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熟悉文文的长辈,都夸他是一个好孩子,不但非常懂事,而且还很能干,更了不得的是,还没上幼儿园时,就已经能写能画,而且还能唱简单的儿歌,甚至还会说好多英语单词。这样优秀的宝宝,也难怪文文的父母一直引以为傲了。
可是没想到,上了小学之后,文文却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常常会对上学做出抗拒的反应,回到家以后也不像以前那样活泼了,显得很孤僻。
细心的妈妈早就观察到了文文的变化,也去学校里了解了情况,可是结果却让她有些不敢相信。
在她的心目中,文文是多么优秀的孩子,在学校里也一定能交到很多朋友,可是没想到,班里的其他孩子都有很好的朋友,却唯独文文没有,原来如此优秀的文文,在班里却并不受欢迎。
了解原由之后,妈妈除了心疼文文,却也有些为他不平,在她看来,那些孩子就是嫉妒文文特别优秀,才不愿意跟他交朋友的。
可是过了没多久,她就发现文文变得越来越离谱了,脾气差了很多,稍微受点刺激就会躲在房间里大哭起来,一向也脾气火爆的妈妈,也气得痛骂了他几回。
可结果只是更糟,她明显感到文文与自己也有些生疏了,到了这个时候,妈妈才发觉文文之所以交不到朋友,可能还真与他自己有关。
其实妈妈最后的感觉是没有错的,文文的遭遇,大体上还真是与他自己有关。这个要说起来,得扯出一个专业的名词,那就是“仰巴脚效应”。
由于它的存在,导致一个完美的人,倘若从来不犯错误,也不露短板,就会让人觉得不可亲近,不够真实,从而遭到排挤。
一、完美不见得最好
1.什么是仰巴脚效应?
光看这个词,可能许多人还不明白,不过要换另一种说法,相信就容易明白许多,它也可以被称为“出丑效应”。
简单的说,就是当一个常人眼中比较完美的人,突然犯一些小错误,或者展示出一些短板的时候,不但不会惹来嘲笑,反而会让别人更加乐于接纳他,认为他更真实。相反,倘若他处处表现得完美,从来不犯错,丝毫不露短的话,反而会让人觉得虚伪,难以接纳。
2.完美都是包装出来的
这个世上,没有哪个人是完美的,孩子也同样如此。可不少家长,总是以最高最全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孩子,试图将他们培养成完美的人。
长期处在这样的教育之下,孩子就会刻意地隐藏自己的短处以迎合父母。这样一来,他在父母的眼中就是完美的了,然而实际上,这只是他自我包装的结果。
这种包装无论多么严密,却总能透露出一股子的不真实,而这种特质,父母是很难察觉的,其他人却很容易感知到。
可以看出,由于仰巴脚效应的存在,一个处处表现得完美,其实只是自我包装出来的孩子,在学校里就极有可能受到同学们的排挤。
从而变得性格孤僻,这对于他日后的发展,也将产生很大的负面效应。事实上,很多表面上完美的孩子,自己去未必快乐。
二、完美的孩子未必快乐
1.内心压力大
一个处处表现得完美的孩子,必然会有要求异常严格的家长,并且持续给他施加压力。所以这样的孩子,心里面也必然会一直承受着很大的压力,做任何事的时候,都会比其他孩子多几分顾虑,生怕弄不好。一直活在压力之下的孩子,是很难快乐的。
2.性格比较孤僻
这样的孩子,在性格方面,也大概率是孤僻的。一方面,他的完美会让外人觉得不真实,故而选择远离他;
而另一方面,经常被家长以高标准要求的他,也会以很高的标准来要求其他人,故而在择友的时候,就很少有人能够入他的眼。这两方面的原因叠加,就会进一步强化他性格上的孤僻了。
如果是成年人,在面对这种处境的时候,往往还能够自我消解。可是对于孩子来说,一旦受到排挤,变得孤僻,那就很难脱离负面的影响了。
所以对于家长来说,学会容纳孩子的缺陷,懂得欣赏他们的不完美,有时候反而对他们更有利。
三、不完美才是真的美
1.大胆留下短板,用心发展特长
在日常的教育中,家长不应该对孩子过于苛刻,尤其是在一些明显不适合他的领域,更不应对其强求。很多家长总是希望孩子什么都会一点,恨不得所有的补习班都报一报,就算学不精,至少也会了。
可实际上,这样做对于提高孩子的综合素质,并没有太多的帮助,反而会增加他的压力,以及浪费有限的资源。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以最小的代价试出孩子的长短板,然后集中优势资源去发展特长,至于短板,那就大胆地留下,这样虽然不能够做到完美,却能充分利用孩子自身的优势,也能让孩子表现得更加真实,从而避免陷入“仰巴脚效应”所带来的困境。
2.引导孩子适当展示缺点
想要破除仰巴脚效应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放聪明一点,偶尔露一下自己的小小缺陷。
当然了,孩子是不可能懂得这一层含义的,不过家长可以在平时多对他进行引导,让他慢慢学会不再那些无伤大雅的小缺陷,同时也要教导他学会容纳别人的缺点。如此一来,孩子就会变得更加真实,也会让人觉得更加容易接近。
当然了,不完美不意味着对缺陷一味包容,只有那些无伤大雅的缺陷,才可以被包容。
而对于孩子身上显露出来的真正缺点,家长也应该及时地给予矫正。否则的话,相比起完美所带来的“仰巴脚效应”,这些恶性缺点的负面效应可要大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