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八路军战士牺牲照片 82年后首次被发现

日前,抗战文物收藏家、网易历史频道主编邹德怀先生在日本购得一本侵华日军老相册,其中一幅照片判断系日军拍摄的阳明堡战斗中牺牲的八路军官兵遗体照片,这也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幅阳明堡战斗照片。本网邀请抗战史专家、军事科学院副研究员余戈与邹德怀一起,就这幅照片背后的历史背景进行探讨。

致敬!八路军战士牺牲照片 82年后首次被发现

日军德田少佐私人相册封面。

日军机翼下的北平

余戈(以下简称余):我知道你多年来一直在收藏侵华日军相册,并且以此为主题的专著正在出版流程中,这次又有如此重大的收获,值得祝贺。请说说你得到这本相册和初步鉴定的情况?

邹德怀(以下简称邹):这些年我一直去日本的古玩拍卖市场、古旧书店淘换日军相册,这本相册是最近在京都的一家旧书店里发现并买下的,里面有一百多幅照片。从相册扉页上的题签,及里面照片上留下的说明文字,可以判定相册主人是侵华日军华北临时陆军航空兵团司令部直属队的德田少佐。该临时航空兵团是日本陆军因卢沟桥事变爆发而应急动员编成的航空部队,下辖飞行第1、2、3、5、6、8、9大队,为当时日本陆军航空部队总兵力的三分之一,担负华北的空中作战。相册中的照片,记录了德田从1937年7月25日随部队进驻华北,至1938年3月在该部队解散后回国的经历。在这些照片中,有大量当时北平的航拍照片,作为地勤军官的德田经常有机会搭乘飞机在空中拍摄。尤其珍贵的是,其中有一幅阳明堡战斗中八路军牺牲官兵的照片,经我和同事、战史专家吴京昴共同考证,应该是目前发现的唯一一幅阳明堡战斗中的八路军照片。

致敬!八路军战士牺牲照片 82年后首次被发现

临时航空兵团为日本陆军航空兵因卢沟桥事变而应急动员编成的航空部队,辖飞行第1、2、3、5、6、8、9大队,为当时日本陆军航空总兵力的三分之一,担负华北的空中作战。

致敬!八路军战士牺牲照片 82年后首次被发现

德田(左)在遭日军炮击后残破的宛平城东门(顺治门)前留影。

余:我这些天认真研究了你的这些照片,非常认同你和吴京昴对基本信息——比如相册主人德田少佐及其所在部队,及照片所涉及当时该部作战区域等历史背景的分析考证。德田在相册上留下不少注释性的文字,提供了一些判断的依据。其中北平地区的航拍照片,过去我在所收藏的日本战时刊物《支那事变画报》中也见过少量,那是日本新闻社派出的随军记者拍摄的;这次集中看到这么多由日军拍摄的航拍照片,而且照片质量如此好,确实出乎意料。这些照片中相当一部分是北京城核心区的紫禁城、中南海、北海、天坛、颐和园等著名历史文化景区,另一部分就是当时中日两军的激战地南苑、丰台、卢沟桥和宛平城区域,这大概是这些“空中的鬼子”关注的焦点。让我比较兴奋的是,在颐和园万寿山这幅航拍照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其西北方的厢红旗地区我们军事科学院未曾建设之前的地理原貌……这样吧,让我们把这组照片借中国军网的平台向读者展示一下,然后重点围绕阳明堡战斗八路军照片来进行探讨。

邹:我估计你会感兴趣这组航拍照片,因为你住在京城西皇城根附近,在有些照片中你能找到你家的位置;另外你也多次去卢沟桥、宛平城寻访过一些战迹。这些照片的拍摄时间,从1937年夏天延续到了1938年春天,所以能看到卢沟桥下的永定河上还有积雪。如果把照片放大了看,宛平城东城墙上日军留下的一个个弹痕,甚至可以与今天仍然保留下来的弹痕做对比。当时日军炮击宛平城,炮兵阵地设在城外东北方向的沙岗,日军战史中称作“一文字山”,所以宛平城的被弹面主要在东城墙上,从照片中看得很清晰。

致敬!八路军战士牺牲照片 82年后首次被发现

紫禁城航拍照。

致敬!八路军战士牺牲照片 82年后首次被发现

中南海瀛台航拍照。

致敬!八路军战士牺牲照片 82年后首次被发现

天坛航拍照。

致敬!八路军战士牺牲照片 82年后首次被发现

颐和园万寿山航拍照。

致敬!八路军战士牺牲照片 82年后首次被发现

卢沟桥航拍照,右上为京汉线铁路桥。

致敬!八路军战士牺牲照片 82年后首次被发现

宛平城航拍照,远处为永定河。

致敬!八路军战士牺牲照片 82年后首次被发现

南苑及中国第二十九军兵营航拍照。

致敬!八路军战士牺牲照片 82年后首次被发现

丰台航拍照。

鲜为人知的收复阳明堡镇战斗

余:接下来,我们重点研究一下阳明堡战斗八路军官兵的照片。关于这幅照片,你和吴京昴是如何考证其背景的?

邹:德田在这幅照片旁边留下了注释——“于阳明堡”。照片中,牺牲官兵的装束细节,比如1937年8月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后更换了青天白日帽徽,一二九师10月东渡黄河进入晋东南时已换着冬季护耳棉帽,以及牺牲官兵身边的木柄手榴弹、脚上的草鞋,均指向我抗日武装;再结合梳理战史,当时在阳明堡区域国民党军没有战斗记录,只有八路军实施了阳明堡战斗,这是为配合正在南部进行的忻口会战而进行的敌后游击作战。

致敬!八路军战士牺牲照片 82年后首次被发现

1937年10月八路军一二九师东渡黄河挺进晋东南时的官兵着装,据《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图集》第二册第27页。

余:关于这次战斗的具体界定,也许还有一种可能性,后面我们要讨论。但对于这幅照片,我认同你们的考证,有几个基本判断:首先,这幅照片是日军拍摄的八路军官兵遗体照片,画面有令人在感情上难以接受的心痛感;但是在牺牲的另一面,展示的是战斗的惨烈以及八路军官兵的英勇,我想今天的读者会有勇气面对照片所呈现的历史真实。其次,阳明堡战斗留下的照片确属寥寥,因为战史上著名的阳明堡战斗是八路军夜袭机场作战,战斗持续时间较短,双方都不会有条件从容拍摄。所以,在长城出版社出版的最权威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图集》第二册中,关于阳明堡战斗的记述没有提供战斗场景照片;而从日军方面来说,大概只有在八路军撤出战斗后,才能在天亮后拍到类似这幅我军牺牲官兵遗体的照片。

致敬!八路军战士牺牲照片 82年后首次被发现

《解放军历史资料图集》第二册中仅有阳明堡战斗示意图、阳明堡镇及牺牲的八路军第769团第三营营长赵宗德照片。

邹:相册中留下的其他信息显示,德田少佐属于地勤部队,管理机场正是其职能,也许他本人战斗时就在机场。照片上虽然未标注拍摄时间,但“于阳明堡”这个信息指向性非常强。另外,从照片中八路军官兵遗体的陈列状态来看,不像是战斗牺牲的第一现场照片,应该是战斗结束后被日军从各处集中到一起来摆拍的,手榴弹和军帽明显是刻意摆放的,战士们身边也都没有枪支。

余:这个分析有道理。为了把照片的历史背景考证得更为准确,我经过梳理战史线索,在想是不是还有另一个可能:在1937年10月19日凌晨八路军第129师第385旅第769团袭击阳明堡机场之前几天,八路军总部特务团也曾经打过阳明堡镇,并曾一度收复该地。阳明堡镇位于阳明堡机场东北方向,两处直线距离约4公里。那么,照片上的附注“于阳明堡”,既可以指向阳明堡镇,也可以指向阳明堡机场。

邹:八路军特务团收复阳明堡镇的历史背景我还不太熟悉,请你介绍一下。

余:在陈锡联第769团夜袭阳明堡机场之前,八路军总部特务团曾一度攻占阳明堡的战斗,以往确实很少为人所知。阳明堡机场是阎锡山在抗战前修建的,但1937年10月3日至4日,日军未经战斗即驱逐了驻守该地的国民党第19军占领了这个机场,守军逃跑前甚至未来得及破坏机场,被日军缴获了包括2000桶汽油在内的物资。10月11日,八路军总部特务团渡过滹沱河,开始在代县附近活动,并得到了日军飞机进驻阳明堡的情报。10月14日,特务团就突袭了立足未稳、警戒空虚的日军,占领了阳明堡镇。

致敬!八路军战士牺牲照片 82年后首次被发现

1937年11月上海《抗敌》杂志刊登的新闻照片,题为“一度被我八路军克复的阳明堡”。

关于这次战斗,八路军特务团的一份报告提及,在阳明堡附近取得了一些胜利;再就是国民党第15军军部的一份电文,记载阳明堡和大牛店(当时属崞县,今原平市大牛店镇,与阳明堡直线距离约30公里)被我军占领;但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是1937年11月上海《抗敌》杂志刊登的一幅新闻照片,题为“一度被我八路军克复的阳明堡”,照片的背景是八路军士兵在阳明堡古镇大门前。而在代县县志中就记载得比较细致了,这次战斗是由八路军特务团第三营打的,营长叫李和辉。当时,日军在阳明堡镇和阳明堡机场都有驻兵,但他们未想到八路军会深入其战线后方腹地,所以在镇上仅部署了少量兵力,在机场那边可能驻兵较多。所以当李和辉率部突袭阳明堡镇时,日军毫无防备措手不及,就被第三营赶出了阳明堡镇。但当日军反应过来后迅速调集兵力反击时,该营因兵力有限自知不敌,就没有和日军硬碰硬,很快从阳明堡镇撤了出来,继续在大山里隐藏打游击。而日军这边,在被特务团第三营打了个措手不及后,就迅速加强了阳明堡镇的防卫,很有可能减少了在机场那边的驻兵。

夜袭阳明堡机场战斗细节种种

邹:那么,几天后陈锡联第769团又在阳明堡机场那边再次重演了这一幕?

余:确实如此。关于夜袭阳明堡机场,第769团团长陈锡联的回忆文章是重要史料,这次战斗其实是10月19日凌晨1时打响的,目标是摧毁日军飞机,当时这些飞机每天不断飞往南边的忻口支援日军主力作战。官方战史的记录是,我军摧毁日军飞机24架,歼灭日军机场警卫100余人,从20日后一连几天忻口、太原未再遭到日军轰炸,可见此战有力地支援了正面战场作战。可以设想一下,阳明堡机场如此重要,为何被第769团轻易就摧毁了二十几架飞机?难道日军松懈到仅以百余人守卫机场?我倾向于认为,正是5天前八路军特务团在阳明堡镇的袭击,让日军调整了在阳明堡区域的兵力部署,把警戒重点放在了北边的镇上,结果又让第769团在南边的机场钻了空子。

邹:我也研究了一下地图,阳明堡机场的位置在北边的阳明堡镇和南边的苏龙口镇之间,夹在小茹解村和小寨村之间的田野上。陈锡联在回忆文章中说,我军夜袭部队是从苏龙口(原文记为苏郎口)向北渡过滹沱河,从南边攻击了机场;而日军主力驻在北边的阳明堡镇——即陈锡联回忆文章中所说“驻在街里”,战斗打响后才南下来机场这边增援,还派有装甲汽车。相册主人德田少佐是日军机场地勤人员,但守备阳明堡地区的应该是步兵部队。

致敬!八路军战士牺牲照片 82年后首次被发现

阳明堡地区卫星地图,红1处为阳明堡机场遗址,其东南方的滹沱河亦可辨认。

余:是的。当时我军对于日军番号掌握不尽准确,实际上守备阳明堡地区的日军,并非如陈锡联回忆文章所说是“香月师团”的一个联队,而是临时动员的第七师团后备步兵第三大队(为独立大队,辖四个中队,定员七百人)一部,该大队隶属于日本“华北方面军”兵站监部,担任华北地区的机场警备。因为当时战线已经推进到了山西,所以推测该大队应该是整建制过来了,或者在京津方向也派有一部。但具体到当时在阳明堡机场和阳明堡镇上的兵力总数和分布,尚未见到具体记述。姜克实先生发现的一份日方记录是驻机场步兵为74人。但可以设想,机场这么多飞机,地勤人员、飞行员数量也不会少,一旦打起来这些人也不会坐视旁观。当时陈锡联的战斗部署是,以第769团第三营的第10、11、12三个连参加夜袭机场战斗,第9连从东面的泊水村绕过机场,对阳明堡镇方向阻击打援;团直属的迫击炮连和机枪连在滹沱河东岸占领阵地,准备随时增援第三营。这个打援的第9连,在一定程度上让驻阳明堡镇的日军主力无法迅速赶来,给第三营主力解决机场赢得了时间。实际上,还派了第二营一部在西边的公路(即今天的京昆线108国道)破坏桥梁,派第一营在公路南方更远对崞县(今原平市)方向警戒。可以说,为了保证袭击机场战斗成功,陈锡联的部署非常周密稳妥,即便南北两路日军赶来增援,也能确保奇袭成功后迅速脱身。

邹:这次夜袭机场战斗,我军伤亡有多少?

余:我方各种原始档案记录不尽一致,但现在基本认定伤亡三十余人这个数字,其中第三营营长赵宗德等几位干部牺牲;姜克实先生发现的日方记录中我军阵亡为19人,判断是按留在战场上未能转移的我军牺牲官兵遗体算的。如果加上负伤后撤离战场的,在这一点上中日双方的记录倒是比较接近。

邹:你介绍了八路军特务团攻占阳明堡镇战斗,以及第769团夜袭阳明堡机场战斗,那么这幅照片所记录的场景会是哪场战斗呢?

余:这两场战斗前后仅间隔5天,都发生在1937年10月中旬,照片上仅注明了“于阳明堡”,却无具体的时间信息。但是可以设想,如果战斗发生在阳明堡镇附近,照片背景中多少应该有一些建筑物;而这幅照片的背景很开阔,中景的平野很符合机场的特征,所以我还是倾向于认为是后一种情况。如果有机会把照片带到阳明堡,结合背景的远山轮廓线进行研判,或是请当地的老人协助辨认,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致敬!八路军战士牺牲照片 82年后首次被发现

阳明堡战斗中牺牲的八路军官兵遗体照片。(编者按:致敬为国牺牲,致敬革命先烈,先烈遗容永远值得我们铭刻在心!)

致敬!八路军战士牺牲照片 82年后首次被发现

代县人民政府在阳明堡机场遗址所立标志碑,远山的轮廓线与八路军牺牲官兵照片的背景有相似之处。

邹:也许这幅照片中的5位牺牲官兵,就是日军记录中我19位牺牲官兵中的一部分;也许更多的历史细节仍有待于我们继续寻觅发掘,但这幅珍贵照片无疑是八路军曾在阳明堡与日军浴血战斗的铁证。

余:是的,这些装备窳劣得令人心痛的八路军官兵不仅表现出了顽强的战斗精神,也创造了我军以“小米加步枪”对强敌航空部队作战的首次辉煌战例。面对这幅照片,每一位中国人都应该肃然起敬!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5065 字。

转载请注明: 致敬!八路军战士牺牲照片 82年后首次被发现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