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时起,“早教”一跃成为教育行业炙手可热的概念。学校门口挤满早教推销人员,社区路口派有专人定点介绍,产科门外贴满各种宣传标语。早教接连升级,产品不断迭代,“早早教”更进一步冲在行业最前方。
从“早教”到“早早教”,教培起跑线的无限向前,折射着日渐浓烈的教育焦虑。家长或是担忧自家孩子晚人一步,或是思虑自身忙碌孩子孤单,或是跟风蹭热以求心安,于是乎,家长纷至沓来,销售喜笑颜开,三言两语间,交易达成,孩子教育似已提升。殊不知,屏幕课程眼花缭乱,放眼产品堆积如山,家长成群抢购“装备”,孩子背上“镣铐”缠身。到头来,以培养孩子为名的所谓“早教”,早已脱离孩子本身,而成为一场家长臆想中的教育竞赛。
“早早教”被吹的天花乱坠,实际效果却难言理想。有调查显示,“早教”的提前起跑优势,在进入小学三年级后将不再明显。战线提前,一味投入,取得的只是有限效果。反观被各类课程压迫的孩子,因长期使用早教机,“眯眯眼”群体急剧上升。四个小学生中就有一个近视,着实令人心痛。有言道,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国画大师齐白石,幼时厌学,酷爱画画,于是拜生活为师,以观察为墨,终一笔一画间成名于世。工程院士袁隆平,少时一瞥,志向农学,于是以园艺为始,与粮食为伴,于粒粒辛苦后得世人称赞。太多事实告诉我们,以兴趣为引,执着为力,不断前行,这才是童年应有的打卡方式。
适当“早教”是需要,“早早教”却大可不必,更不能以此剥夺孩子的童年。在这方面,他山之石或有借鉴意义,芬兰明令禁止幼儿学习超龄知识,德国宪法禁止过度开发孩子智力,澳大利亚禁止幼儿五岁前入学。而我国,近些年来也多次拿出相关举措,对学前班“小学化”进行专门处理,严禁提前教授专业知识,提倡教育节奏与身心发展匹配。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呼吁的:儿童是新时代的创造者,“要解放儿童的创造力。”通过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巴、眼睛、时间、空间,来解放儿童的创造力,其中解放“时间”就是使之能“闲”。“闲”又何尝不是一种更为合适的早教,于“闲”中了解自然、发展兴趣、洞悉真理,这或许才是教育本来的意义。(张帅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