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会遇到许久未见的同事,很自然地聊起孩子。她的女儿小学时学习成绩很好,三门课满分360分多数都能考过350分,偶尔考得差一点,在班里也是前几名,可以称之为学霸了。小升初时轻松考入我们这里的重点初中。
可是没想到,这才上了一个学期,她女儿的成绩在班里成为中下游,年前这次期末考试就英语成绩比较好,语文考了106分,数学严重拖了后腿,120分的题,才考了93分,其他科目也都是中游的水平。她说知道成绩后感觉心哇凉哇凉地,无法接受啊!
孩子小学成绩特别优秀,上了初中后明显下滑,确实让家长难以接受。
经过调查和统计,在小初衔接期,仅18%的学生能顺利进入初中学习状态,30%的学生成绩直线下降、厌学,52%的学生不会学习,初二爬坡时跌下。
但是,出现这种现象最痛苦的还是孩子自己,所以,家长一定不要否定孩子,打击孩子,而是要帮助孩子找出成绩不佳的原因,然后将困难解决掉,孩子才能够获得提升。
如果要找寻原因,我觉得应该从这3个方面来入手:
01所处环境变化了,心态要调整
上小学,只要年龄够6周岁的孩子,都可以上,所以小学学校里的孩子,有很优秀的,也有很差的,水平参差不齐。
但是,能够升入重点中学的孩子都是选拔出来的佼佼者,本来自己还算优秀的成绩在这个环境里面可能体现不出来。而且,因为学生们的学习成绩都比较优秀,分数相隔很近,可能差1分就会差一个排名,甚至几个排名,本来小学阶段的优秀学生很可能“沦落”为中等生,这会让人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落差。
这种情况,家长和孩子都要理性看待,心态要好,不要单看自己学校的排名和分数而过于焦虑。可以这样想:这个分数虽然在重点初中属于中等,但考上重点高中的机率几乎是百分百;如果上了普通初中,就算成绩在班内前几名,也不一定有机会考上重点高中。
02学习内容量和难度的不同,考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初中阶段的学习特点跟小学阶段有了很大的不同。
小学的科目就语数英三科,小学老师在课堂上会讲解的比较详细,孩子只要认真学习,成绩就不会差。
而初中的科目是7科,比小学时增加了两倍还多,知识量也大大增加,难度也有所增加。
因为科目多,所以老师的讲课节奏也比小学时快得多,要不然赶不出进度。而且,初中学习的知识点繁多,所以老师在课堂上不会讲得像小学时那样细致。如果孩子课堂效率不高,容易开小差,那么很容易造成课堂内容消化不了、课后没有时间复习的现象;当天的课程消化吸收不了,第二天再上新课会听不懂,然后不会的内容越积越多,就会存在有些课程没学会的情况,考试时自然也得不到高分数。
有人说:小学上课教你“如何包饺子”,做作业也是“如何包饺子”,考试也是“包饺子”;但是,初中就不一样了,上课教你“如何包饺子”,做作业就是“如何包包子”,考试就是“如何包馄饨”。我觉得这个比喻很形象,其实就是让学生除了听课还要会独立思考,将知识吸收和内化,所以需要孩子要有自主学习的能力。
03作业量的不同,考验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
初一的科目是7科,知识内容量增大,那么家庭作业的量也相应地增加了。即便每门科目布置30分钟的作业,六七门课程总起来需要3-4个小时的时间。
如果孩子学习习惯不好,做作业效率不高,很可能会用4.5个小时才做完,晚上只能熬夜做作业,导致睡眠时间不足,会影响第二天的上课效率。
而时间管理能力强的孩子,会充分利用时间,可能有些作业利用在学校的碎片时间就可以完成;做整块作业的效率也高,甚至用两三个小时就可以高质量地完成作业。
所以,初中的学习也开始考验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
从小学升入初中,每个孩子都会面临这些变化,不同的是有的孩子适应得快,有的孩子适应得慢。那些自主学习能力强、会进行自我管理的孩子可能会适应得更快一些,反之,孩子可能适应得较慢一些。
在这个阶段,孩子如果调整不好,很容易产生厌学的心态,一蹶不振。这时,特别需要家长对其进行引导和帮助: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方法上的具体指导,让孩子顺利度过这段时期,获得更好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