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由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首轮“双一流”建设已于2016年启动至2020年结束。此次经国务院批准,“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更新公布,表明了新一轮建设的正式启动。
此次公布的名单内共有建设高校147所;建设学科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布局59个、工程类学科180个、哲学社会科学学科92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自主建设的学科自行公布。此外,还对首轮建设成效并未完全达到预期,一些方面相对偏后的部分学科给予警示。
可以看到,新公布的名单不再分“一流大学”建设名单与“一流学科”建设名单,这一变化具有积极意义。
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部分)。图/中国教育发布公众号
其一方面淡化了“双一流”建设的身份色彩,体现“重在建设”的思路;另一方面则强化学科建设,尤其是基础学科的建设,是以需求为导向、以学科为基础、以比选为手段,确定新一轮建设高校及学科范围。这将有利于引导建设高校切实把精力和重心聚焦有关领域、方向的创新与实质突破上,创造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一流”。
一流大学建设,基础是一流学科建设,一所大学如果有若干个学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那这所大学也会成为全世界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因此,新一轮“双一流”建设以学科为基础,聚焦学科建设是正确的选择。
而什么样的学科是世界一流学科,这还需要有正确的“一流观”,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新一轮建设方案提出以需求为导向,旨在办有中国特色的一流大学,而不是模仿世界一流大学。《若干意见》指出,建设高校和建设学科要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力推进“双一流”高质量建设,在解决中国问题、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创造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新模式。
更重要的导向在于,建设一流学科,需要人才培养与学术研究并举,不能轻人才培养,重学术研究,更不能在发展学术研究时陷入“唯论文论”。
给予公开警示(含撤销)的首轮建设学科名单。图/中国教育发布公众号
2020年,我国推出“强基计划”(也称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由36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进行试点。“强基计划”既是招生改革,又是培养改革,旨在培养基础学科领域的拔尖人才,突破“卡脖子”技术难题。新一轮“双一流”建设,基础学科多达59个,反映出对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高度重视。
此外,从新公布的名单看,部分建设成效未完全达到预期的学科被警示、要求整改,这也体现了“双一流”重在建设,不搞全覆盖、终身制、安排照顾。部分学科被要求整改,整改评估不通过将调整出建设范围,这意味着入选名单不是一劳永逸,而是责任和使命。所有进入“双一流”建设名单的高校和学科,是我国建设一流大学的“领头羊”,要积极探索新的建设模式,推进建设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体系。
特约评论员 | 熊丙奇(教育学者)
编辑 | 李潇潇
校对 |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