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总会面临各种各样的情况,而其中最让父母们措手不及的,莫过于孩子变成了""问题制造工厂"",当孩子奇奇怪怪的问题接连不断,又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冒出一个时,实在让父母们哭笑不得。
小希的孩子桃桃两岁多了,小希无时无刻都在吐槽桃桃脑海里的十万个为什么,她说桃桃一会问镜子为什么能照出人像,一会问为什么要放镜子,这穷追不舍的地步实在让小希""甘拜下风""。其实孩子有一连串的问题正是求知欲旺盛的表现,作为家长,应该为孩子解答问题,而不应该觉得不耐烦就敷衍孩子。
小希也表示自己很希望能够认真对待孩子的每一个问题,但有时真的不知如何是好。那么有同样情况的家长不妨学会""沟通降维""。而要学会""沟通降维"",首先需要了解家长和孩子沟通中存在的错位问题。
家长在与孩子的问答中出现错位
懵懂无知与天经地义的错位。
父母未建立同理心。
很多父母都没有察觉到,孩子的各种问题正是了解对他们而言未知的世界的方式,粗暴地认为孩子不过是在寻求一个毫无意义的答案。父母们这种没有对孩子建立同理心的行为容易让孩子感到自卑,从而变得畏手畏脚,不敢探索和求知自己的疑问,压抑天性。
因此,父母和孩子在不同维度上的错位和较劲,就使父母觉得很为难。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就需要""沟通降维""。
""沟通降维""是什么?
以应聘为例,如果大家都是本科学历,那么大家都是处于同一维度上的,而若应聘者中有一位是研究生学历,那么他对于其他本科学历的应聘者而言就是一种""降维打击""。
很多时候,父母都在对孩子进行一种""降维打击"",即用比孩子认知高出几十年的状况去理解孩子懵懂位置的状况,习惯性地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去对待孩子。就像朋友小希会吐槽及不理解桃桃的十万个为什么,就是没有从桃桃的角度来理解桃桃的问题。在小希看来,一切都理所当然,没有提问的必要,但在桃桃眼里,一切是如此不解。
这种""降维打击""对孩子的成长毫无意义。家长应该放低姿态,降低认知,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的行为,迎合孩子的认知方式,也就是""降维沟通""。
如果父母不能够以""降维沟通""来面对孩子的问题,孩子的疑惑终究是没有得到真正的解答,因此还会一直""钻牛角尖""。所以,在面对孩子一连串的问题时,家长应该有正确的做法。
在面对孩子一连串的问题时,家长应该怎么做?
1、建立同理心。
同理心也就是指家长要设身处地地感受孩子所感受,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为什么要问这样的问题。比如孩子问到为什么杯子上有小猫的图案,很多家长会回答印上去的,但在孩子的角度,小猫是小动物,为什么就成为了杯子上的静态图?
家长应该从这一角度去回答孩子,就像他画出来的小猫一样,这样的小猫就能够印在杯子上了。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带孩子体验把图案印在杯子上的过程,丰富孩子的想象。
2、用故事来回答。
故事更能调动孩子的想象力,也让孩子形象直观地明白他提出的问题。比如孩子不懂为什么吃进去的食物会排泄出来,家长就可以把身体器官比作不同的小精灵在工作,让孩子明白排泄的原理,同时也可以引导孩子早睡早起,不要累坏了这些小精灵。这并不是误导孩子,当孩子长大后懂得这一原理,就会发现自己的父母原来用了这么有趣的方式讲解。
3、把问题情景化。
问题的情景化能够让孩子设身处地地感受,增加他们的参与感。就像电影《美丽人生》中,父亲为了不让孩子过早地明白集中营的残酷,以及更好地化解孩子眼中的""为什么"",就把集中营的各个惨无人道的任务变成""做游戏""。当问题情景化之后,孩子就会享受其中而忽略了""问""。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可能没有问题制造工厂的情况,毕竟这是孩子自我认知完善的正常阶段。而家长面对问题制造工厂,敷衍或是打发都不是正确的方式。不仅孩子的求知欲没得到满足,家长也感到很痛苦。家长要建立同理心,放低姿态理解孩子的世界,学会""沟通降维"",用讲故事或把问题情景化的方式为孩子解答问题。当家长用正确的态度引领孩子成长,孩子才能以最大程度发挥他的天性,成为一个想象力更丰富,更有创造性思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