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都去哪儿了?假期作业和补课“总量控制”可参考劳动法 | 教育新观察

一个6年级班级的45名孩子,暑假里几乎没有不在外面补课的。一名即将升9年级的男生,每天的假期生活不是在补课,就是在去补课的路上。连玩耍、看电视或参加一些发展特长的活动时间也没有,暑假为何成了“第三学期”?能否对孩子们的假期作业实行“总量控制”?

小越同学是上海一所著名初中的6年级男生,他的家长向记者诉苦,暑假俨然是在比拼谁家更有本事“鸡娃”,说是报班补习,其实就是提前学习下一学年的内容,有的同学已经开始学到8年级和9年级才开设的物理课、化学课的知识。

摊开另一位明年即将中考的男生的假期课表,真的比开学后还累,一周安排了五天的补课时间,有去培训机构的,有去私教的。而且,学校通过“云来云去”的方式,每两周布置一次作业,并收缴上两周的作业。暑假至今,刷题的作业本已经可以堆成小山了。

  

“现在超六成以上的培训机构主要从事的是针对中小学生的文化学科类培训和外语类培训。有些学科补习班早在放假前就‘一座难求’了。”某区校外培训机构管理部门负责人说,培训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跟着“刚需”走。家长花了钱,孩子来听课,老师当然要布置回家作业,布置少了,有的家长还会投诉。在有些家长心目中,机构布置的作业越多、越难,越是“好机构”。上海市三新学校校长张爱国说,如此“鸡娃”,孩子的暑假还怎么会过得惬意呢?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家长的育儿观出现了偏差,以为把孩子的闲暇时间都填得满满的,孩子就能“进步”,殊不知这反而会让孩子徒增心理压力,也不利他们的全面发展。

今年三新学校鼓励孩子在暑假里做好两份与学科补习无关的重要作业。一是经典阅读,各年级都指定了教科书以外的阅读篇目,让孩子们在假期里与书为伴,在读书品书中获得收益。二是劳动教育,不同年龄的孩子要完成不同的劳动内容,小到帮父母洗洗衣服、做做菜、做些手工活等。张爱国说,从小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远比多刷几道题更有意义。

  

但是,倡导在暑假里多读些课外书籍,多参加一些公益劳动和科技艺术体育类的活动,不少孩子却反诘“哪有时间啊”,暑假里除了上补习班和做作业,供自由支配的时间少之又少。相反,到了开学后,教育部门对各学段学生每天回家作业的总量是有严格的行政规定的,学校布置的作业一旦超量、超时都属于违规行为。但这样的规定一到放假就失效了。假期作业成了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督导部门和学校“三不管”的真空地带。那么,可否对中小学生的暑假作业也实行“总量控制”呢?比如,规定暑假里一名学生只能限报一定课时的补习班,一旦参加的补习课时满了,各机构的系统里就会自动阻止该名学生继续报名。

  

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余锋说,限报培训班可能比较难操作,机构也可能为了规避这种规定而在不同区域设立不同的分支机构,如果全国的培训数据不联网,就会有空子可钻,弄不好,学生的负担反而更重了,因为要不停地赶往不同的机构去上课。余锋建议,国家劳动法中的劳动者加班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每日最多不得超过三小时、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等规定,倒是可以给教育部门一定的启示。不妨规定学生在假期里每天参加机构培训的时间,只能是开学后每天在校学习时间的三分之一,每天的作业量也要比平时上学时减少一半。这样的规定比较便于落实和督查。

  


来源: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王蔚)

编辑:唐梦葭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342 字。

转载请注明: 时间都去哪儿了?假期作业和补课“总量控制”可参考劳动法 | 教育新观察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