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3岁的苏以彬
和女儿苏晓梅一起参加高考
同时被武汉工程科技学院
(原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录取
大专毕业后
他专升本成功继续读书
2018年本科毕业后
入职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成为一名辅导员
被网友称为“男版孟母”
7月9日晚,长江日报记者在武昌火车站出站口见到了刚刚下火车的苏以彬,他与2013年媒体报道时相比没有太大变化。
苏以彬背着一个鼓鼓的双肩包,拎着一个行李箱,坐了整整24小时的硬座火车。记者问他这一路辛不辛苦,苏以彬摆摆手,“和以前自己吃的苦相比,这算什么辛苦。” 苏以彬还告诉记者,坐火车无聊,他还学了会儿英语。
苏以彬和女儿苏晓梅在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校门口合影。苏以彬 供图
苏以彬1970年出生在湖北省公安县狮子口镇横堤子村。16岁那年,父亲生病去世,他和母亲靠着薄田勉强生活。
1989年,苏以彬第一次参加高考,高考成绩距离当年高校在湖北最低录取分数线差10多分。
高考失利后,他来到武汉学厨艺,后来还开了餐馆。女儿苏晓梅出生后,苏以彬把圆梦大学的希望寄托在了女儿身上。
从女儿读小学到中学的12年,苏以彬全程陪读,先后3次搬家。最后,他与女儿一同学习、高考、上大学,被网友称为“男版孟母” 。
“上下班路上,我拿着书背英语。上班时,我把英语书放在旁边,一边备菜一边记单词。”7月9日晚,苏以彬回忆起自己备战高考时的情景说。
2013年,女儿在武汉高考,苏以彬以社会人员的身份在老家高考,并同时被录取到了武汉工程科技学院3年制专科会计电算化专业 。
同学眼中的“学霸”
7月9日晚,女儿苏晓梅在火车站接到父亲苏以彬后,提议一起去消夜。面对一路舟车劳顿的父亲,苏晓梅把烤串、烤鱼等帮父亲夹到碗里。
苏以彬顾不上品尝美食,兴致盎然地向记者回忆他的陪读经历和大学生活。“一件件事情都忘不了”,苏以彬说像做梦一样,无心插柳的一件事却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苏以彬和女儿苏晓梅走在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校园。苏以彬 供图
他原本只是陪女儿读书,谁知竟和女儿一起考入了大学。43岁重返课堂的苏以彬,没有和女儿读同一个专业,而是转到了市场营销与策划专业就读。“刚开始,我根本记不得单词。”英语是苏以彬的弱项,他几乎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
“我只要坐在教室,一心就是听课。” 苏以彬听了3位英语老师的英语课,并特地打印了一位英语老师的课程表,有时间就去听课。
大一下学期,苏以彬的英语成绩突飞猛进,从大一上学期时的67分,提高到了89分。
大一上学期,苏以彬的微积分还考了年级第一名。大一下学期,他的线性代数与概率论满分,英语、会计学基础两门也是全专业第一。中年大叔苏以彬成了同学们眼中的“学霸”。
“苏以彬身上有一种不服输的劲头,勤奋、自信、责任心。” 时任武汉工程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党总支书记易荣伟至今记得,每逢考试前夕,总会有同学围住苏以彬探讨数学方面的问题。
“老母亲也在陪我读大学”
“很多人都说我是陪女儿读大学,其实我的老母亲也在陪我读大学。”专科 3年,专升本2年,苏以彬在武汉读书期间一直把80多岁患有老年痴呆症的 母亲带在身边 ,两人一起住在武汉工程科技学院为他提供的单人宿舍。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曾为苏以彬提供了辅导员助理的工作机会,每月有1800元的收入。“我和母亲就省着花,一日三餐都是我自己做饭。”放暑假了,苏以彬把母亲送到姐姐家,自己去工地打工赚学费。2019年,苏以彬的母亲病逝。
在武汉工程科技学院读书期间,苏以彬利用暑假在工地打工。苏以彬 供图
2014年暑假,苏以彬在荆州郊外的工地打工,砌一块砖“大工”瓦匠师傅得1毛5分钱,提灰桶的“小工”可得5分钱。他就在那儿干了快两个月的小工。
苏晓梅大专毕业后,送过大半年的外卖。苏以彬听说送外卖赚钱,就利用周末时间跟着女儿送起了外卖。他前后干了3天,赚了405元,结果因为两个投诉,被扣了400元。
发工资时,外卖站站长对苏晓梅说:“你爸只赚了5块钱,怎么给他发工资?”苏晓梅偷偷塞给站长100元,“就说他赚了105块。”直到现在,这件事还瞒着苏以彬。
“你们更是有无限可能”
苏以彬2018年本科毕业后,在武汉工程科技学院的推荐下,前往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就业,成了一名辅导员。
苏以彬和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的学生在一起。苏以彬 供图
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常务副校长贾瑞告诉记者,该校招聘辅导员的学历要求为硕士,愿意破格录取苏以彬是因为他的努力、坚持以及很可贵的终身学习精神。
“我是一个农民,一个厨子。我43岁考大学,46岁专升本。我用知识改变了命运,你们更是有无限可能。” 作为辅导员,苏以彬并不避讳谈论自己的过往。他常常用自己的经历鼓励学生,只要想学习什么时候都不晚。
现在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就读的卞荣庆是中专毕业工作之后读的大专。他说:“苏老师40多岁才参加高考,我才20岁,只要想学习,就一定有机会。”
苏以彬获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2021年度就业工作先进个人荣誉。苏以彬 供图
苏晓梅专科毕业后先后在企业做过财务工作,也在连锁咖啡店担任过店长,目前是一家银行的大堂经理。“工作后才意识到学历和知识的重要。”准备继续深造的苏晓梅从父亲身上看到,只要肯学习什么时候都不晚。
苏以彬告诉长江日报记者,村里人因为他40多岁还去参加高考曾笑话过他,但现在“大家都佩服我,因为我用知识改变了命运” 。
什么时候都不晚!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