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愿杨文举们的“普通”梦想都能被善待

“这个成绩在我的预期之内,我没感觉到惊喜,也不觉得遗憾。”23日,宁夏公布了今年高考成绩和高考分数线,高考生杨文举查询后,确认自己的成绩为355分,超过宁夏理科二本线10分。因为先天视力残疾,杨文举在10岁时已彻底丧失了视力,12年来始终就读于特殊教育学校。原本杨文举已经通过了长春一高校针对残疾考生的单招考试,但他希望大学能够和普通学生一起度过,不再接受“特殊教育”,便参加了今年的普通高考。

近日,安徽截肢少年周桐高考684分的消息刷屏。相比之下,视障考生杨文举只超过二本线10分的成绩,似乎并没有引起什么太大的波澜。已经瞄准清华的周桐,固然值得敬佩,“普通”的杨文举,同样应该引发全社会的关注。

逆风飞扬的周桐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家在宁夏农村父母均在外打工的杨文举,所取得的成绩也来之不易。每天一早就起床复习,到晚上10时、11时才上床睡觉。由于答题前要先读屏,每天能做的题目也比其他人少得多,个中艰辛,恐怕更难为外人所了解。

目前,杨文举正在选择自己的高考志愿,计划报考宁夏的师范院校等高校。如果能被录取,如何融入普通学生的世界,和他们一起学习、生活,无疑是更大的挑战。令人欣喜的是,自2014年河南李金生等三名盲人考生“破冰”高考以来,残障学生的大学梦愈加清晰、现实。相应地,也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拿出诚意和行动,敞开怀抱迎接残障学生,并为他们尽可能提供便利。

对残障人士的关怀,体现了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尤其是对于残障学生而言,克服重重困难,拿到大学入场券本就殊为不易,身体有缺陷却不放弃求学梦更令人敬佩。一些高校为残障学生准备了无障碍寝室,组建志愿者帮扶团队以及专门的生活老师,这些“私人定制”的开学礼,彰显了大学的温度。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如何让残障学生真正融入大学生活、学有所成,还有大量后续工作需要做。对残障学生固然要特殊照顾,但个体的成长离不开群体生活,一味处处“保护”反倒容易造成人为“割裂”。破解这个难题,关键就在于让残障学生能像普通人一样生活在大学校园之中。

这一方面要求无障碍设施在高校各个角落进一步普及、完善、做好维护。这不是为了个别人大费周章,而本就是高校公共服务的基本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也需要帮助残障学生无障碍融入集体生活,让残障学生觉得自己就是群体中的普通一员。

在这方面,国内高校已经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4年前,“少年版霍金”邵镇炜以优异成绩,被杭电计算机专业录取。同学们自发组成了61人的“后勤粉丝团”与他一起学习交流娱乐。

身体上的残疾可能成为生活的掣肘,但不能成为求知的壁垒。让残障学生在高校得到悉心照护,不仅是文明社会应有的人文厚度,也是对其他学生的一种无形教育。在个案之外,建立起普适的残障学生支持系统,让他们不惮于开启大学生活,是各高校需要努力探索的方向。

“这一路走来,有很多人帮助过我,我对此心怀感激。”盲人考生的“普通”志愿,除了自身的不懈努力拼搏之外,更需要制度来保驾护航。愿每一位杨文举的“普通”梦想都能被善待。

(南方都市报,作者胡欣红)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视点|愿杨文举们的“普通”梦想都能被善待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311 字。

转载请注明: 视点|愿杨文举们的“普通”梦想都能被善待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