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上,诸侯王国依然拥有军队,但因王国重要官吏都由汉朝任命,且诸侯国领土狭小,所以军队的数量大大缩减,且不再受诸侯王的管理,而是由汉朝中央任命的相、中尉直接管理,对汉朝负责。到汉成帝时,王国依然有武官中尉,“成帝绥和元年,省内史,更令相治民,如郡太守,中尉如郡都尉。”汉武帝时,南越吕嘉反,齐相卜式上书“臣愿与子男及临苗习弩博昌习船者请行死之,以尽臣节。”亦可知齐国依然有军队,且受对朝廷负责的齐相管理,只是军队数量由于封地的缩减而大大减少。
东汉时期诸侯王的政治经济权力,与西汉景武以后的情况基本相同。政治上无治民权,主要官吏为傅和相、中尉、内史、郎中令、仆,以相治民。三国时诸葛烙曾言:“自光武以来,诸王有制,惟得自娱宫内,不得临民干与政事。其与交通,皆有重禁。”诸侯王除特诏、每岁正月朝贺、会丧等外,只能居住在王国内,不能擅自离开封国。经济上,只得食租税,包括地租和人头税。东汉齐国虽然封地狭小,但租税收入仍相当多。汉明帝永平十五年(72年),“帝案地图将封皇子,悉半诸国,(马)后见而言曰:`诸子载食数县,于制不己俭乎!'帝曰:`我子岂宜与先帝子等乎?岁给二千万足矣。”明帝时封诸侯王从俭,诸侯王尚有二千万的收入,则光武帝时诸侯王的收入更多,可推断东汉齐王的经济收入也应当是相当可观的。
汉初诸侯王在封国内是最高统治者,拥有自置垂相、太傅以下百官和治民权。王国独立纪年,拥有与汉朝中央政权机构相同的政权机构,“宫室百官,同制京师。”结合山东临淄出土的大量汉代齐国封泥和传世文献,我们可以考察汉初齐国的官制,进而可以了解汉初诸侯王国的官制情况。汉初齐国的官制如下:
垂相,初名相国,惠帝时更名垂相,景帝时更名为相。由皇帝代置,是王国中最高的行政长官,职在匡正国王,总摄百政,统率众官,地位在郡守之上。对诸侯王的不法行为,压相有谏争和奏举朝廷之责。高帝时期,曹参为齐相国。
太傅,由中央皇帝代置,职责是辅王,多在国王年轻时设置,地位尊显,有权对诸侯王的不法行为进行谏争和举奏朝廷,但不参与国政。此外武帝时设有中傅,职责是监督诸侯王。出土封泥有“齐中傅印”。
御史大夫,监察王国百官,汉初由王国自置,景帝时废置。出土封泥录有“齐御史大夫”、“齐御史垂”。
内史,掌治国民,如郡太守。汉初,由王国自置。“曹参因以(魏勃)为舍人,壹为参御,言事,以为贤,言之悼惠王。王召见,拜为内史。”出土封泥有“齐内史印”、“齐都市长”。
太常,“掌礼仪祭祀',,属官有太祝、太医、诸庙寝园食官令长垂、太史等。太祝在中央是太常属官,“凡国祭祀,掌读祝,及迎送神。”传世封泥有“齐太祝印”、“齐祠祀印”、“齐典衣承”。太医令,“掌诸医”,出土封泥有“齐太医印”、“齐太医垂”。诸庙寝园食官令长垂,诸侯王陵园庙寝的守卫和管理人员,出土封泥有“齐悼惠寝”、“齐,障惠园”、“齐哀寝印”、“齐哀园印”、“齐文园长”、“齐孝寝长”、“齐食宫垂”、“齐食官口”。太史,出土封泥有“齐史之印”、“齐太史印”。
郎中令,掌宫殿宿卫。文献记载有:“齐王闻此计,与……郎中令祝午……阴谋发兵。”“齐郎中令”、“齐中大夫”、“齐中郎”。传世封泥有“齐郎中印”、“齐郎中承”。
渴者,郎中令属官,“渴者掌宾赞事。”出土封泥有“齐中渴者”。
卫尉,“掌宫门卫士,宫中檄循事。”传世封泥有“齐卫士印”“齐都司马”
太仆,掌舆服车马。文献记载有:“臣意即谓齐太仆臣饶”。传世封泥有“齐中厩印”、“齐中厩承”、“齐大厩印”、“齐大厩压”、“齐厩承印”、“齐中左马”、“齐中右马',。太厩、家马、中厩都是太仆属官。
大行令。“主诸郎”,出土封泥有“齐大行印”。
少府,“掌中服御诸物,衣服宝货珍膳之属。”文献中记载有“齐中御府”、“齐北宫司空”、“侍医”。出土封泥有“齐乐府印”、“齐大官压”、“齐居室丛”、“齐御府印”、“齐御府垂”、“齐永巷压”、“齐宦者承”、“齐都水印”“齐内官垂”、“齐内官印”、“齐司空长”、“齐宫司空”、“齐左工压”、“齐工长印”、“齐后中府”、“齐食官垂”、“齐家压印”、“齐右宫大夫”。齐王刘襄墓出土铜器上也刻有“齐大官”、“齐食官',等铭文。
中尉,掌武职,备盗贼,主管王国军队,王国在出兵打仗时,将军常由中尉担任,齐哀王为平诸吕之乱,以齐中尉魏勃为将军。《史记·仓公列传》亦记有“齐中尉”。出土封泥有“齐武库印”、“齐武库丛”、“齐中尉丛”、“齐武士垂”。
将作大将。“掌修作宗庙、路寝、宫室、陵园木土之功,并树桐梓之类列于道侧。”出土封泥有“齐大匠压”。
大司农,“掌诸钱谷金帛诸货币',,“郡国盐官、铁官本属司农”。出土封泥中“齐钟官长”、“齐铁官印”、“齐铸长”、“临苗铁压”、“I晦苗采铁”。太仓是大司农属官,“主受郡国传槽谷”,文献中有“齐太仓令”封泥亦有“齐太仓印”。“都水长”为大司农设在郡国专管水利的属官,封泥有“齐都水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