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高考四大神器,前三种人人必备,第四种只有不正经学子才用

从6月6日起,举国瞩目的2018年高考正式拉开大幕。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们进入了一个重要性、关注度前所未有的战场,12年寒窗苦读只为这一刻破茧成蝶。
其实,比起古代人,现在的学子们参加高考还是比较方便的。因为考场就在各个城市,可以就地考试,不用出远门经受奔累劳累之苦。可是在古代,高考就成了一件极其麻烦极其辛苦的事。
要知道,古代科举考试们有三个级别,分别是乡试、会试和殿试。就拿级别最低的乡试来说,无论家乡多么偏远的学子也要去省城才能参加考试。而会试和殿试就要饱受舟车劳顿之苦了,因为这两种考试都在京城举行。也就是说,只有京城学子才不用千里迢迢甚至万里迢迢去赶考。
古代三年才有一次大考,那么问题也来了,每次出门前一定得把必备物品全部备好带足。那么哪些东西是古代赶考必备的物品呢?
古代高考四大神器,前三种人人必备,第四种只有不正经学子才用

第一种必备神器是赶考书箱。
在香港电影《倩女幽魂》中,张国荣饰演的宁采臣进京赶考时,背上总背着一个带顶棚的箱子,这自然就是赶考书箱了。不过这种款式只是赶考书箱的一种,另有一种赶考书箱是需要学子本人或雇人挑着的。这种书箱是一对,每个书箱有三至四格抽屉,里面放些书本、笔墨纸砚等物,单个重约十来斤。
有钱人家的赶箱书箱制作精良,一般会雕刻上各种象征吉祥如意的花纹。有的赶考书箱还会刻上字,比如“佐砚田之妙用,居尘市以展才”之类的对联。
另外,古代学子为安全起见,经常结伴而行,并在赶考书箱上插上一面黄布旗子,写有“奉旨赶考”之类的字样,用以提醒沿途的强盗土匪“高抬贵手”。一般来说,匪盗之徒还真会不予加害,而是摆摆手放这些赶考的学子过去,或许他们也明白这些孩子都是祖国的未来吧!
古代高考四大神器,前三种人人必备,第四种只有不正经学子才用

第二种必备神器是考篮。
赶考书箱是学子们沿途所用,但到了正式考试的时候,考箱就没法带进考场了,按照官方的规定,考生只能带考篮入场,便于考官检查。
考篮里都放些啥呢?一是各种文具,包括笔、墨、纸、砚、蜡烛(在考座上照明用)等等;二是考场布置用品,如门帘用来隔断考试的座位,号顶用来做遮雨的顶棚等等;三是生活用品,如食物、餐具等。
总之,要把这些东西全部装进考篮,并经考官或考场保安人员检视,确认没有问题后,才交给考生自己带进考场。
古代高考四大神器,前三种人人必备,第四种只有不正经学子才用

第三种必备神器是墨盒笔。
这不是古代写字所用的普通毛笔,而是专为考试而制的专用笔具。这种笔造价不低,一般选用黄铜等金属材质,因此寒门学子大多买不起。笔长约20cm,由执柄和墨盒两部分连成一体。执柄中间是空的,靠近墨盒那头有个活动的盖片能打开。
考生在考试中途如需休息,就把毛笔暂时插进去。这样一来,就可以防止毛笔滚动、掉落,最重要的作用就是避免污染到考卷。古代科举考试因试卷被污而使考试成绩泡汤的例子屡见不鲜。
墨盒呈椭圆状,一般直径也就是4、5cm左右。这种墨盒有什么用呢?当然是储存一些墨。明清时科举考试的内容是八股文,这种文体对写作的篇幅是有严格限制的,如果考生没有带足墨,当然没法完成考试。而墨盒笔则可以很方便地提供备用墨。
这种墨盒笔与西方的蘸水笔可谓异曲同工,而且墨盒笔的诞生比后者还要早,因此在当时竟被认为世界领先的一项发明,直到民国时期才逐渐消失。
古代高考四大神器,前三种人人必备,第四种只有不正经学子才用

第四种神器是考生各种夹带之物。
这类“神器”仅限于没有真才实学、幻想混水摸鱼、抱有侥幸心理或者考试底气不足的各类学子。可以说从古至今都不乏其人,只不过,现代考生越来越注重通过电子设备来作弊,而古代考生只能老老实实各种夹带了。
古代官府当然也不傻,会严格检查防止考生夹带,而且制定了非常严酷的惩罚机制。但任何时代的考试总会鱼龙混杂,诱人的功名利禄让无数考生甘愿铤而走险。
那么古代的考生如何夹带呢?最常用的就是把“四书五经”或一些提前准备好的内容变小缩微,巧妙隐藏。比如缝在衣服里面,藏在鞋袜或头发里等等。总之,在这方面,古代考生也是充满想象力的。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530 字。

转载请注明: 古代高考四大神器,前三种人人必备,第四种只有不正经学子才用 - 楠木轩