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栾廷玉的下落如何?

栾廷玉是被弓箭射杀了。宋江说:“只可惜杀了栾廷玉那个好汉”,这是一句大实话,套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大约栾廷玉的确死了。

问题是,宋江惋惜栾廷玉,打扫战场时,也应当交代一句如何安葬这位好汉吧。林冲杀了王伦,书中交代喽啰们把他埋在了后山。鲁智深打死邓龙,也叫扛去后山烧化,为何宋江不给他喜爱的栾廷玉善后呢?

更大的疑问还在于究竟是谁杀了栾廷玉,宋江既然知道栾廷玉被杀,书中为何又不交代清楚呢?祝家庄所有与梁山作对的人都有很清楚的下落,为何栾廷玉的下落就这样含糊其辞呢?

种种疑问给了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绝大多数的读者,包括聪明如金圣叹者都百思不得其解,甚至“弥月不快”。于是,大家情愿相信栾廷玉没死,而是趁乱逃命去了。

说了这么多,栾廷玉的下落到底如何呢?

《水浒传》中,栾廷玉的下落如何?

栾廷玉的绰号为何是铁棒

鬼脸儿杜兴说,祝家庄有个教师:“唤做‘铁棒’栾廷玉,此人有万夫不当之勇”。也就是说,栾廷玉惯使一条铁棒,武功很高。这句话不禁令人想起后来宋江夸赞卢俊义时说的“一身好武艺,棍棒天下无对”。

为什么讲栾廷玉又扯到了卢俊义呢?因为,这两人以铁棒、棍棒名闻江湖,但却都没有用过他们赖以成名的兵器。卢俊义出战过两次,被宋江、吴用驯服时,用的是朴刀,活捉史文恭时,用的还是朴刀。栾廷玉从庄内杀出时:“带了铁锤,上马挺枪”,他并没有铁棒,与欧鹏、秦明交手,除了用枪,就是以飞锤伤人。

施耐庵为何写得文不对题呢,原来是有寓意的。

《水浒传》中,栾廷玉的下落如何?

卢俊义“惯使一条棍棒,护身龙绝技无伦”,这条棍棒是保护自己的,卢员外是一条龙。他是哪条龙呢?《水浒传·引首》中有一句话,大概可以讲清楚卢俊义是哪条龙:一条杆棒等身齐,打四百座军州都姓赵。卢俊义仪表似天神,竟然隐喻的是天神霹雳大仙赵匡胤。

施耐庵在书中究竟是如何以卢俊义隐喻的赵匡胤,咱们暂且搁下,重点讲栾廷玉的铁棒。“铁棒栾廷玉”的隐喻,与卢俊义的棍棒如出一辙。

铁棒,其实就是“天棓”,也就是天棓星,是帝王的前驱,挑起帝王级别战争的星煞。栾廷玉,实则“銮廷玉”,他就是隐藏在《水浒传》中挑起帝王战争的建文帝。

栾廷玉的师弟是“孙立”,也就是朱洪武误走的妖魔,意为立孙子做皇帝。《水浒传·引首》讲到了赵匡胤从开国到传位的历史,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太祖)传位与御弟太宗即位。太宗皇帝在位二十二年,传位与太子即位。这朝皇帝乃是上界赤脚大仙。

《水浒传》中,栾廷玉的下落如何?

这段话漏掉了宋真宗,含糊地说宋太宗把皇位传给了孙子。这不是在写北宋的事,而是写朱元璋“孙立”。“孙立”是立皇太子,然后才是“銮廷玉”,皇帝比太子大,所以,栾廷玉就有了孙立这个师弟。也就是说,孙立是诠释“銮廷玉”的,没有“孙立”,便没有“銮廷玉”。

所以,吴学究双掌连环计,孙立是最合适的人选。

建文帝削藩,挑起了靖难之役,这就是帝王级别的战争,果然是“天棓銮廷玉”。

《水浒传》中,栾廷玉的下落如何?

栾廷玉杀出祝家庄时玄机重重

吴学究双掌连环计,宋江发起对祝家庄最后一战,派出了四路人马围攻庄子。为杀退梁山兵马,祝家庄也是分四队杀出。祝龙、祝虎、祝彪先后被斩杀,而栾廷玉则神秘失踪了。这段情节写得十分蹊跷,疑点重重,施耐庵肯定是在其中隐藏了不可明言的绝顶玄机。

为了攻打祝家庄,宋江调用了水军,还特地安排孟康顶替马麟监造大船。祝家庄没有大江大河,调动水军头领,还要准备战船,宋江意欲何为?施耐庵为何这样写?这个疑问暂且搁下,我们继续解读梁山的四路人马是如何安排的。

正东一路是林冲带着李俊、阮小二两个水军头领,而且,阮小二还是吴用特地从梁山调来的。孙立入伙后,吴学究专门把原本留守山寨的阮氏兄弟一并带到了祝家庄。

正西则是花荣带队,张横、张顺兄弟为副将;正南则有三个头领:穆弘、李逵、杨雄。穆弘是浔阳江边长大,与李俊、张横、张顺很有交情,想必也是水性谙熟的战将。

写到这里,施耐庵就收笔了,正北这路人马怎么就不交代了呢?从后文情节来看,极有可能是宋江带着阮小五、阮小七,以及没有出现在其他三个方向的将领攻打正北方向。

《水浒传》中,栾廷玉的下落如何?

金圣叹说,施耐庵没有交代正北是谁带队,是“为尊者讳”。因为,栾廷玉就是在这里被杀或者失踪的。其实,金先生读书不细致,栾廷玉并非是失陷于正北,而是正西北。

却说祝家庄内看见梁山兵分四路攻打,便采取了相应的应对措施。栾廷玉率先说:我引了一队人马出后门,杀这正西北上的人马。尚未开打,就现出疑点了。栾廷玉只顾安排自己,而且,是“引了”一队人马先撤了。也就是说,施耐庵暗示,栾廷玉此时已经杀了出去。

书中也写得很清楚,栾廷玉是从后门而出,杀正西北方向的人马,正西北有人马吗?

栾廷玉杀出庄子后,祝氏三杰也随之带领人马分别从前后门出庄,孙立则横枪跃马,守住了后门吊桥,防止祝虎等杀回来。两军刚刚交手,解珍、解宝、孙新、顾大嫂等便在庄内策应,杀了祝朝奉,放火焚烧祝家庄。

写到这里,便要打住了。因为,这一幕太像靖难之役的最后一幕:内应李景隆打开南京西北门(金川门),皇宫失火,建文帝失踪,朱棣宣布皇侄殁于大火。

其实,施耐庵揭秘:皇宫失火也是内应所为,建文帝此时早就逃出宫去。所以,宋江在没有见到栾廷玉尸体却宣布他被杀死了。

《水浒传》中,栾廷玉的下落如何?

栾廷玉应当是被射杀了

上文讲到,施耐庵以从来没有用过的兵器,暗写了两个皇帝。在三打祝家的故事中,还有一人没有用过自己拿手的兵器,此人就是孙立。

登州提辖孙立武功高强,有三大特长:一管长枪,一条钢鞭,还能开硬弓。后来的战斗中,孙立主要用的是长枪,施耐庵还特地写了他单挑呼延灼时用了一次单鞭。然而,孙立却从来没开过硬弓。按照文本逻辑演绎,孙立的这张硬弓肯定也是有暗喻的。

正北方向,是玄武大帝的方位,朱棣自称是玄武大帝下界。《水浒传》中有太多的“玄武”符码,比如“三月初三”是玄武大帝的诞辰,压住妖魔的石碣是一只大龟驮着。还有洞玄国师,九天玄女……等等,这其中,就隐喻了朱棣。所以,施耐庵没写正北方向是谁带队,深意大概在此。而宋江身上又有朱棣的暗喻,已经讲得很清楚了,栾廷玉的下落在施耐庵这里不是神机隐秘。

《水浒传》中,栾廷玉的下落如何?

硬弓当然有弦,南方读音“弦玄”不分,建文帝当死于弓弦之下。为何这样说呢?

朱棣夺位成功后,朝廷旧臣多有不服,认为这是一场类似于玄武门之变的弑君篡位的谋逆。施耐庵也持此说,因而,孙立的绰号就是“病尉迟”。尉迟恭在玄武门之变的表现,大概就是《水浒传》中病尉迟的作为吧。即便不是孙立射杀了栾廷玉,也不排除栾廷玉死于弓箭之下的可能。

病,在《水浒传》中绝不可作“赛”、“赛过”讲,就是有病、诟病的意思。施耐庵虽然不赞同“孙立”,但也反对弑君谋逆,尤其是反对朱棣夺位成功后的杀戮。因而,在《水浒传》中以玄武门之变,揭露了这段历史,隐藏了建文帝的真实下落。朱棣是玄武大帝,以玄武门之变来隐写历史真相,简直是太高明了。

那么,后世为何传言建文帝逃了出去,而且,是逃到了海外呢?施耐庵在三打祝家庄的故事中说,这是朱棣为了掩盖弑君篡位的罪名而虚张声势。

《水浒传》中,栾廷玉的下落如何?

上文讲到,宋江打造战船,调集水军攻打祝家庄,有这个必要吗?宋江其实就是在虚张声势。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791 字。

转载请注明: 《水浒传》中,栾廷玉的下落如何?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