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关于中小学“减负”的相关话题就时常被有关部门提起,这也说明大家确实已经关注到当下的困局。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他们面临的学习压力很大,学业较重,并不是特别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于是教育部要求各地实施“减负”。但是部分地区在贯彻执行上却有所曲解。此外,学校内减负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地做到减负,在家长们对孩子未来的担忧下,课内减负变成了课外增负,总体上来看,学生们的学习负担并未因此减少多少。
中小学“减负”变“增负”
在教育部的相关政策要求下,各地各校也纷纷响应,减少了中小学生的在校授课时长以及作业量。从表面上来看,学生们的学习负担应该减少才对。但是家长们并不是特别愿意接受当下的现状,毕竟当前的人才筛选机制还是唯分数论。上课时间有限,讲授的知识点有限,那么孩子知识点没听懂,或者说想多学一些知识就得另想办法。于是各种补习班占据了同学们大量的周末、节假日时间。最后总的来看反而“减负”变“增负”了。
学生抱怨
站在很多学生的角度,他们并不是特别愿意占用自己的周末或节假日时间去补课,他们也想有一定的休息时间。但是很多家长普遍认为这时候就该孩子们辛苦一些,只有多付出一些时间才能比别人成绩更好一些,最后才能超过别人,脱颖而出。但是增加的课业压力实实在在摆在同学们的面前,难免会感到心力交瘁,所以经常抱怨,说好的减负怎么最后反而让自己更累了呢?
家长无奈
其实,家长们也不想让自己孩子学得这么辛苦。但是这有什么办法呢?升学考试目前还是根据学习成绩进行排名。既然规则没变,那么他们就得在规则允许范围内尽可能让自己孩子取得更理想的分数。既然校内授课时间减少了,那么为了保证自家孩子不懂的知识点能够及时搞懂,或者能比其他孩子多掌握一些解题方法及新的思路,那么也只有花一些钱给孩子报补习班。对于家长们而言,或多或少还是有些无奈吧。
机构赚钱
而家长们的焦虑以及当下校内减负的现状恰好成了机构赚钱的机会。随着校内授课时间的减少,很多学生堆积的问题越来越多,长此以往,成绩难免会下降一定幅度。家长们看到这个现象能不急吗?于是想方设法提高孩子学习成绩,转而就想到了找机构补课。最后机构的补课生意越来越火爆,甚至还需要预约,而这就是当下的怪相。
其实教育部制定相应的减负政策是合理的,但是同时也得注意几个方面的问题。比如对于教师的授课质量和内容要严格约束。不能课上不讲或少讲,课下讲。同时也得对辅导机构严格监管,不能超纲教学,毕竟如果上了辅导班就能多学一些知识方法,就能“抢跑”一段,那么家长们能不动心吗?最后受苦的还是学生,家长们也投入了大量的金钱。与此同时,关于升学考试唯分数论的标准也得进行适当调整,不然大家还是一门心思去提高学习成绩,至于其他方面并不会花多少时间去提升,这并不是我们想看到的结果。
最后,对于中小学“减负”变“增负”这事,大家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