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可爱时,你喜欢他是个孩子;孩子顽劣时,你希望他像个大人。这是强盗逻辑。别林斯基说,任何事物只有本身和谐、自身相称时,才显得美好、优雅。凡事各有其序,勉强的、过早成熟的儿童是精神上的畸形儿。为了讨好父母,他放弃了自己的成长规律。长大之后,八成会是个讨好型人格的大人吧?他要怎样才能活得快乐?
而且人们会对曾经捣蛋的人取得成就感到不可思议,而对以前学习好长大取得成就感到习以为常。当然我看到的学习好的都是很有主见的,也很会规划自己的学习和放松时间,没有像新闻上经常报道的没有自理能力云云,那些毕竟是极少的个例。
我们完全可以这样来理解,小时候调皮捣蛋,长大后他懂事后同样愿意去努力,去拼搏来为自己谋一个好的未来,同时也是在家人和邻里亲朋面前对自己的一种证明,也就导致部分捣蛋孩子更愿意去发挥12分的热度去追逐梦想。而听话的孩子则相对来说从小时候就一直活在夸赞的声音里,这会不会造成他内心的一种盲目与自大,当他成人后,如果不能消除这种内心的错误认识,就会造成自己未来的路越来越难走,导致自己的没出息呢?
因为小时候调皮是因为有充足的精力,可以很快融入到新环境中,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很好。心理素质强,另外调皮还因为他们足够聪明,学校课本没法完全发泄他们的智商和精力,他们的学习成绩不一定是最好的,事实上成功与否和学习成绩没有太大的关系。比如关于情商,胆量,逻辑,高超的语言,所以他们中的很多人长大后都很有出息当然。
越乖的孩子,越容易做一个从不提问的“乖”学生、唯唯诺诺的“乖”员工、感情上让婆婆包办的“妈宝男”。从这个角度讲,取得很高成就的人,都不“乖”。如果孩子是个很调皮的孩子,上蹿下跳上房揭瓦,家长要会合理表达自己的不满,不以“再这样就不喜欢你了!”为要挟条件。 因为我们并不因为孩子“乖”才爱他。我们爱的是那个原原本本的他。
而那些从小就顽皮的孩子,长大后反而有主见、胆子大、不服输、敢于挑战权威。他们虽然一开始可能会吃点苦头,还会被人嘲笑为楞头青,但他们全然不在乎,因为从来就不自带乖孩子的光环,还怕别人说什么呢。而且他们贵在对自己认准的事情能坚持到底,不轻言放弃。
所以,经过一番历练后,他们往往最后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家长应该期望孩子做出人生选择是因为自己的真实喜好,而不是牺牲自己的感受去讨好别人。我们要尊重孩子的决定并提醒他为自己的决定负责,而不是“你就做一个乖孩子,按照我给你指点的人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