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八路军115师战斗序列和编制

    

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简明:八路军115师战斗序列和编制

(115师指挥部旧址/来自网络)

    

    经国、共两党反复磋商谈判,最终于1937年上半年确定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八路军和新四军)的诸项原则,包括编制、人员、领导、供给以及对日作战准备和任务等等。

    8月22日,国民党领导下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宣布:将原西北主力红军,即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改编组成“国民革命军陆军第八路军”,简称为八路军,朱德、彭德怀任正、副总指挥。

    同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命令:“南京已经开始对日抗战,国共两党合作初步成功。为着实现中共中央给国民党三中全会红军改名之保证,推动这一抗战成为全民族的抗日革命战争,我们宣布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8月25日,朱德、彭德怀发表就职通电,向全国人民承诺:八路军将“效命疆场,誓驱日寇,收复失地,为中国之独立自由幸福而奋斗到底”。

八路军三个主力师

    1937年9月,红军正式改编后的国民革命军八路军,下辖三个步兵师,分别是第115师、第120师、第129师。

    三个师均按照当时的丙种师编制规模组建:实行“两两制”,即每个师下辖两个旅,每个旅下辖两个团,这样每个师均有四个作战步兵团,每个师的编制定员为15000人。

    此外,中共中央从三个师中抽取一定数量部队,与未编入八路军的少量红军,共同组成留守处,负责陕甘宁边区守备任务。

    三个师中,公认编制最为齐装满员、战斗力最强者,为115师。

    红军主力改编的三个作战师,大体是以原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十五军团等为主构成的——

    1、红一方面军和红十五军团主力为主改编为115师;

    2、红二方面军主力为主改编为120师;

    3、红四方面军主力为主改编为129师。

115师战斗序列

    

简明:八路军115师战斗序列和编制

(115师优秀指挥员之一、开国大将黄克诚/来自网络)

    

    115师,被称作八路军的主力,“王牌里的王牌”、“主力中的主力”,凭什么?

    来,让我们看看115师的战斗序列编成——

    原红一军团主力改编为115师343旅,具体以红2师改编为685团、红4师改编为686团;

    原红十五军团为主改编为115师344旅,具体以红73师改编为687团、红75师改编为688团,红78师合编为两个营分别补入上述两个团。

    此外,红一军团红1师单独改编为115师独立团,原中央军委骑兵第2团改编为115师师属骑兵营。

    其中,骑兵营为师直属部队,除此之外,115师直属还有原红十五军团所辖红74师改编的辎重营、炮兵营,师直教导队则由编余部队组建。

    改编完毕后,115师全师总兵力15500人。

    115师师直辎重营和炮兵营,作为八路军陕甘宁留守部队组成成分之一,这部分兵力大约有1700余人,后来该部改编为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4团。

    

简明:八路军115师战斗序列和编制

(115师军旗/来自网络)

    

    扣除这一部分兵力后,实际开赴抗日前线的115师部队为:

    师部机关及直属队、教导队、骑兵营、独立团;

    343旅所辖之685团和686团;

    344旅所辖之687团和688团。

    也就是说,115师共有两个旅、五个团共14000人开赴抗日前线。

    115师开赴前线的五个团,实力也大不同:

    独立团兵力1700余人,是当时115师兵员数量最少的一个团。严格讲,这个独立团并不在国民革命军核定的115师战斗序列中,说白了就是八路军的一个“自费团”。

    相比不在编制序列中的独立团,四个正规团的兵员、实力要强大许多——

    115师每个正规团的前身,基本都是原红军的一个师,因此,在具体编成上实际是“缩编”了的,并非丙种师所辖团的“三营九连”编制,而是每个团下辖三营,每营下辖四个连,也就是说每个团拥有十二个连。

    115师每个团,除了下辖三个营共12个步兵连以外,每个步兵营还配有1个机枪排,装备3到4挺重机枪;团直属队另有特务连、侦察连、警卫连、侦察队等作战编制(各团配属种类有所不同),这样,115师一个团的实际作战连级单位多达十五、六个,每个团的兵员数量近3000人。

青年才俊指挥员

    由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都是选精壮战士进入作战部队,因此当时115师的指战员队伍非常年轻化。

    师长林彪(开国元帅),时年30岁;

    师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开国元帅),时年35岁;

    副师长聂荣臻(开国元帅),时年38岁;

    师参谋长周昆(1938年失踪),时年35岁;

    师政治部副主任肖华(开国上将),时年21岁;

    343旅旅长陈光(1954年去世),时年32岁;

    343旅副旅长周建屏(1938年去世),时年45岁;

    343旅参谋长陈士渠(开国上将),时年28岁;

    344旅旅长徐海东(开国大将),时年37岁;

    344旅副旅长黄克诚(开国大将),时年35岁;

    344旅参谋长陈漫远(未授衔),时年28岁;

    独立团团长杨成武(开国上将),时年23岁;

    685团团长杨得志(开国上将),时年26岁;

    685团副团长陈正湘(开国中将),时年26岁;

    686团团长李天佑(开国上将),时年23岁;

    686团副团长杨勇(开国上将),时年24岁;

    687团团长张绍东(1938年叛变后不详),时年30岁;

    687团副团长田守尧(1943年牺牲),时年22岁;

    688团团长陈锦绣(1938年牺牲),时年26岁;

    688团副团长韩先楚(开国上将),时年24岁。

    此外,115师在1937年和1938年还组建了补充团和随营学校,指挥员也多是参加过万里长征的老红军。

    

简明:八路军115师战斗序列和编制

(平型关战役中115师战地指挥所/来自网络)

    

虎狼之师

    115师和八路军整体战斗力之强,让当时的日本侵略者也心服口服。

    如平型关大捷后,日军在其战报中这样评价115师部队:“当面之敌几乎均为20岁以下少年兵,作战勇敢,远非以前所遇之敌可比”。

    在日本前防卫厅战后编印的《华北治安战》一书中,认为华北战场上的八路军特别是115师部队的战斗力,在装备远逊于己的情况下,与日军可以达到“一比一”的战力;日军在华北的作战中,每遇八路军时,总事先详细侦查对手是否系全员老红军组成的部队,这样他们必须配备最强之火力和兵力。

    在日本“历史研究委员会”主编的《大东亚战争的总结》等书籍中回忆:在我国抗战期间,日军对所面对八路军的组成非常在意并分为不同等级:比如分为是否完全由老红军组成、是否由老红军率领的老八路组成、是否由老八路率领的游击队、武工队组成等不同层次,来配比相应强度的武备和部队。

    抗日战争中,115师以独立团、骑兵营和部分营连为主创建了晋察冀根据地;一部主力组成东进支队,进入山东与当地抗日武装共同发展了山东根据地;另一部主力(黄克诚部)战略机动南下华中,编成为新四军第3师。

    后来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的核心及华北军区主力部队基本都是在115师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如著名的38军、39军等王牌部队都是从平型关大捷中杀出来的老红军部队。

    值得一提的是:115师和八路军部队在抗战之初,主要在以山西为主的华北地区开展抗日作战,最后形成的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等三大敌后抗日根据地,也都与山西密不可分。

    115师在山西等地征召了大批青年入伍,在八年全面抗日战争期间,仅在册的山西籍因对日军作战牺牲的烈士就超过10.5万人。

    据《八路军·表册》统计,自1939年9月至1945年10月,八路军共对日、伪作战99847次,消灭日军407454人,消灭伪军851249人。

    其中,毙伤日军401648人,俘虏日军5096人,获日军投诚710人;毙伤伪军312282人,俘虏伪军402112人,获伪军反正136855人。

    到1945年日本投降前夕,八路军已经控制了华北大部分村庄和很多县城,并且已经发展成为拥有91万正规军和200万民兵的庞大力量。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402 字。

转载请注明: 简明:八路军115师战斗序列和编制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