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工作开展以来,县教体局把开展课后服务工作作为增加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抓细抓实,严格按照教育部、省、市相关文件精神,从顶层设计、政策宣传、人员配置、安全保障、课程建设等方面对全县义务教育学校课后延时服务进行了全方位周密细致的安排部署。
整章建制,精心谋划,使服务落实到位。
全县各义务教育学校提前谋划、提前布局,结合实际,做到“一校一案”,及时通过致家长一封信、家长会、微信群等方式,广泛宣传课后服务内容和服务特色,使家长学生充分了解相关安排,实现了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和有课后服务需求的学生两个“全覆盖”。各学校创新工作机制,充分挖掘潜力,整合校内外资源,疏通工作环节,确保课后服务政策落实到位。
立足实际,自愿参加,让教育更有温度。
全县各义务教育学校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学生需求,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结束时间与当地正常下班时间相衔接。各义务教育学校在充分征求家长意见和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坚持立足实际、学校主导、协商共治、自主自愿、非营利性的原则,稳步推进课后服务工作。让教育更有温度,让每个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收获,在收获中成长,既为家长解决了后顾之忧,又为学生的成长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同时也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使学校真正成为孩子学习和生活的乐园。
科学规划,创新形式,满足学生多元需求。
县教体局要求各学校要从本校办学特点出发,精心设计拓宽课后服务项目。各学校的课后服务力求学科类与艺体类相结合。各校在制定“一校一案”和规划课后服务内容时,周密安排课后服务课程设置,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学科类服务主要开展作业辅导、答疑释惑等,以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帮助提高学业成绩。艺体类服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阅读、劳动、实践等活动,主要满足学生对艺体和实践需求,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劳动技能。各义务教育学校通过组织开展球类、健身操等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开展书法、剪纸、国画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增强文化自信;开展沙画、陶艺、器乐、秦腔类特长课,培养学生艺术特长,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编程、3D打印等特色课程更是极大地拓展了学生兴趣空间,培养了孩子们的科学素养。所有课程的实施充分尊重学生自愿,满足学生兴趣爱好需求,提供菜单式服务,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勇于担当,脚踏实地,担起课后服务重任。
我县开展课后延时服务以来,学生踊跃参加,老师积极响应,课后延时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孩子们在学校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得到了家长们的广泛认可。目前,全县共有近4万名中小学生参加,实现了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后服务全覆盖,2000余名教职工勇于担当、脚踏实地、甘于奉献,肩负起课后服务工作重任。学校课后服务活动在有效减轻家长负担的同时,满足了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提高,进一步增强了教育服务功能,全面体现了“为家长解忧,对孩子负责”的课后延时服务宗旨。
强化督查,重视整改,不断提升课后服务质量。
县教体局不断强化对各校课后服务工作的日常跟踪督查,及时了解家长和学生对课后服务的意见,解决课后服务中出现的问题,加强工作研究总结,不断优化课后服务模式,切实让课后服务方便于民、暖心于民;统筹各方面的资源,进一步强化了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扩大课后服务覆盖面,着力全面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引导广大教师,用实际行动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所需所急。
“终日乾乾,与时俱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立足学校特色,以需定供更好地开展好课后服务,助推“双减”落地生根,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为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