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母戊鼎历经抗日解放两次战争,为何未被流外?听挖掘老农讲过程

2005年,司母戊大方鼎曾再次回到安阳,当年发现、挖掘司母戊大方鼎的吴培文向记者讲述了大鼎历经劫难的传奇故事。而他不幸在次年,也就是06年去世了。

司母戊鼎历经抗日解放两次战争,为何未被流外?听挖掘老农讲过程

河南省安阳市区3公里以外有武官村。解放前后,这里曾发掘出了上千座墓葬,还有十几座王公大墓。

自从这一带发现大量甲骨文以后,前民国政府曾经组织过大规模的发掘。1937年以后,此地被日本侵占,发掘工作被迫停止。在日本占领区,人饿得没办法,村民们有空都在田地里挖“宝”,然后贱价卖给时常在这一带转悠的古董商。

1939年3月初的一天,吴希增在堂弟吴培文的地里“探宝”。当他用探杆打到13米深的时候,触到了硬东西,拔出来一看,探杆卷了,探杆头上带上来些许铜锈。“有宝物!”吴希增收拾工具悄悄回村找到吴培文。他俩一商量,决定找几个人,夜里偷偷挖。当天晚上,吴培文他们找来了十多个小伙子,黑灯瞎火地开始了挖掘。按吴希增白天所做的标记,挖了一个大土坑,然后继续朝下挖。终于,宝物露出来了,借着昏暗的烛光,仔细一看,坑底躺着一个巨大的青铜炉样的东西。大家又七手八脚地向四周破土,尽量扩大土坑,宝物终于揭开了全貌。此时天边开始发亮,不能再干下去了。他们只好填回一些浮土,又用柴草盖住洞口,约定次日晚上接着干。

司母戊鼎历经抗日解放两次战争,为何未被流外?听挖掘老农讲过程

第二天晚上,他们多叫了一些人来,一共有42人。开始,一部分人在扩大洞口,另一部分人找来3根粗长圆木,在洞口支起一个高三角架,找了一个浇水的辘轳作滑轮,又拿一条粗绳子从滑轮上面拉过来,直通坑底,做成了一个稳固的提升架。用粗绳将铜炉拴牢后,地面上有人喊着号子,套上两匹牲口,人也一起帮着使劲往上拽,洞底下的人用撬杠撬。

“大炉”终于缓缓地上升了。稍微挪动一点,底下的人就往“大炉”下面塞土。然后,上面号子一喊,大家憋住气猛地一拉,“大炉”又上升了一小块。如此往复,大鼎一点点提升。

折腾了一夜,“大炉”上升了六七米。直到第三天夜里,这鼎终于挖出来了。紧接着,就是秘密把鼎运回村里,暂时埋藏到吴培文家院里一个粪堆下面,上面用柴草伪装好。

司母戊鼎历经抗日解放两次战争,为何未被流外?听挖掘老农讲过程

刚刚过去十几天,村里就有人走漏了消息,驻守安阳飞机场的日本警备队长黑田荣要来看鼎。

他戴着小眼镜围着大鼎整整转了好几圈,最后开口说话了:“宝物!宝物啊!中国人,这个!”他跷着大拇指连说带比划。

没有几天,村里小孩子跑来说,赶快跑吧,鬼子又来了!这次来的不是黑田荣,有宪兵队、铁道警备队,还有皇协军共100多人里。吴培文一看这阵势,撒腿就跑了。可能是黑田荣说错了地方,这拨人把吴培文家翻箱倒柜弄了一遍,没有找到“大炉”走了。

司母戊鼎历经抗日解放两次战争,为何未被流外?听挖掘老农讲过程

然后他们就托当地的一个古董商将消息透漏给大买家。没过几天,当年赫赫有名的北京大古董商肖寅卿带着护兵和通信员坐着小车来了。据说他肯出20万光洋,但要求大伙儿帮他把大炉分解成十块八块的,不然没法运走。

当晚,他们开始用锯条锯,折腾了一夜,折断了几十根德国产的锯条,连大鼎的一根腿都没有锯下来。这时有人拎来大铁锤,垫上被子往鼎上砸。一锤下去,轰的一声,巨大的声响震耳欲聋,砸掉了一只鼎耳!由于害怕把鬼子招来,大家七手八脚地扒掉西屋马棚地上的牲口粪,挖了一个深坑,把“大炉”重新埋上,又伪装好。

后来吴培文发现,日本人拿走了他的相片,怕是要捉拿他。家里是待不下去了,他在亲戚家辗转住了两年,又跑到徐州、蚌埠、淮南、南京流浪打工。抗战结束后,吴培文回到了故乡。

司母戊鼎历经抗日解放两次战争,为何未被流外?听挖掘老农讲过程

1946年6月,当时的安阳县政府一位“陈参议”打探到大鼎的下落,他威逼村民们把大鼎上交政府。当时出版的《民生报》载文说:

“7月11日夜派队并商的驻军X部之协助,至该村掘至终夜,于天明12日早晨将古炉用大马车运县存放古委会内。”

此文中的“古炉”即司母戊大方鼎。

当时驻扎在新乡的司令长官王仲廉听说了,就把鼎运到了南京,后来被存放于当时的国民政府中央博物院。

专家说,这是一件商代的大铜鼎。展出期间,国民政府军政要员大多都前来参观过。后来国民党逃往台湾,大鼎因为过于沉重,落在了机场。解放军将其转交给南京博物院。再后来,中国历史博物馆成立,大鼎运往北京,展出至今。

前面大部分都是吴培文口述后,记者整理的。以笔者看来,有不少演义的成分。比如说用探杆向下探了13米,且不说能不能探13米,仅就这个计量单位“米”来说,就有点不伦不类,当时可是用丈尺来说的;说当时的有名的古董商“肖寅卿”,我查了一下百度,他的名字全是与这件铜鼎有关的,看来也不见得有名,或者就没这个人。他出价也真玄,20万大洋,就是30万银白银,一两白银买200斤小米,就是3万吨小米。如果他真认为铜鼎值这么多钱,他就不会让村民们帮着锯开了,连分解开都没办法,那他回去打算怎么再把铜鼎复原起来呢。

不复原起来,就是十个铜块,他不会不明白。

司母戊鼎历经抗日解放两次战争,为何未被流外?听挖掘老农讲过程

就算日本人知道是件宝物,那也只能说在中国有它的价值,到日本就未必了。这个所谓的“黑田龙”也只是个兵曹,真找不到,运输不便的话,他也就不放在心上了。

这么价值连城的司母戊大方鼎,为何经历10年左右战争,仍能留在大陆,没被日本或国民党掳走呢?笔者以为有两点,一是它的个头也确实够大,通高1.33米、口长1.10米、宽0.79米,重达832.84公斤,合1600多斤。没有足够大的运输和起吊工具的话,确实没奈它何。二是当时确实还没有估量出它的真实价值,别管是北京的古董商还是日本人,亦或是窜到台湾的国民党,处在战乱之中,没有人能静下心来,投入人力物力来进行研究。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2182 字。

转载请注明: 司母戊鼎历经抗日解放两次战争,为何未被流外?听挖掘老农讲过程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