张艳丽前进的步伐更加坚定。

无微不至仁心紧系患者

从业十七年来,张艳丽始终秉持患者至上的理念,将患者的安危放在第一位。有一次,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带着她的孙子来医院看病,“眼看已经到了下班时间,可孩子的病情紧急,还是毫不犹豫地立即查看患儿”,张艳丽回忆道。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办理住院需先进行核酸检测,看着老人慌乱无助的眼神,张艳丽亲自带领孩子采集核酸并办理住院,提前通知病区安排床位及急需的治疗,直到孩子一切安顿好,她才得以长舒一口气。每每提到她给孩子及家长提供的无私帮助,她却总说“其实,我需要做的还有很多,我还可以做更多”。

前进的道路当然不是一帆风顺的,张艳丽提到。这么多年来,也会出现一些患者家属不理解她的情况,甚至对她说出一些伤人的话语。她也曾质疑自己,也曾一度想过放弃,但当她回想起医治好每一个孩子的笑脸和家长由衷的感谢时,稍纵即逝的放弃念头立刻烟消云散了,她总是不断地鼓励自己坚持,这一坚持就是十七年,接下来更长的时间相信她会一直坚定地走下去!“是孩子们痊愈后的笑容,随之而来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让我一步一步走到今天”。

工作之余,张艳丽带领团体还创建了多个患者家属微信交流群,抽时间及时解答家长的提问,并进行儿童常见疾病相关知识的科普,既专业又温暖的解答让家长们倍感亲切和贴心。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多个交流群建立的初衷即是帮助患者家属做好哮喘的防控,方便及时解决问题和交流。在她看来医患是双向良性互动的关系,通过群聊的问答及知识科普,她可以帮助更多的患者家属树立“防患于未然”的健康常识,同时,家属们提出的各种细微的问题和交流问答也在不断地丰富她的医学实践。医者仁心,她的专业、体贴和关怀即是最生动的诠释。

言传身教理论指导实践

工作中有着“拼命三娘”称号的张艳丽,在教学上也毫不含糊。在她看来,讲课的最高境界是“人课合一”。所谓好的课堂,应当“引发学生兴趣,与学生双向互动,让师生间产生共鸣”。她反对灌输式教育,享受与学生共同学习的过程,注重用新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将知识融会贯通。一次在讲“支气管哮喘”这节课时,她问学生:“哮喘能根治吗?什么叫根治?”学生回答:“哮喘不能根治,根治是得了以后这一辈子再也不会得”。张艳丽紧接着追问:“那有什么疾病能根治吗?”这时有同学开玩笑道:“阑尾炎切了就根治了。”这一句话惹得大家哄堂大笑,在讨论之余也让他们明白,绝大多数疾病都是不能根治的,很多慢性疾病需要用长期规范化的治疗进行控制。课后张艳丽积极鼓励学生为她提建议:“我希望听到学生的心声,希望他们能毫无保留地指出我的问题”。理论教学必不可少,为了避免学生有枯燥乏味之感,张艳丽去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更生动地帮助学生加深记忆。至今,她的微信里还留有各届学生的微信号,每当有学生询问儿科方面的问题时,她仍会第一时间悉心回答,每每看到学生们的辉煌成就时,她就感到深深的自豪和骄傲。

临床医学的教学不止停留于课堂上,张艳丽强调,讲课重要的是“接地气”,她会把临床的实际病例和临床治疗中的体会融入理论,旨在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张艳丽时常到病房实地考察年轻医生、实习生的触诊、叩诊手法,认真听取他们汇报患者病史,并提出问题循循善诱。“比如遇到一个反复喘息的孩子,我会问‘这个孩子喘息的原因是什么?下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张艳丽说,有时候凭借他们的回答就能看出他们有没有真正下功夫去分析化验单,这样的床旁教学既锻炼了学徒们的临床思维分析能力,又无形中鞭策她们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在临床工作中带教,使得“老师”和“医生”的双重身份在张艳丽身上得以完美融合。

张艳丽始终秉持着“一个人走得更快、一群人走得更远”的团队协作理念,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培养每一位年轻医生,努力打造一个优秀的团队,为更多的孩子保驾护航。从2013年至2020年,张艳丽已多次参加教学讲课比赛并取得了一些成绩。她坚持科室的“传帮带”优良教学传统,鼓励年轻医生积极参加各种讲课比赛,并帮助他们打磨课件、提高讲课技巧。她坦言,参加比赛的多为年轻教师,而自己的年龄“已经超过了界限”,“但我想保持这样一个不断向前的状态,不辜负自己获得的这些荣誉”。她的这份认真和执着无不深深地打动并影响着一个又一个的年轻人。

此次获得“我最喜爱的老师”这一称号,张艳丽表示,“这是对我巨大的鼓励和鞭策”。回望17余年的从教生涯,无论是初上讲台时的紧张忐忑,还是如今的自然从容,张艳丽对待教学和工作的态度始终一丝不苟。张艳丽认为身为老师,应该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这样才能将认真的精神辐射到周围更多的人。她不断打磨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兢兢业业、言传身教地向学生证明了“成功没有捷径可走”,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才能收获幸运的垂青。(学生记者 周敬 黄诗雅 徐俊越)

郑大故事:师者春风化雨 医者救死扶伤 ——记学生“我最喜爱的老师”之一、第三附属医院张艳丽

郑州大学学生“我最喜爱的老师”之一、第三附属医院张艳丽

郑大故事:师者春风化雨 医者救死扶伤 ——记学生“我最喜爱的老师”之一、第三附属医院张艳丽

张艳丽和学生

郑大故事:师者春风化雨 医者救死扶伤 ——记学生“我最喜爱的老师”之一、第三附属医院张艳丽

患者感谢张艳丽及其同事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868 字。

转载请注明: 郑大故事:师者春风化雨 医者救死扶伤 ——记学生“我最喜爱的老师”之一、第三附属医院张艳丽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